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西北的临澧是开国元勋林伯渠和著名作家丁玲的故乡向来就有崇文尚武传统
今年湖南省临澧县人武部在组织预定新兵役前教育时注重以锻造“四铁精神”为导向通过打造“爱国课堂”、“初心课堂”“国防课堂”、“实践课堂”有效提升役前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为预定新兵融入军营打好思想根基
1
“爱国课程”铸信仰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铿锵的誓言,久久回荡在每一名预定新兵的心头。
3月2日,临澧县人武部组织65名预定新兵,到林伯渠故居开展“铭记苦难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激发预定新兵建功军营、献身国防的激情。
△预定新兵参加红色信仰教育
在讲解员带领下,预定新兵参观了林伯渠故居纪念馆,认真聆听了林伯渠的生平事迹、观看了开国大典影视视频,深深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波澜壮阔、伟大光荣的一生。
△预定新兵在林伯渠故居陈列馆
在林伯渠生平陈列馆,全体预定新兵聆听了专题党课《问“渠”那得清如许——林伯渠的入城守则》,为其信守政治之魂、恪守为民之本、坚守使命之责、严守作风之尺的精神品格所震撼。
△预定新兵在林伯渠故居合影
在林伯渠铜像前,全体预定新兵向林伯渠铜像敬献花篮、鞠躬致敬,并在铜像前庄严宣誓。
2
“初心课堂”树信念
“当兵是我最大的荣耀,入党是我最好的归宿……”
3月2日下午,临澧县人武部邀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全国优秀志愿者”田工为全体预定新兵进行道德教育授课。
△田工为预定新兵讲课
今年76岁的田工是常德市武陵区的一名退伍老兵。服役期间,他在洪水中抢救过战友,在烈火中抢救过国家财产,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身负重伤,高位截去了整条右腿及部分右臀。
退役回到到家乡后,他身残志坚,四十多年如一日义务打扫小区公共场地卫生,热心为灾区和贫困群众捐款捐物,积极参与“中国常德诗墙”修建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一心向党、全心为民的热血忠诚。
△田工为预定新兵讲课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向身边的模范致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田工“用拐杖支撑身躯,凭信仰支撑人生”的奋斗精神,深深打动了全体预定新兵,激发出他们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决心。
“听了田工的故事,让我对奉献二字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后一定要以田工为榜样,不断提升自我,锤炼过硬本领,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应有贡献。”预定新兵吕冰青春的脸庞写满刚毅。
3
“国防课堂”严纪律
未入军营,先铸军魂。
3月2日,临澧县人武部组织65名预定新兵走进临澧县国防教育基地,接受入伍前国防教育第一课。
“我们打造国防课堂,就是要坚定预定新兵的入伍初心,锻造他们的‘四铁’精神,打牢他们践行宗旨、筑梦强军的思想基础。” 预定新兵连政治指导员皮光平介绍说。在国防教育展厅,他向预定新兵们逐一介绍了我国国防历史、抗战历史和国防建设成就。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预定新兵。
△预定新兵参观临澧国防教育基地
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事迹,警醒着每一位预定新兵铭记历史、勿忘使命。随后,全体预定新兵在“勇于接受挑选,立志军营报效祖国”的横幅上庄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深深表达了他们不负青春、立志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此次国防教育,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军队的实力和英雄们的魅力。入伍后,我更要好好学习,刻苦训练,争做合格军人,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预定新兵张新民坚定地说。
4
“实践课堂“强担当
役前教育不仅要有思想政治理论的熏陶,还要有融入社会、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
3月2日上午,预定新兵连同烽火乡40位基干民兵,在该乡南田村举行学雷锋义务植树活动,为美丽乡村增添新绿。
△预定新兵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现场,预定新兵与民兵分工协作,二三人一组,相互协作,配合默契,挥锹挖坑、扶树正苗、培土定植、提水浇灌……分工有序,干劲十足,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预定新兵栽种树苗
经过共同努力,用了不到半天时间,他们便给1000棵油茶苗安了新家,为南田村种下了一片“致富林”。
△教练员为预定新兵示范栽种树苗要领
看着一棵棵亲手种下的树苗随风摇曳,大汗淋漓的预定新兵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义务植树造林,不仅弘扬和践行了雷锋精神,更锻炼了我们不怕吃苦的坚韧品质,非常有意义。” 预定新兵徐兴海说。
△预定新兵在植树现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