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66|回复: 15

津市文化发展历程一 | 起于巫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0 22:0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吴蓉蓉 于 2023-1-10 22:02 编辑

       考古发现证明,在整个原始社会,洞庭文化的中心在洞庭平原的西北岸——澧阳平原。早在五十万年前,津市虎爪山一带就有洞庭人类活动的遗迹和遗存,澧水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农耕定居点及傩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傩文化”是农耕时代的意识形态,它只能依附农耕文化才能生存。澧阳平原正处于北纬30度,辽阔的湖洲原野,是生长野生稻的理想环境,有发展农耕的最佳条件。作为水稻文化的意识形态,傩文化产生在富饶的澧阳平原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人说傩文化是楚文化的源头,也有人说,傩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头,还有人说,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
       旧时津市古太平街上有一座祭坛,两侧木柱,中央香案上供红脸傩公和白脸傩母的神像。祭坛常常上演《三妈土地》、《孟姜女》等傩堂戏,这就是津市的“傩愿坛”。据说,津市的“傩愿坛”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开始演唱傩堂戏,直至文化革命前夕才停下来。傩戏是一种从古老的傩祭活动中演变出来的戏剧形式,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宗教与戏曲相互渗透,揉和了各个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艺术的产物。在湘西北又称之为傩堂戏、傩神戏、土地戏、师公子戏,津市文宣花鼓剧团原先就是演傩戏的。
      《荆楚岁时记》载:“楚俗尚鬼,而傩尤甚。”巫傩活动在澧水流域可上溯到殷商。经三千年的沿袭、发展,傩文化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原始形态古朴、文化遗存众多、文化体系完整等鲜明的特点,其中的许多民俗遗存和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解放前澧水流域各县都设有傩愿坛,以阳鸟为神灵,驱鬼避邪,巫师做法事必先宰鸡,用鸡血镇邪解秽。袁小修记载了明万历年间津市罗汉庙“每日刑鸡求福者数百,士人有小事皆至”的习俗,这罗汉庙也就是后来的刘公庙,今日的金佛寺。沅澧一带习俗奉孟姜女为傩神,《直隶澧州志》载:“冬月冬日合族祭先祖于祠,始傩,击鼓绕镯以迎傩神逐疠疫,舞者歌孟姜女故事。”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澧水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津市的船民每年都要举办“杨泗会”,祭傩、游傩、演傩戏。
      关于津市最早傩活动的传说,是在四千多年前,神农规定“日中为市”,舜帝携娥皇、女英来南方出游,把在长江沙滩上开设的市叫“沙市”,在澧河河畔设立的市叫“津市”。在洞庭湖之西,汇聚了蚩尤部落遗民三苗,为了报复颛顼帝的暴政,创造了巫傩文化用以反抗压迫,它寄托了三苗人民驱邪逐妖的美好愿望。楚怀王来到涔阳极浦(津市),祭祀傩神,希望保佑他打败秦国。不料兵破地削,身辱国危。楚国大夫屈原行吟澧浦,和着傩歌的旋律,唱出了千古绝唱《九歌》。唐代傩风亦然,故朗州司马刘禹锡说:“武陵之俗,好事鬼神。”《旧唐书·刘禹锡传》也载:“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宋代同期范致明的《岳阳风土记》,记载了当时澧水流域的民俗,他说:“荆湖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令男女踏歌,谓之歌场。疾病不事医药,惟灼龟打瓦、或以鸡子占卜,求祟所在,使俚巫治之;亲族不相视病,而邻里往往问劳之,谓亲戚视之则传染,邻里则否。死者多不埋葬,或暴露风日,或置之木杪,谓之死丧祥葬;多举乐、饭僧。”著名学者、澧阳尉刘子澄则在《秀峰嘉惠庙记》中云:“是虽楚俗尚巫,神亦歆焉”。
       本地原生的巫傩文化在西周初期开始产生变化,楚人开始进人洞庭之野,先后征服洞庭湖区及其周围的三苗、百越、巴、濮各族,又迁罗、麋于岳阳一带,并统治这一地区800余年。因此,津市文化在巫傩文化的原生状态下,演变而来的楚文化的极深影响下,并且吸收融会了越文化、巴文化、濮文化等各民族文化,开始了长期的融合过程,并形成了津市文化最重要的雏形之一——楚文化。

节选《傩歌中的津市》

11385343fbf2b211b3ad8c08c28065380dd78ef0.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00:5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好文收获满满,谢谢分享为老师好帖奌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08: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为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09: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文化在巫傩文化的原生状态下,演变而来的楚文化的极深影响下,并且吸收融会了越文化、巴文化、濮文化等各民族文化,开始了长期的融合过程,并形成了津市文化最重要的雏形之一——楚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16: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傩戏是湘西北一种发祥早流传时间长的乡土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19: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20:1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知津史,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 12: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15: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淑娥 发表于 2023-1-11 00:50
拜读好文收获满满,谢谢分享为老师好帖奌赞!

谢谢彭老师赏读与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15: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源 发表于 2023-1-11 08:49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为老师点赞!

谢谢古渡源老师赏读与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8:30 , Processed in 0.0368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