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23-1-22 00:19 编辑
【湖湘年味】儿时年味至今醉 图文/浮山松
春节即农历大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佳节,每逢春节到来,到处都是浓烈的年味。我从孩童开始懂得记事之时起,就被这种浓浓的年味所熏陶,那种“小孩望过年,大人望栽田”的俗语,早已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感受春节的快乐,家庭的温馨,亲情的美好。 ——看煮酒,偷喝沉醉两日余。每逢春节到来,农村每家每户都要煮酒熬糖扎糍粑,杀猪宰羊敬菩萨。我记得,我家只有在1960至1962年,我国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那几年中,因民众不能解决温饱,我家就没有搞过煮酒熬糖扎糍粑。 1964年,国家经济形势一经好转,我家又开始煮酒熬糖扎糍粑。那年,我刚进10岁,对这一切都感到十分新鲜。对于煮酒,给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记忆。当时,家里请来一名煮酒匠,将100多斤稻谷蒸熟,摊凉后拌上酒粬放在一个大水缸里沤制发酵,发酵好后,就在我家屋旁的山坡上挖了个临时煮酒灶,用大铁锅和大木桶甑煮酒,酒是通过发酵好的稻谷蒸馏出来的,热酒清香四溢,诱人口水。大人们用碗滔上半碗,喝得津津有味,心花怒放。我馋了也很想喝一口,可是我爸就是不让,还说一喝就醉。没法,我乘我爸和煮酒师傅不注意,用碗滔了一些喝了几大口。热酒香甜可口,就像热糖水一样,可一会儿后,我就醉倒了,从中午一直睡到第三天早上。
——学熬糖,我给爷爷当徒弟。我爷爷在生时最疼爱我。我未成年前,农村兴大集体,靠工分搞年终分配。因为农村经济不发展,我们生产队年终分配一个劳动日只有二、三角钱。年终分配除了分配每月正常的口粮外,基本上很少进钱,每年过年基本无钱打年货。我爷爷为了能让我过上一个快乐一点的新年,总要想方设法熬制一锅红薯饴糖做切麻糖,用大米熬制打白糖的事在我的记忆里仅一两次而已。熬制一锅红薯糖最少要一百多斤红薯,先将红薯洗净煮熟揭烂成糊状,再加入磨好的麦芽水。我记不很清楚了,一锅红薯糖大概要用4-5斤优质干麦芽,并将其磨成的水汁,倒入红薯糊中煮熟,再用纱布挤出糖水,将糖水慢慢熬制成和糖。在爷爷熬制红薯糖的过程中,我始终帮助烧火挤糖,手跟手脚跟脚地学习帮忙。爷爷手把手的教我说,熬糖前期要用大火,待成和糖时再用小火慢慢地熬制,火大了就会将糖烧煳。糖熬至能在筷子上绞成一大卷就好了,起锅拌入米泡或熟芝麻,就能做成切麻糖。每当爷爷熬制切麻糖时,我总是要守在灶台边,帮助烧烧火,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守着渐渐熬制出来的切麻糖偷偷流口水,开心不已。爷爷看到我开心,他的脸也笑成了一朵花。
——吃年饭,敬拜菩萨庆团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年味最浓的是吃团年饭和守岁。吃团年饭根据各家的情况不同,时间有早有晚,我家的团年饭因我爷爷思想很传统,基本上都是在大年三十的大清早进行。在做团年饭前,总是要先敬菩萨,后拜天地,先将煮熟带猪巴的猪头摆在堂屋里神龛下的菩萨像前,点上香烛,俯首三拜敬菩萨,祈祷神灵保佑来年家庭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然后将猪头原封不动地端到房外门前屋场上敬拜天地,祈祷天地神灵新年佑佐,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立四新时终止。 吃团年饭又叫吃团圆饭,全家老少欢聚一堂,喝酒吃饭辞旧迎新。在吃团年饭前,先在大门两边张贴春联,准备吃团年饭时,燃放庆贺鞭炮,同时摆上酒菜饭祭祀祖先,然后全家举杯喝团圆酒,发红包,吃团年饭。我爷爷健在时,我家的团年饭,一般都是在天刚亮时开始吃,一边吃一边看着天色大亮,祈求新年全家越来越旺。同时,吃团年饭时喜欢家里来客,不管来客是否吃过早饭,都要让他端碗多少吃一点,以表示新年家庭人丁增加,家道兴旺。
——同守岁,我听爷爷讲故事。守岁在大年最后一天晚上进行,是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农历小年是二十九,大年才三十,今年虎年有三十,是大年。我小的时候就盼望过年,也喜欢守岁,喜欢一家人围坐在火坑边守岁迎新年。每年守岁,爷爷都会给我和两个妺妹发压岁钱。我是爷爷的唯一孙子,每次发压岁钱时,爷爷总要给我比给我两个妹妹的钱多一倍都不止。 每年守岁,我爷爷还总是喜欢给我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孔融让梨,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等。我记得我母亲在世的最后一年,也就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第一年,那年守岁,爷爷给我讲的是春节对对联的故事。他说:清道光重臣陶澍,九岁时的除夕,见祖父在家里每个房间都点了一盏灯,不知原委,深感好奇,相问祖父。祖父给他出了一对联上联回答:“除夕月无光,点一盏灯,代乾坤增色”。陶澍听后,他急忙跑到堂屋里,在厅堂一面大鼓上大擂三下,回到祖父身边大声说:“新春雷未响,擂三通鼓,替天地扬威”。
——贺新年,难忘姑妈慈母爱。我儿时每到过年,全家就会收到我姑妈送来的新鞋,10多年如一日,让我满满地享受亲情的关爱。在我9岁多、两个妹妹只有5、6岁时,我母亲就去世了,因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每年都没有钱买新衣新鞋。我姑妈每年都会在过春节前,步行30多华里,给我爷爷和多病的奶奶,以及我父亲及我与两个妺妹6人,每人送来一双她一针一线做成的过年新布鞋。 我姑妈是一位农村家庭妇女,除天天在生产队出工挣工分外,还要没日没夜地照顾我多病的姑父和5个年幼的表弟妹。为了让两家每人每年都能穿上新鞋,姑妈一年四季身边总是带着一双鞋底,在生产队参加生产劳动休息时都要拿出来纳几针。姑妈长年熬更守夜,不知疲倦地操劳,并照顾我家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在我年幼的心灵上早早地就打上深深的烙印,我经常并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向上,长大后感恩报答。后来,我长大了,并鲤鱼跳龙门参加了工作,我始终不忘姑妈的深情,每到逢年过节我都要尽量去看望姑妈,年年给姑妈拜年,并或多或少地送上一个红包,我与姑表弟妹们始终情似同胞兄妹。 我闻着年味长大,随着年味衰老,享受年味的亲情,感受年味中国强民富!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祝福祖国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天遂人愿,人寿年丰!祝所有朋友阖家欢乐,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