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64|回复: 15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8 16:1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3-8 16:46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九)

2d0b6a6c0b3f92b9_edit_211946949045865.jpg

第二章街巷往事



第二节  建筑特色
       津市因地处洲渚,依水而筑,明初为村宅棚寮模式,无鲜明特点。至明朝中叶,国家始定,经济复苏,渔业和手工业者聚集,木屋大量出现,建筑风格以于栏式建筑为主。清朝中叶,随着工商业发展,移民增加,以宫庙为主体的殿阁式建筑涌现。到清末,随着城市财富的积聚,少数官宦和富商的私家园林亦有辟建。1900年以后,教会、洋行进入津市,西式建筑卓然兴起,砖木结构和水泥建筑逐步占据主要位置。其中尤以教堂和石库门的出现,标志着津市的城市建筑风格由传统的中式建筑向西式或中西合璧式的转变。至1940年代中期,津市大街小巷“洋楼”凫立,与宫馆、木楼平分秋色,市声廛语中,洋腔、乡谈迭相唱和,建筑文化,真可谓洋洋大观矣。
一、中式建筑
       1.天井房
       天井房为穿堂多进式中式建筑,当街多为门面,早期安装梭板,后来改建石库门面的较多。这种房屋一般有四五进,门面后一般为多进堂屋,一进一个天井,天井主要用来通风采光,下通地水,雨污排放。堂屋中间为凸厅或天井,两边为厢房,或在堂屋四角做耳房,分左右两边天井。厢房或者耳房为隔潮,一般都在离地面二三十公分高处铺一层木板(津市人称为枕板)。为防火灾,每进堂屋之间砌封火墙突出于瓦檐之上。居家出行,有走正堂屋通前至后的,也有另辟旁道连通走廊的。此类房屋一般为一楼一底,底层高大敞亮,主要用于商铺门面和生活起居;楼层较低,一般作贮货和避水灾时小住,但旅馆、客栈、公馆例外。若建有石库门,则可视为中西合璧格局的建筑。当时商业多建此类房屋,如镇大油行、谦益油行、春泰百货店、聂隆盛药店等。富商金慕儒的房屋建在新码头上首,1949年6月,时任国民党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的宋希濂来津,就住在金家,因获游击队袭击情报,天不亮即从金家后院直达澧水上船,可见金家屋大进深。
       2.木屋
       木屋是市民搭建的木结构平房。澧水流域木材丰富,居民用木材建房有悠久的历史,但津市民居用木,得益于水道之便。一般居民建木屋,多为一层结构,木架木檩,上覆青瓦,间壁用木板,俗称板壁房。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地面之上架铺木板,亦称枕板屋。木屋屋脊多呈鳜鱼背形状,即所谓闪腰梁。旧时津市无防洪设施,木屋稍耐水淹,是居民的不二选择,遂得以大量构筑。2010年后的旧城改造,俗称“黑瓦屋”改造,大多是这一批房屋。木屋怕火,《直隶澧州志》载:“(康熙初)连岁火,毁市居,共七八次。”一遭回禄,则百户荡尽,是人民生命财产最大的隐患。近代几例津市人记忆深刻的火灾有:1928年9月9日上午,二神庙街发生火警,本埠艺人彭化万家遭受火灾,其妻正怀孕,与三岁小孩逃避不及,惨被焚毙。1937年夏,新码头夹街纸炭行老板邢瞎子吸食鸦片不慎引起火灾,燃烧一夜,从新码头一直延至祁家巷,烧毁数百户房屋,其地数年前曾罹火灾,生计未复,又遭横祸,十分凄惶。1954 年,襄阳街两老人做饭不慎失火,街道两旁房屋悉数付之一炬,财产损失达4亿(旧币)。1956年10月,三洲街大火,房屋435 间化为灰烬,延烧半条街。火灾,常常使得市镇精华,毁于一旦。
       导致火灾惨重的原因,除有房屋构建上的缺陷外,也与消防设施滞后有关。大清至民国,津市消防全系民间所为,民国初期有义务消防协会8个,会员近500人,设备8套。后增加到 12 个,700 余人。基本器材为水龙、火钩、托叉、水桶、铜帽、木梯等。这种情形一直维系到 1956年,时任工商联秘书长的朱永濂利用出差的机会,弄回一台旧美式嘎斯车,将它改装成消防车,情况才得以改善。
k蟞龐 2023-03-08 15.55_1.jpg
▲民国时期的木屋(彭淼/摄)
        3.吊脚楼
        吊脚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也是津市建筑的一大特色。民国及以前的津市,沿河一线依街背河搭建吊脚楼,多因地制宜,先在河坡上打松木桩,固定之后垒砌茅岩为基础,然后凿大石为磉礅,磉礅之上立木柱为架,铺设木板与街面平齐,之上再起介字形屋架,前檐高三四米,后檐两米有余,四周装上板壁,屋顶覆盖青瓦.一座吊脚楼就算建成。吊脚楼由工匠们就地设计施工,依河而立,亲水宜居,很接地气。自春至秋,凭窗而坐,一壶茶,一碗酒,江流潺湲,河风习习,远山近帆,一望尽收,是可谓至乐境界。王泸先生曾写道:“吊脚楼上观景,最美的要数落日余晖。倚栏凭窗,见如黛的关山托着蛋黄似的落日,云霞也似火的燃烧起来,透亮的金边勾出犬、羊、豹、虎状,把整个山水染得一片金黄。金色的晚霞像一张金色的巨网撒在清澈见底的澧水河,泛起千万层金色的涟漪,一层层漾开,似碎银像散金,状鳞片,壮美极了!”
       吊脚楼亲水又怕水,若遇灾年,洪峰一至,荡然无存,几番劳苦,复为辛酸津市的吊脚楼鼎盛之时,自大巷口至韩石巷连绵成街。后因屡遭水患,大巷口至灵宫殿段的吊楼至解放时已自然淘汰。1973 年津市修建防洪大堤,沿河吊楼拆除殆尽。
k蟞龐 2023-03-08 15.57_1.jpg
▲吊脚楼速写
       3.宫庙建筑
       津市是一个移民城市,四方移民兴建宫庙,为津市建筑一大特色。宫庙建筑以木石为主,台基高筑,雕梁画栋,既是市民聚会场所,也是大众游观的景致。比较著名的有万寿宫,为江西同乡会馆,建有宏大的门楼,门楼前立有一对石狮,宫内有正殿、后殿,两殿之间是空旷的会坪,建有戏台,并建有后花园,供人憩息玩赏;朝阳阁为津市士商筹建,占地约12平方丈(约135平方米),高三丈六尺(约12米),阁分三层,下层为起卸码头走道,中层为阁内僧道居舍,上层供道教昌祖(吕洞宾)神像。登楼而眺,关山烟树近在眼前,嘉山宛如淡墨一缕,澧州城灯火依稀。此番风景,曾引多少骚客诗人,嗟吁感叹:太子庙近河而筑,占地九平方丈,高一丈二尺,从街面入庙,需登三十六级石阶,在周边建筑中鹤立鸡群。这类建筑,还有关庙、五通庙、灵官殿等,均古色古香,中规中矩,工艺考究。
k蟞龐 2023-03-08 15.58_1.jpg
▲朝阳阁码头(资料图片)
        4.林园
        说起津市境内园林建筑,明初华阳王辟关山为园囿可谓其滥觞,民间谓之为“御果园”。园内构筑宫馆、精舍,广植果木,非一般富户能比拟。民国时期其旧馆曾被江西商人及基督教人租办昭武会馆、津兰学校。清代津市富豪吴家在后街辟建“吴家花园”,吴经采、吴经缃兄弟常居其间,名士显宦,往来频繁,折花赠柳,吟诗作赋,纪为乐事。民国时期,一些乡绅名宦青睐于商市之雅,迁居津市,也开始筑建私家园林,比较著名的有唐荣阳公馆。此馆为澧州第二任镇守使唐荣阳私宅,建成于1923年,位置于紫竹林巷后湖畔,临湖用大条石砌围墙约二丈有余,陡峭笔直,人不能攀。园内建有花园,珍木奇卉,廊桥假山,曲尽工妙。园内建凹型两层小楼一座,装修典雅,楼上置有大露台,四周砌花格栏杆,为消夏纳凉,观花赏月之所。此外还有天乐花园,具体建成年代不详,地址在贺家拐(约新华工厂旁),此园竹篱茅舍,亭廊水榭,玲珑优雅,布局合理,小有名气。
       5.石艺
       旧津市的城市建设需用大量的石材,如铺设码头、桥梁、街面,雕刻各会馆宫庙前的牌楼石坊等,都需要石工的劳动,因此,各地石工云集津市,大显身手。那些石狮、石像、文字、云纹花卉,无不精巧别致,可以说集中国石雕工艺之大成。如惠政桥上的石狮子,万寿宫的石楣石柱等。石工们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精美的手艺,一直为津市人所怀念。与石雕工艺相配的还有堆画工艺。堆画是用石灰浆塑成的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凡重檐建筑,一般塑有堆画。津市最有名的堆画师是贺德启、贺德松二兄弟。他们从小就从事建筑业,聪明勤奋、刻苦钻研,自成一派。民国时期,津市九宫十八庙的堆画以及大商户店铺门面上的堆画,基本上都是贺氏兄弟与徒弟们制作而成的。堆画是津市房屋建筑的一大奇观,可惜贺氏之后,无人继承。
二、西式洋房
       民国以后,西风东渐,建筑理念受西方文化影响发生了较大改变,无论是建筑格式、还是建筑材料,都日益更新,短短数十年间,以砖木、砖混结构为主体的西式洋房在小小的津市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有:教堂。旧津市有西班牙人主持的天主教堂和芬兰人主持的基督教堂(福音堂),均为欧式建筑,新奇独特。如基督教堂(福音堂),地处后街,临近后湖,原为吴家花园旧址,教会将其购入后,新建礼堂、起居间、雨亭和走廊,园内广植绿树和青草,均为芬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中西大药房。为江西籍商人敖卓明营建,地址为观音桥正街,楼分三层,建有西式牌楼和八角亭,全部玻璃橱窗,通风采光,办公室外有屋顶平台,新颖别致。胡异三宅。为大庸籍商人胡异三私宅,建于新建坊,楼高三层,每层约有五米之高,木构均用上等木材,用料考究。地面与楼面均铺水泥,每层楼舍建有厕所,高大敞亮领先风气。该楼由长帮泥工“头脑”朱叔钧承建,新中国成立后安排居民分住,一直使用至旧城改造。
       ......待续。
k蟞龐 2023-03-08 16.03_1.jpg
▲西式牌楼(资料图片)

k蟞龐 2023-03-08 15.59_1.jpg
▲西河街的旧洋房(彭淼/摄)

c75c10385343fbf22206408ab07eca8065388f75_edit_58529770977774.jpg


n.sinaimg.jpeg


4bed2e738bd4b31ced28cf453759ad789f2ff84b@f_auto_edit_58485813375083.jpg


1000-9_edit_5864404925934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8 16:2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帖《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8 16: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精品佳作!欣赏学习!为您点赞!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8 16: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精品好文章!欣赏学习!为您点赞!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8 16:2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雷老师佳帖美文,分享点赞其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8 16:4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佳帖《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8 16: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建筑,气象万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8 20:1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20:5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覃旺成 发表于 2023-3-8 16:24
拜读老师佳帖《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九)!

谢谢覃老师的支持与鼓励!向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20:5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应运 发表于 2023-3-8 16:24
拜读老师精品佳作!欣赏学习!为您点赞!遥祝天天快乐!

谢谢夏老师的支持与鼓励!向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2:52 , Processed in 0.0422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