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昌治 于 2023-3-18 19:42 编辑
2023年3月18日,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渫水河段又一座新桥建成通车了。这座桥是连接壶瓶山镇杨家坪和田家湾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长81.4米,宽6米,投资600余万元建成,命名为“芙蓉幸福桥”。
为啥取名芙蓉幸福桥,相信不难理解。湖南素有“芙蓉国”之称,典出唐代大诗人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游湘江后赋诗“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而被广为传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曾两次引用此诗,更使“芙蓉国”之名尽人皆知。 [size=21.3333px] 湖南常德,因出产的“芙蓉烟”享誉全国,故而常德市又多了一层“芙蓉”的含意,把“芙蓉国里尽朝晖”诠释得锦上添花!说到这里,这“芙蓉幸福桥”是谁投资修建的就不言而喻了!
2021年5月,常德卷烟厂派驻杨家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为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村民最关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在会同支村两委“察民情访民意”过程中,一个历史上存在已久的“老大难”问题,即杨家坪村一个最大的村民小组田家湾60多户300余人的交通出行问题被提了出来。
这田家湾在渫水两岸是一个特例。165公里的渫水河是澧水的最大支流,也是石门县的母亲河,它发源于石门县的西北乡与湖北抵界的龙门山洞,俗称“龙门出水”,流经南镇、壶瓶山、所街、磨市、雁池、维新、皂市、新关八大乡镇区域。沿途的行政村一般都是以渫水为界划定的,唯独杨家坪村例外,隔了一个村民小组七组在渫水对河的北岸,而且是全村最大的一个小组,叫田家湾。田家湾三面环山,一面临渫水,原是两个小组,杨家坪与花台、狮燕三个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后,田家湾的两个小组也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大组。 田家湾如果要依附于临近的其它村不隔河渡水的话,那就只能是壶瓶山镇的另一个山旮旯村“后路坪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田家湾的村民去后路坪开会或送小孩读书就要倒爬5公里上坡,而到杨家坪,仅一公里左右远,只需过一道渫水河就行了。历史上,田家湾的村民到杨家坪是靠摆渡的,遇洪水就过不了河,只能望河兴叹!上世纪八十年代村上想办法架了一座钢索吊桥,人通行的问题总算解决了,但不能通汽车,而且因不安全曾几次维修和加高。逢年过节在外务工人员开车回田家湾,只能将车子停在渫水南岸的省道泥(市)大(京竹)公路上,田家湾的交通问题没有获得根本上的解决。
常德卷烟厂派驻杨家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后,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迅即将建设“芙蓉幸福桥”的设想付诸实施。在支村两委和工作队的主导下,争取了石门县人民政府、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德市委员会、常德金鹏印务有限公司、常德芙蓉大亚化纤有限公司、常德芙蓉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常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杨家坪“芙蓉幸福桥”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3年3月即建成通车。芙蓉桥的通车不仅破解了杨家坪村田家湾村民交通出行的难题,而且为壶瓶山镇后路坪村的村民取近道接通经田家湾、过河上泥大公路到壶瓶山集镇带来了希望,也使壶瓶山镇的姬塘峪村、咸泥村有望增加一条西出的通道,实现杨家坪村与后路坪、咸泥、青山溪、平洞等村的互通。但希望能不能较快的变成现实,还需要后路坪村的人积极的拿出规划向上争取,毕竟后路坪村的一部分村民经田家湾过河上泥大公路进集镇,不仅路程要近约5公里,而且有6公里是沥青路面的省道,跑起来既省时又舒服。 常德卷烟厂派驻杨家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近两年来,脚踏实地,秉承实干兴村,先后投资300万元修通了到上花台组的3.89公里上山水泥路,投资168万元修通了到燕子峡组的2.68公里上山水泥路。这上花台和燕子峡在海拔1500多米高的东山峰北麓上半山上。以前,从杨家坪开车到上花台组去,要绕道从壶瓶山集镇转弯再经东山峰的公路才能到达;从杨家坪开车到燕子峡组去要经中岭村绕道才能到达。自修了这两条公路后,均能从本村直达上花台和燕子峡,而且路程缩短了一半左右。这两个组,虽不是大组,人户不多,但都是茶叶主产区,清朝末年广商卢次伦在宜沙建“泰和合红茶号”开创“宜红”品牌畅销英欧,就是首先品饮了上花台(又名苦竹洞)出产的白茶而“一饮定乾坤”决定建厂的。燕子峡的茶,也是以“峡茶“出名。所以这两条新建的公路,也分别有一个寓意很深的名字,分别叫“芙蓉连心路”和“芙蓉产业路”。这杨家坪村今后都可以叫“芙蓉村”了。 3月18号的“芙蓉幸福桥”通车庆典热闹非凡,有市、县两级政府,常德卷烟厂等后盾单位和相关部门的领导或代表,有来自壶瓶山集镇和附近村的村民,更有杨家坪和田家湾对河两岸的家家户户村民几乎是倾家而出的来到大桥通车现场。大桥上彩旗飘飘,鼓声喧天,村民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通车典礼于上午9时多举行,村上的家庭农用小车列队缓缓地开过大桥,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景观,然后是农用货车、小轿车和身着土家族服装的村民。从此,杨家坪村再不会一河两隔,靠摆渡涉水过河已成为永远的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