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夹山镇汉丰村6组“崇秀寺”前有一棵苍翠欲滴,遮天蔽日的千年古樟。94年前,700多名南乡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永远地倒在了这块土地上。古樟树见证了这一幕幕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崇秀寺始建于清朝乾隆23年。规模宏大,石柱山门,雕梁画栋,神秘而庄严。寺院连5间上下3殿2个天井,崇秀寺坐落在夹山镇晓星山南侧,1927年3月—1928年8月,石门县委委员袁任远在寺院秘密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支队,发动了震撼湖南的湘西石门南乡起义(1991年5月,石门南乡起义入选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起义86起,石门南乡起义排第41位)。
崇秀寺地势险要,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易守难攻,当时是石门、常德、临澧、桃源、慈利5县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区域,石门二区苏维埃政府、二区区委机关就设在崇秀寺。
1928年2月23日,湘鄂边区总指挥贺龙、周逸群、贺锦斋、李良耀、卢冬生等10多人,亲临南乡指导工作,来到古樟脚下,并在树下借宿通宵。2016年93岁的原该村老支书朱泽桥回忆,小时候常听大人讲一群扛枪的军人借他们的门板,在这大樟树下过夜的事。在朱泽栋的爷爷朱双全家阶檐上过夜的4个人中,其中一个就是贺龙元帅。朱泽民的爸爸朱盛平,妈妈覃巧姑给他们送来大门,还有板桶,朱泽和的爷爷朱自习,奶奶陈三姑给他们送来被子,还有好吃的,但他们只要了门板开铺,乡亲们看他们不像坏人,也就没有戒心,并要求他们到屋里去睡,他们都坚持睡在树下,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贺龙的队伍。
天亮后他们一行便前往贺龙的部下张海涛的家里(石门夹山镇两合村人)。贺龙在此召开了南乡地下党和游击队的部分同志会议,参会代表有袁任远、宋鹤鸣、周南、肖炎泉、董学阶、张学陔等。贺龙听取汇报后指示:“坚持就地革命,深入发动群众,牢牢控制农村。如果游击队在军事上遇到难以坚持的困难,三个月后到磨岗隘去找我,我派队伍来接应你们。”在磨岗隘,贺龙留守了一位姓赵的营长,协助四十八寨的武装斗争。这次指示给石门南乡起义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1928年2月28日,在崇秀寺后山的龚喜生家里召开了南乡党代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袁任远、宋鹤鸣、张三烈、周南、肖渊泉等16人。会上确定南乡起义实施行动计划,盘石、花薮、白洋、蒙泉分设游击队一大队,官渡、杨坪、三板分设二大队,联络点设崇秀寺。当时老满(袁任远化名)以在崇秀寺庙堂办校为名,秘密活动。时下有武装力量1200余人,300多支枪、威震湘西,形成了以太浮山为中心的武装割据局面。游击队消灭了刘家山八里坡土匪20余人,枪杀鸦片馆老板,处决反革命坐探贺世栋。接下来袁任远、汪毅夫、王灵川带一个小分队,分别到白洋湖、陈家桥活动,惩办了恶霸豪绅朱南棣……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青年们踊跃参加游击队。
国民党反动当局见到形势不妙,急调正规军新编第四军陈嘉佑3个团和石门、慈利、澧县、桃原县团防武装上万人分割包围南乡,我军民众英勇奋战。南乡二区游击大队大队长肖渊泉,连续3个月指挥游击大队频频出击,摧毁了本县周寺庵、夏家巷、广福桥一带的反动团防武装。5月25日指挥剿灭从慈利来犯的敌兵一个排。7月在敌集中兵力“清剿”石门南乡之际,肖渊泉率游击大队沉着应战,16日上午率部一举全歼前来“进剿”的临澧反动团防武装30多人之后,下午又击溃猖狂反扑的石门团防武装,在率部乘胜追至会垭山半坡时,不幸被子弹击中腹部。他一手捂住腹部,掏出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作为党费,又继续指挥追击,但前进不到20米,倒地牺牲,年仅27岁。南乡起义历时108天,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伤亡惨重。
国民党剿共团总单拜勋和匡象银野蛮报复,勾结慈利广福桥铲共团总张登之对杨坪、官渡、白洋一带的地下党、游击队进行疯狂搜捕和血腥大屠杀。当年6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令人震惊的“善人坡惨案”。南乡起义先后牺牲了我地下党员、游击队进步人士90多人。22个游击队员家庭满门杀绝,2000多间民房被烧,700多名农民武装队员倒下。
南乡起义失败后,余部40多名进步队员由陈坤山、张三烈带队投奔了贺龙的红军队伍,1930年10月,红军连长陈坤山再次打回了南乡,清匪反霸,恢复苏维埃政府,汪毅夫任政府主席,陈坤山任政府警卫大队长,杨汝南任政府财经干事,红旗再次插上了“崇秀寺”。
如今,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暴风骤雨,老樟树总矗立在村头,守护英灵,见证社会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