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蒋新建 于 2023-3-21 17:28 编辑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报告文学) ——津市市实施“民德民风”乡村振兴纪实
“几只蝉儿唱紫薇,清清水底鱼虾肥。过去处处生蒿草,哪知而今秋沙飞(秋沙鸭)”。这是津市一名曾经的贫困户对该市实施“民德民风”乡村振兴的由衷赞美。 一段时间来,津市农村出现封建迷信、打牌赌博、赈酒泛滥、儿童少年厌学,农民积贫、安贫等现象。怎样让“民德民风”为乡村振兴助力?津市经过积极尝试:连续3年,在省里“戴了红花”(获得省扶贫工作先进)。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树新风除贫困户陋习 各镇党委政府积极搭建镇村文化活动平台,建设集镇文化活动广场和村级文化活动大舞台,各村(社区)建立竹马、广场舞、腰鼓、军鼓、澧州大鼓、道情、三棒鼓、舞狮舞龙、玩蚌壳精、艺术团等民间文艺团体,老百姓只要有兴趣和爱好都可以加入。特别是每当夜幕降临,集镇居民广场舞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同时,镇政府组织各村(社区)开展“百团大赛”活动,并进行评选表彰,让群众在自编自演中感受到文化活动乐趣,自觉从牌桌、酒桌……上解脱出来。白衣镇建立“仁义敬诚孝”“五德礼堂”,贫困户红白喜事由村(社)在“五德礼堂”进行水、电、场地、酒席、卫生一条龙服务。每起红喜事,贫困户可节约5500元,白喜事节约11000元,有力遏止了贫困户因红白喜事“返贫”。该镇白衣庵社区的武立环,2019年4月3日接儿媳,在“五德礼堂”摆了20来桌,每桌8菜4钵,由于而今饮酒的客人不多,每桌花费不超过200元,亲友随礼不超过200元/人,取得了摆酒、吃酒节约的“双赢”。 节庆活动促贫困户增收 为促进贫困户增收,津市“办‘节’搭台,增收唱戏”。该市4个镇,节会纷呈:新洲镇举办“年货节”;毛里湖镇“腊八节”“丰收节”;药山镇“邻里节”;白衣镇“起鱼节”“藠果节”,形成“一镇一品”。毛里湖镇已开展了6届极具地方特色的“腊八节”,活动中贫困户的黄牛肉、土家腊肉、石磨豆腐、绿豆皮、红薯片、手工糖、麦酱、花儿粑粑等一批原生态农产品被游客抢购一空;还可以观摩杀年猪、互动石磨豆腐、酿绿豆皮、现场抓土鸡、小猪赛跑、泥潭篮球、浑水摸鱼、魔术套圈、微马比赛;尝农家菜、喝腊八粥、吃竹筒饭等。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有路——每届腊八节,贫困户户均收入达7000元。 读书活动给贫困户充电 以各村(社区)农家书屋为平台,广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提高群众综合素质,补充精神之钙。针对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老年人看书兴趣不浓等问题,各镇党委政府明确村组干部、党员带头借阅书籍,并对种、养、加大户、学生及对各类书籍有需求的农户采取送书上门的办法,扩大图书借阅量和农户读书覆盖面。新洲镇编写了《乡风文明读本》,采取支部促学、党员领学、农民自学、课堂教学等形式,农民中学文明、学科技蔚然成风。原李家铺乡庙基村12组的黄滨郦,家景一般,她父亲是个瓦匠,在读书活动中浓厚了家庭学习氛围,黄滨郦2019年以681分,获全省“文科状元”,成为该市大力倡导读书的一个缩影。 义演驱动贫困户脱贫动力 药山镇每年举办融入脱贫元素的“春晚”,并通过手机视频直播,吸引本镇在外能人拉动乡里乡亲脱贫。2019年2月11日,新洲镇请来该市市委原副书记杨文惠充当“形象大使”、请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为该镇拉票,在湖南国际频道高调推出时长60分中的《醉美乡镇——新洲》。2019年7月12日,毛里湖镇请来湖南经视的马可、湖南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刘梦娜,在湖南卫视推出乡村振兴·文旅纪实节目《乡村合伙人·青苗(社区)》,节目中,贫困户自觉保护全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毛里湖,水质的焕然一新,惊现对水质要求极高的中华秋沙鸭、娃娃鱼,因此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游客,乡村旅游成为贫困户脱贫的又一路径。该市积极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文化志愿者已达200多人,这些队伍经常活跃在集镇文化广场、村(社区)文化大舞台。市、镇文化部门适时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下乡义演活动。唱歌、舞蹈、二胡、京剧、荆河戏、花鼓戏、小品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风趣节目,赢得广大农民的满堂喝彩。《懒汉脱贫》《一个贫困户5个儿》《致富路上》……触动了贫困户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脱贫的内生动力油然而生。 评选助推贫困户脱胎换骨 药山镇广泛开展“孝老爱亲”“崇学向善”“律己感恩”“诚实守信”“和睦邻里”“助人为乐”“创业致富”“整洁卫生”“勤俭持家”星及“崇学向善”“律己感恩”“诚实守信”“和睦邻里”“助人为乐”“孝老爱心”好家风和“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女婿”“好妻子”“9星6风5好”评选,请该市原市委书记傅勇为获得者颁奖。毛里湖镇开展“平安创建”“生态文明”“文明新风”“勤劳致富”“热心公益”示范户与“幸福和美农家”“五户一家”创建。2018年,分别奖励价值1500元的冰柜、4000元的摩托车。贫困户们说:“不仅给我们‘背了豁皮’(荣誉),还可以‘看到岩土(石头)过水’(实惠)!”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中,贫困户觉得不能再“等、靠、要”了:药山镇三新垸村4组40岁的童波,原来患有胃动经官能症,引发多种并发症,搞不得什么事,家里经济捉襟见肘,2014年,妻子忍受不了贫困,离婚而去。“鳏夫房顶炊烟少”,童波“身上少衣盼天热,屋里无灯望月出”,贫病交加,破罐破摔。今年,在驻村工作队队长鲁炎山帮扶下,童波养了十几亩小龙虾,家庭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一度的“光棍汉”,吸引了35岁的黄丹丹垂青,不久将“既脱贫又‘脱单’”!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贫困户磨刀不误砍柴工,纷纷出列。津市的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83 %;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连续3年,获得全省先进称号。原扶贫移民局局长唐海平,获得全国扶贫工作先进,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 图:蒋新建 文:廖传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