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3-1 16:36 编辑
岁月留痕(6) 我的第一本书的编辑和出版
按 2022年9月,我在《正扬网》连续编发了五篇总标题《岁月留痕》的文章,有《祖母画像》《深圳考察学习》《几本图书插图的回忆》《药山惟俨生平图释》《张颉碑拓片》。近来,我突然想起“岁月留痕”这个标题不错,老了喜欢忆旧,点滴回忆,虽不系统但很有意义,不妨随时记录下来,集腋成裘;还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封面署有我的名字、公开出版的我的第一本图书,是我在常德市文联工作时编写的报告文学集《远望楼畅想曲》,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年10月,责任编辑章红立,装帧设计胡薇薇,一次印刷2000册。当时自诩属于“企业文化”,是以“常德市作家企业家联谊会”名义找企业拉赞成编辑出版的。 90年代初,市文联的生财之道有帮助企业编写报告文学。桃花源编辑部首先试做成功了,彭其芳牵头编写了一本《群星灿烂》。1993年我调市文联后就多次听大家说为企业和企业家写报告文学。1995年还曾开会研究由创联科副科长作家陶少鸿牵头编写报告文学,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放弃了。我多事,向主席戴元邦和党组表示,我领衔编报告文学,条件是我当主编,封面我署名,文字我把关,文章我审定,我负责;拉赞助联谊会秘书长杨腊钦负责,我协助;我不和钱打交道。1996年,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就做这一件事情。结果为27个单位和个人写了报告文学,正式出版文字27万字。记得是1996年11月21日上午把书稿送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午我们一行人到省委党校看望在那里学习的省高院副院长谢勇、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勃,他们参加“青干”班学习,有望提拔。两人都是我湘大同学。
业内称编写报告文学不是“编”,而称“拉”,意思是被写对象的确定,标准是软的,硬的东西是愿意不愿意出赞助费,几百一千是起价,上不封顶。联谊会的秘书长杨腊钦是专职的,是一个老同志,很尽责。因为我挂名是领导,他联系好后都要拉上我“坐台”。整体顺利,但也有过尴尬。临澧县有一个油厂,是通过当地一个作家联系的,只要我最后见见厂领导,把事情定下来。于是,我和杨腊钦一起前往。“作家”覃柏林陪同去的,首先是油厂厂长不在,秘书接待;这个秘书就是“拉赞助”的具体联系人,就是他说的一切事项都搞好了的。我的这位作家朋友小心翼翼,当着我们的面攀关系:“你妹妹是我的学生(学习写作),现在文章越写越好了!”秘书不屑地说“写豆腐块文章有什么出息,就是发表了又有什么用!”我没有说话,坐了一会儿,我们走了,出门上车后杨腊钦告诉我“厂里变卦了!”临澧县的这位作家覃柏林,是省作协会员,从县电影公司退休的。一次,他带着县里的几个中小学校学生到桃花源参加“桃花源杯青少年文学大奖赛”,早上,我们招待吃早饭,我有感而发,说了许多和我这个市文联副主席身份不符的话,说我退休了就不搞文学,宁愿去卖茶卤蛋! 被确定写报告文学的单位,既可自己写稿,我们审稿编辑;也可以由我们组织人编写。自己单位提供稿件的不多,大部分是我们派人写的。市文联新调进的两个年轻干部殷习青、叶建华参与写稿,市文联部分干部参与写稿。虽然有稿费,但积极性不高。只得我这个“主编”亲自动手,全书27篇文章,我写了11篇,占百分之四十的篇幅。篇目如下:《远望楼畅想曲》《壮哉,路魂》《飞过泰山》《勇搏大潮的青年企业家》《建筑跨世纪的大厦》《奇迹出现在仙凤山麓》《青春无悔》《情系工厂》《搏击在七姑山下》《云盘山的骄傲》《湖乡,又闻马蹄声疾》。
1995年元月10日,省委书记王茂林视察华南光电仪器厂,
其中,《远望楼畅想曲》写当年的红光,即华南光电仪器厂。退休老厂长郭福生几次亲自接受我的采访,厂办负责人高正华、张亚晖参与策划和编写。文章写好后,当即被军工企业编写的报告文学采用。《青春无悔》写雄黄矿党委书记黄晓时,大学学的专业与采矿有关,因为我初中毕业曾被推荐报考中专长沙地质学校,体检平足未被录取,第一次采访黄晓时就有一种亲切感。《湖乡,又闻马蹄声疾》,常德天然饮料公司创业记。公司就在常德去我老家安乡的路上,说起来有印象。“马蹄”,又称荸荠,俗名“荠米”。经过加工能制成饮料,我很感兴趣。公司就在石公桥,两个年轻人钟利民和孙凤英领头创办的。钟利民时任镇长,被请到市文联来了,殷习清要我一定参加,理由是钟镇长是研究生学历,这在全国乡镇一级干部中有如此高的学历是不多见的。后来,我还到饮料厂见过孙凤英,我感觉到当时已经困难不小了。文章抓住立项、跑资金、生产等节点立意,写成了,公司也认可。我写的11篇文章,每篇都有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