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10-10 10:42 编辑
老家六合垸(1) 老家的屋场台子
今日六合垸村村部
老家安乡县三岔河镇的六合垸,地势低洼。解放初期,村民为了居住干燥,形成了一个个屋场台子,有钱的人家屋场台子气派,没钱的人家一般也要高出平地,避免渍水潮湿。我老家的村民小组,搞集体时叫生产队,我记得叫六队,南北长1500来米,鼎盛时也只100来口人。够资格称“台子”的有杨家台子,汤家台子,何家台子,另一个汤家台子,四个像样的台子,都在港边,西面临港,东边是稻田,再东边就是大湖。我家土改时分得的是地主汤家二嗲的房子,在汤家台子和何家台子之间,解放后却没有被称为台子。我分析其原因,一是地势不是很高,二是汤家二嗲死得早,家里只有一个女儿,为女婿买了一个台子(即杨家台子)。现在回忆,气势也绝非一般,后面的菜园里有一棵大柳树,菜园北面是一条长长的东西向的、深深的水沟,沟两面荆棘丛生,一般人不敢进去。老人说只有摸乌龟、抓鱼的人才敢进去,我做小孩时看见过。
杨鄂畴的夫人,乡亲称呼杨家大娭
四个台子,最南端的是杨家台子,杨卾畴家台子。听老人说最初是宋大元家的台子。传说宋大元的父亲,或者是祖父,报考武进士落榜了,但在地方做官,家里很有钱。宋大元的母亲或祖母,怕子孙受穷,把一部分钱埋藏在地下。后来,人丁不旺,无后,接一个儿子,不争气,搬到南县麻河口去了。这个孩子和我父亲年纪差不多,父亲在世说过他的故事。什么时候称为杨家台子不清楚,应该是解放前的事情。杨卾畴是地主汤家二嗲的女婿,汤家二嗲就只有一个女儿女婿。女婿老家是住作育垸的观音堂的,一定是岳父的支持搬到六合垸,买得这个宋家台子的。这个台子后来新搬来张义主,再后来是张义主入赘的女婿王尤高。生产队平整田地挖掉台子时这里还挖出两缸缗钱,应该就是我父亲说的宋家老太太埋下来留给子孙的,传说的还埋有金元宝,没有找见。
2011年,陈保康的满儿子陈清汉在常德做客。
第二个台子叫汤家台子。我只知道解放初期这里住户是汤家四嗲,名叫汤正坤。解放前,汤家是六合垸即我这个生产队的望族,老一辈有五弟兄。我懂事时,汤家四嗲即汤正坤去世了,只见过汤家四娭毑。她有一个儿子叫汤绍球,配偶喻冬秀。我见过,小伙子很帅。有一年秋收后得病死了,老人教导我们要以他为戒,双抢他劳动一身汗一身泥,劳动后就往港里跳,冲凉,“背汗”了,得病死的。因为我家在台子北面,挨得近,他出葬的情景我都还记得。汤家四嗲只是富农,但有一栋很大的茅草房,“刮五风”时,因为喻冬秀招婿(再嫁)汤明山,一起跑湖北了。留下中风瘫痪在床的汤家四娭和孙子汤润秋,很可怜。后来房子被生产队拆了,做了仓库。汤明山一家定居湖北公安,喻冬秀前夫有儿子汤闰秋,已经去世;女儿汤雪梅。汤明山也有子女,情况不清楚。这个台子的南端还住了一户人家陈保康,配偶彭氏,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陈新华,躲壮丁,单独住在安化合兴,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另外两个儿子陈美华和陈清汉住六合垸六组。第二个儿子陈美华,配偶侯梅秀,一儿二女,儿子陈辉军,女儿陈菊香,陈元满。陈保康的满儿子陈清汉和我是朋友,在大队当会计,1972年调公社渔场,后在公社修防会退休,住县城。陈清汉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陈强,仍住六合垸,另外两个儿子陈文、陈明和陈清汉夫妇住县城。陈保康的两个女儿,大女儿陈友珍,配偶岳锡刚;二女儿陈连秀,配偶周南田。(2013年10月18日,陈清汉在常德和我谈家事:陈清汉的老家是益阳朱良桥,他出生在梅家洲的贺昌林的台子上(在长河边),其祖父有两个儿子:陈保康、陈寿康;母亲彭氏,有文化。搬到六家渡,作汤玉山的田。1958年4、5月份,陈保康病逝。陈清汉是1972年元月22日调公社渔场的。)
我的老家在汤家台子和何家台子之间
何家台子,在我家的北面。台子高,规整。这个台子最初是地主邓淦斌的。邓淦斌土改时被镇压,究竟有什么罪恶,村民不清楚。传言中的邓淦斌像一个绅士。斗争邓淦斌的经过很有意思:工作队联系一个赤贫户发言。他上台就给邓淦斌一耳光,说“你这家伙摆臭格,我在三岔河布铺里偷了布,被捆打,你就出头,问老板还差多少,我赔。他是我的邻居,给我一个面子……”台下一片不屑的声音。斗不下去了,喊了一通口号。接着斗争第二个地主。另一个地主也是我一个生产队的,叫汤玉山。他是汤家三嗲的后代,不过他的家在“六十亩”,湖田中,紧靠三兰湖。这两个地主都被镇压。汤玉山的儿子叫汤仕心,最后几期的黄埔军校毕业,是常德卫校第一批学生。我记事时何家台子靠东边住的何润生和何冬生兄弟,何润生可能丧偶,和弟弟住一起。何冬生有三个儿子何必畴、何必正和何必贤,何必贤大概1955年就去世了。何必畴两个儿子何长春、何雪春。台子中间住何必畴。西面是杨月秋,这个人也是1955年就死了,遗孀姓汤,可能很早就和邓冬生相好,以后结合了,没有子女。最后改嫁丁家渡。
何雪春,何家台子何必畴的儿子, 2023年1月28日不幸去世。
第四个台子又叫汤家台子,是汤家五嗲汤克恭家的屋场台子,我知道的是住着五嗲的儿子汤济勋、汤作修兄弟。汤济勋土改时是上中农。汤作修在抗美援朝时当兵,我们生产队当兵的还有廖志斌,龙云华。廖志斌入党了,龙云华还是干部转业,开始分配在粮食部门工作,汤作修没入党。唐绍球死了,大家说合喻冬秀和汤作修结合,汤作修嫌扶养子女负担重,以后介绍一个已婚的丁桂香结婚。丁桂香是廖家二娭的侄女,廖志斌的表妹。喻冬秀和外迁入的汤明山结婚,定居湖北了。
第四个台子也称汤家台子,住着汤氏兄弟汤济勋、汤作修
经过园田化,老家的屋场台子已经不复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