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2-10 17:59 编辑
朗州司马刘禹锡(33) 泰娘歌(1)并引
按 刘禹锡被贬朗州十年,专题写歌者的诗歌前有《伤秦姝行》,秦姝是虞部郎中房启收养的“善筝人”,即山弹古筝的姑娘。房启外调赤县、牧容州,带着秦姝,并请“国工”进行培养,但“艺工而夭”。房启写诗痛悼,并赠送刘禹锡,刘禹锡“惜其有良伎”,回赠七古长诗。《泰娘歌》,则是刘禹锡写的又一篇关于歌姬的诗,这个人和他一样流落到了常德。最初也是在京都,是被尚书韦夏卿收养的,是吴郡人。韦夏卿是元稹的岳父。韦夏卿请人精心培养。韦夏卿死了,流落洛阳,被张愻收留,张愻不仅地位比韦夏卿低得多,人品也有议论。后被贬到朗州,不久死了,太娘流浪街头。刘禹锡不仅见到泰娘,而且亲耳听到她诉说自己的遭遇。更传奇的,据连州曹春生先生写的《连州刺史刘禹锡》,刘禹锡还把太娘带到岭南,后来托人带回老家“吴郡”。
唐代歌舞霓裳舞
泰娘本韦尚书家护讴者(2)。初,尚书为吴郡(3),得之,命乐工诲之琵琶,使之歌且舞,无几何,尽得其术。居一二岁,携之以归京师。京师多新声善工,于是又捐去故技,以新声度曲(4)。而泰娘名字,往往见称于贵游之间。元和初,尚书薨于东京(5),泰娘出居民间,久之,为蕲州刺史张愻(逊)所得(6)。其后愻坐事,谪居武陵郡(7)。愻卒,泰娘无所归,地荒且远,无有能知其容与艺者,故日抱乐器而哭,其音燋杀以悲(8)。雒客闻之(9),为歌其事,以续于乐府云。 【注释】 (1)诗元和八年左右作于朗州。 (2)韦尚书:韦夏卿,字云客。京兆万年人,岭南节度行军司马韦迢之子。大历中,与弟正卿同举贤良方正科,皆对策高第,授高陵县主簿。累迁刑部员外郎,出为奉天令,改长安令。转吏部员外郎、郎中,擢给事中。出为常州、苏州刺史。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徐泗行军司马,俄召为吏部侍郎,进检校工部尚书、东都留守,改太子少保。卒。有女韦丛,嫁元稹。护:守护,庇护。“讴”:唱歌。 (3)吴郡:东汉郡名,“会稽郡”的“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治所在原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据《唐刺史考》,韦夏卿为苏州刺史在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之间。 (4)新声:新歌曲。善工:优秀乐师。度曲:按乐谱歌唱。 (5)东京:东都洛阳。吕温《韦夏卿神道碑》称韦夏卿“元和元年三月十二日薨于东都履信里私第。”《旧唐书·宪宗纪上》作正月。 (6)蕲州:湖北省蕲春县。张愻:为“轻薄子,游(关)播门下”,见《新唐书·关播传》,贞元中为昭州刺史,见令狐楚《为人作荐昭州刺史张愻传》。 (7)武陵郡:即朗州。《册府元龟》卷七00:“张愻为将作少监,元和五年为朗州长史。愻前为蕲州刺史,坐赃为观察使郗士美所奏。”故禹锡于其卒后歌泰娘事当在元和八年左右。 (8)燋杀:声音急促。燋,通噍。《礼记·乐记》:“其哀心感者,其音噍以杀。” (9)雒客:禹锡自谓。
【原文】 泰娘家本阊门西(1),门前绿水环金堤(2)。 有时妆成好天气,走上皋桥折花戏(3)。 风流太守韦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4)。 斗量明珠鸟传意(5),绀幰迎入专城居(6)。 长鬟如云衣似雾(7),锦茵罗荐承轻步(8)。 舞学惊鸿水榭春(9),歌传上客兰堂暮(10)。 从郎西入帝城中(11),贵游簪组香帘栊(12)。 低鬟缓视抱明月(13),纤指破拔生胡风(14)。 【注释】 (1)阊门:苏州城西门,通往虎丘方向。《吴越春秋》:“城立昌门者,像天通阊阖风也。” (2)金堤:坚固堤防。南朝梁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金堤翠柳,带星采而均调。” (3)皋桥:在苏州,据记载,皋桥之名起源于汉代。当时苏州有一个叫皋伯通的人就住在附近,官至议郎(一说是出身大户人家),在官廷内负责膳食杂物,于是这座桥跟着改姓皋。折花戏:折下花枝做游戏。 (4)隼旟(sǔn yú):画有隼鸟的旗帜;指代州郡长官;指帅旗。 (5)斗量明珠:《岭表录异》卷上:“绿珠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为交趾采访使,以珠三斛买之。”鸟:青鸟,喻指使者。 (6)绀幰( gàn xiǎn ):天青色车幔。亦指张绀幰的车驾。《隋书·礼仪志志五》:“犊车……五品已上,紺幰碧里,皆白铜装。”专城居:此指刺史宅第。古乐府《陌上桑》,罗敷自夸夫婿为“四十专城居”的“使君”。 (7)长鬟:高而环形的发髻。如云:《诗·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 (8)锦茵:茵,席子,锦制的席子。罗荐,丝织的地毯。“承”:托着,接着。“轻步”,轻盈的步履。 (9)“惊鸿”:本义惊飞的鸿雁。形容美女轻盈优美的舞姿。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水榭:靠水的供游憩的房屋楼阁。 (10)“上客”:尊贵客人。“兰堂”:兰花香气宜人,可代表君子。故美称厅堂为兰堂。晋陆云《登台赋》“历玉阶而容与兮,憩兰堂以逍遥。” (11)帝城:帝都,京城。 (12)贵游:指无官职的王公贵族。亦泛指显贵者。簪组:冠簪和冠带。借指官宦。帘栊:指房屋。帘,窗帘;栊,窗户。 (13)低鬟:低首,低头。用以形容美女娇羞之态。明月:喻指琵琶。王融《咏琵琶》:“抱月如可明。”吴均《行路难》:“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白壁规心学明月,珊瑚掩面作风花。” (14)破拨:琵琶的弹奏方法,剧弹。生胡风。谓其异国情调。《释名》卷七:“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原文】 繁华一旦有消歇(1),题剑无光履声绝(2)。 洛阳旧宅生草莱(3),杜陵萧萧松柏哀(4)。 妆奁虫网厚如茧(5),博山炉侧倾寒灰(6)。 蕲州刺史张公子(7),白马新到铜驼里(8)。 自言买笑掷黄金(9),月堕云中从此始(10)。 安知鵩鸟座隅飞(11),寂寞旅魂招不归(12)。 秦嘉镜有前时结(13),韩寿香销故箧衣(14)。 【注释】 (1)消歇:休止,消失。 (2)题剑:“题剑表德”的典故。典出《后汉书·韩棱传》“(韩棱)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后遂以“题剑”表示君主对臣子的特殊恩宠。履声:《后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诤,上初纳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履声绝,指韦夏卿之死。 (3)洛阳阳宅:指韦夏卿洛阳履信里宅。草莱:杂生的草。 (4)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5)妆奁:梳妆匣。虫网:蜘蛛网。 (6)博山炉: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据《西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 (7)蕲州:今湖北蕲春县西北六里罗州城。 (8)铜驼:即“铜驼街”。南朝陈徐陵《洛阳道》“东门向金马, 南陌接铜驼。” 里:街坊,里弄。 (9)自言:自称。买笑:指花钱买乐。即狎妓。王僧儒《咏宠姬》:“一笑千金。” (10)月堕云中: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若问情如何,月就云中堕。” (11)鵩鸟(fú niǎo):指猫头鹰一类的鸟。旧传为不祥之鸟。贾谊《鵩鸟赋》:“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止于座隅。鵩似鸮,不祥鸟也。”句言张愻之贬死。 座隅:坐位的旁边。南朝宋颜延之 《秋胡诗》:“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座隅。” (12)旅魂:客死他乡的鬼魂。 (13)秦嘉:人名,东汉诗人。《玉台新咏》卷一秦嘉《赠妇诗序》:“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椽。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诗曰:“宝钗可耀首,明镜可见形。”吴兆宜注:“《北堂书钞》:秦嘉与妇徐淑曰‘顷得此镜,既明且好,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淑答书:今君征未还,镜将何施?明镜鉴形,当待君至。”有前时结,即委镜未用。另,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秦嘉赴洛阳时,妻子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守寡终生。 (14)韩寿:西晋时期官员,有一次到顶头上司贾充府上开会,被贾府的小女儿贾午看上,贾午春心荡漾,几天后,让奴婢叫他半夜翻墙入内幽会,贾午把从她爸爸那儿偷来的一种西域奇香赠给了他。这种香,皇帝只送给了贾充和另外一个大臣。所以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发现,去查并拷打了丫环才知道隐情。贾充无奈,把女儿嫁给了韩寿。从此“偷香韩寿”传为美谈,而“偷香”也成了男女暗中调情的意思。箧:指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原文】 山城少人江水碧,断雁哀猿风雨夕(1)。 朱弦已绝为知音(2),云鬓未秋私自惜(3)。 举目风烟非旧时(4),梦寻归路多参差(5)。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6)。 【注释】 (1)断雁:失群的雁;孤雁。隋薛道衡《出塞》“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 (2)朱弦:红色琴弦。《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云鬓:女子鬓发盛美如云。未秋:未衰。 (4)举目:抬眼望。风烟:风与烟,指朦胧的景物。犹风尘,尘世。 (5)参差:乖忤不合。《文选》沈约《别范安成》:“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生相思不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6)斑竹枝:《述异记》卷上:“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