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网购,会"避坑"
更会维权!
(四)
网购具有方便快捷、商品种类多、优惠力度大等诸多优点,吸引了广大消费者,但也存在着“所见非所得”、质量瑕疵等诸多隐患,导致由此产生的网络购物纠纷类案件也增势明显。在今年3 •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本人整理了一批网购维权典型案例,旨在积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经营者诚信经营,促进构建和谐消费关系,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网购“特产”遭欺诈 如何索赔维权?
【简要案情】 徐某在网上购买了外地一款小鱼干,平台上商家的详情页面宣传的产地是浙江某市,产品参数里写的产地河南某市,而当徐某收到货物后,他发现货品标签写的产地为广西某市。一款商品出现了三个产地,让徐某怎么能不怀疑?商家又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徐某认为商家进行了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于是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认为,徐某所购买的小鱼干系地域性特产,产地对于该类商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系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商家作为销售者,应当对商品的产地进行准确标注,却故意隐瞒进行错误标注,行为构成欺诈,徐某有权要求商家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以案说法】 本人提示,商家在编辑商品详情时,应全面、真实、准确披露商品信息,杜绝夸大宣传,避免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作为消费者来说,网络购物时要选择安全可靠的购物平台,降低遭遇欺诈的可能,看货时要关注商家声誉,仔细阅读其他消费者评价,不要急于下单;要树立证据意识,务必留存好与网络购物交易相关的沟通记录、支付流水、页面截屏、电话录音等,以备维权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