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201|回复: 34

”南方大寨”愚公移山创奇迹 ——临澧老干网宣走进慈利长峪铺村参观学习散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4 19: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23-3-25 09:44 编辑

“南方大寨”愚公移山创奇迹
——临澧老干网宣走进慈利长峪铺村参观学习散记
文/浮山松  图/浮山松 黄梅林  

193917qyazwwinaawuauyi.jpg


    星移斗转,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在春暖花开,油菜金黄的3月22日上午,我们临澧县老干网宣一行10人,冒着中小雨,驱车百余里,在会长杨书舫的带领下,走进了誉为“南方大寨”的慈利县长峪铺村参观学习。
    长峪铺村地属通津铺镇,位于九寨坡下、溇水北岸。2020年全村总面积23356亩,山林19650亩,耕地2706亩,32个村民小组,892户,3094人。长峪铺村曾是“满山是岩壳,出门就爬坡,滴水贵如油,寸土贵如金”,天坑遍地,烂石林立,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刀耕火种,鸟不拉屎的贫瘠山村。

193823s3z58ev3sq1q5vql.jpg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峪铺人靠勤劳勇敢,在愚公移山精神的鼓舞下,高举农业学大寨红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穷山恶水开战,10年间,炸掉大小6000多个岩凸,搬走17万多方岩石,修建两座水库及13000米长的引水渠,开挖40多口山塘,填塞58个天坑,垒砌数百条共50多公里长的岩墈,挑来20多万方“客土”(满山遍野挑来的土),近万方河沙,开垦出2000多亩梯地,将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改造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长峪铺人民在改土造地的同时,因地制宜,尊重科学,和村里农技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探索出旱粮生产“两季三熟”模式,使全村粮食亩产在1973年就达到1100多斤,相比50年代增长5倍,成为全省旱粮生产学习的典型。1973年1月,被评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同年4月,省委书记张平化来村视察,赞誉长峪铺村为“南方大寨”。

193916s6qhwngii2ea6hzz.jpg

    “南方大寨”名成功就得益于“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黄炳秀。黄炳秀生于旧社会,长在红旗之下,195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1958年担任长峪铺大队党支部书记,1960年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在当时毛泽东主席提出领导班子要“工农兵、老中青、工青妇”三结合的政治背景下,作为农民代表,逐步被提拔为湖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于1973年8月当选为中共“十大”代表及候补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4133fpn4qm43cn6m8c69.jpg

    黄炳秀从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成长为候补中央委员,她一生艰苦奋斗,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改变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带领全村人民创造出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黄炳秀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不愧是华夏女中豪杰。
    我们刚进长峪铺村时,老天似乎为了欢迎我们到来,雨渐渐地下小了。在长峪铺村原党支部书记黄炳秀的小女、村史馆名誉馆长黄梅林,以及友人罗元恒的热情地引导下,我们兴致勃勃地首次参观了“南方大寨”犀牛坡组梯地,并在梯地路边高大的“长峪铺村”石碑下,激情澎湃地在进行了合影留念。
    犀牛坡梯地是长峪铺村具有代表性梯地之一,共50多亩。岩墈由数石块垒成,高低不等,重重叠叠,依山而上,直插云间。我们顺石径攀登而上,满目惊喜。上到顶层梯地回身遥望,只见梯地似条盆垒码,遍布山坡,地中油菜花浪翻滚,金光闪烁,阵阵微风吹拂,清香远送。

194130rorwty5k9i25to54.jpg

    大家走在石径地头,黄馆长如数家珍地向我们热情细心地介绍了梯地开垦的历史。1974年她母亲黄炳秀带领村民们劈山造地,凭借钢钎铁锤,用手搬肩挑,起早贪黑,没日没夜,艰苦奋斗2年多,打造出如今最具农业文化景观的“南方大寨”梯地。
    当我们走下梯地的半路上,突然不知从何处蹦出来两位热情的“客人”,一条漂亮的大黄狗,一只乖巧的小花猪,它们结伴而行,逗欢撒乐,蹦跳在我们的队伍中,好似欢迎我们的到来,好几人争先拿出手机拍照,留下了那精彩的瞬间,让大家陡增参观学习的情趣。

194131uhz5j6gll50666tl.jpg

     离开犀牛坡,大家走进了村史馆参观学习,共同认真地观看了长峪铺村的发展史。村史馆由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接待站改建而成,分为上下二层,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外观大气,布展精美,史料翔实,音频影视齐全,资料如山。馆内分第一、第二展厅和报告厅,第一展厅主要介绍长峪铺的变迁和奋斗发展史,共分序言、村况简介、驿道漫漫、当家作主、大寨之路、两季三熟、农村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文荟萃后记、文苑之歌等12个部分,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长峪铺村的发展成果;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传统的民俗物件;在容纳100余人的报告厅内,大家心情激动地观看了中央新闻纪录片《好书记——黄炳秀》《永远的赞歌》等影视资料,观看后,让大家对长峪铺人改天换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了身临其境的亲身感受。

194132pziizb97egvhdxzh.jpg

    尔后,大家在村第五任党总支书记王生龙和黄馆长等的引领下,有重点地进行了现场参观学习。大家沐浴着雨后微露的日光,乐闻着随轻风送来的油菜花清香,漫步柏油青石路,攀登山坡梯地,驻足小溪石拱桥,饱览新渠、新塘、新路、新民居,乐观古树、古寨、古迹、古天坑,目睹秀美的山山水水,心中的激情涌动,铭刻下不少难以磨灭的景象。在此我随心所欲述说一、二,与亲朋网友共享。

岩板沟凿通大寨路
    长峪铺人建设“南方大寨”走过了一段艰辛的万里长征,开发改造岩板沟是长峪铺人农业学大寨所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也是凝心聚力、团结奋进打响治山治土治水战役的第一战场。   
岩板沟位于村东风组,即当时的东风生产队,是一条长100多米、宽20多米的烂石沟。

193917oh2a0x31kk1ea026.jpg

    1964年冬天,时任村支书的黄炳秀,出席全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即“贫代会”回来,传达全国学大寨的精神,统一村党支部成员思想,以东风生产队为试点,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带领全队社员,在岩板沟打响了劈石造地第一锤。黄炳秀拿出织篾器攒下的84元钱,买来的钢钎和铁锤,带领村民经过连续半个月奋战,炸掉了近100个大大小小的岩凸,砌出了3条2米多高,26米多长的岩墈,硬是在只有二分耕地的山沟造出了3块,面积达3.2亩的乱石墙梯地。为了适应耕种,社员们人工挑鸡公车推,运来储备的土壤回填 ,因杯水车薪,难以覆盖碎石,社员们又纷纷上山,寻找山里岩窝沉淀多年的黑土挑来覆盖,有的社员甚至取来自家房屋地面黏土填地。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乱石地变成沃土地,确保了新开梯地正常耕种。1965年夏初,生产队将3块梯地全部种上玉米,秋收时亩平产量达500多斤,相比以往年产量翻番。

193916w7777k95gbixvglb.jpg

     自此,黄炳秀书记抓住这个典型,在岩板沟召开现场会,全面展开了全村劈石造地运动,凿通了农业学大寨的艰苦奋斗之路,走上了科学种粮的探索发展之路,展开了长达10多年之久的治山治土治水艰苦奋斗之战,随着钢钎一寸寸短下去,梯田一片片涌现出来,烂石山沟山坡变成了米粮仓。

“小沙塌”打开丰产门
     劈石造地,科学种粮是长峪铺人创造幸福生活的两大法宝。为尽快开创长峪铺村快速发展之路,作为村支书的黄炳秀,日思夜想如何打开科学种粮的高产之门。
    1965年,黄炳秀从父辈在自家蔬菜地里间作玉米、红薯一事中受到启发,她在村农技人员的支持下,与大队支委一起带领几位老农在一块叫“小沙塌”的试验地里开始反复做试验。探索出“两季三熟”科学种粮生产模式,即:在小麦地里间作玉米,待小麦收割后,再在玉米厢的两旁栽红薯。一年下来,试验地亩产达到900多斤,连续4年扩大试验范围,均取得明显效果。1970年起,在全大队普遍推广“两季三熟”种粮新模式,平均亩产达到800多斤。

193824ocyyzr2hux9ux5nz.jpg

     实践出真知,奋斗结硕果。长峪铺人科学种粮的经验很快传遍溇澧,得到了慈利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县农业局于1965年设在长峪铺村“慈利县旱土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全力支持下,使长峪铺村旱粮作物“两季三熟”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1973年,全村粮食亩产达到1100斤,在原来基础上增长了5倍,成为全省旱粮学习的典型。自此,长峪铺村从石头缝中打开了旱粮高产稳产之门。
    春风化雨润万物。长峪铺村随着粮食作物“两季三熟”种植的成功,粮食亩产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人均收入步步攀升,此后,全村逐步告别贫穷,走上致富之路,其旱粮稳产高产的经验在全省全国逐步传播。1987年5月,农业农村部部长何康来长峪铺视察,并题词:坚持基层科研推广,富裕山区人民。近几年来,由国家商务部、隆平高科培训班组织非洲农业专家多次前来村里参观学习旱粮种植技术。
    “两季三熟”旱粮种植成功并不断发展,石头窝里飞出金凤凰,来此参观学习的人流络绎不绝。
干溪沟变成致富地
     在大家赏心悦目的参观中,我们走进了干溪沟,见到了充满神奇色彩的龙虎天坑。

194134bohslmyajcyxyl9r.jpg

     龙虎天坑位于干溪沟终端,深达数十米,坑内阴河如巨龙静卧于地下近几十米,坑壁南西两面展示着1975年雕刻的毛主席两句诗词“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无不昭示着干溪沟工程的艰辛雄伟,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赞美。在龙虎天坑四周,顺西向东一望无际的梯地似绒毯铺开,层层叠叠,美不胜收。
干溪沟源自九寨坡,流经5个村民组,长达4 公里,最后注入龙虎天坑,因“下雨水横流,天晴溪沟干”而得名。治理干溪沟是长峪铺村人民农业学大寨中最大的宏伟工程。

194135uuccuuxm9l2naac5.jpg

     1973年冬,在慈利县委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黄炳秀带领村支两委和村民用木头、石块作材料做成拱模,建成高3米,宽5米,长近4000米的涵洞,该工程历时4年,整个工程投工达20多万个,用石料近2万方,稍平了3座山头,夷平了无数块坡地,建成后的涵洞宛如地下长城,将原本裸露的干溪沟隐身地下。为了建成高产梯地,村民们人挑肩扛鸡工车推,从山上挑客土铺在梯地上,还从六公里外的溇江挑来沙土改善土质,人工打造出近千亩耕地,占到当时全村耕地的60%,干溪沟的治理成功,标志着长峪铺村治山、治土、治水的决定性胜利,干溪沟因此变成甘溪沟,成为村民“上面种地,下面跑水,备战防空”的致富宝地。
五届接力再创辉煌
    长江后浪推前浪,朵朵葵花永向阳。五十年前,长峪铺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学大寨,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传颂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打造出了闻名遐迩的“南方大寨”。如今,长征接力,再创辉煌。在参观中,王生龙总支书十分自豪地告诉大家:长峪铺村随着党中央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实施,村容村貌村风和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发生了巨变,全村人均纯收已突破万元大关,交通四通八达,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多数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村里先后被授予慈利县“美丽乡村”,湖南省“秀美村庄”,国家“绿色村庄”等荣誉称号。

193823qdr89alaygymrnam.jpg

    大家站在长峪铺村部的高处举目四望,无尽梯地、堰塘、引水沟渠,如蜘蛛结网,相映生辉;无边花海,蜂飞蝶舞,鸟语声声,田园锦绣;新村部、卫生室、科研所、村史馆和文体广场等等气象万千,风光秀丽,村民喜笑颜开,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全村早已成为市、县乡村旅游的热线景点,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193825v7x8x47zd6d84gz4.jpg

     纵览长峪铺村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们更加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真理。展望明天,长峪铺人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将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用自己的双手擘画出更新更美更加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2023年3月24日)

194133o052mqswwwayjy3d.jpg

195433r99fycw55fl5qzqn.jpg

193823xk8g1z1zf7uefzw8.jpg

193822s113gbd53ggo63m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4 19: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贴欣赏,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4 19: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览长峪铺村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们更加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真理。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20: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3-3-24 19:59
佳贴欣赏,为您点赞!

晚上好!谢谢张老师首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20: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移斗转,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在春暖花开,油菜金黄的3月22日上午,我们临澧县老干网宣一行10人,冒着中小雨,驱车百余里,在会长杨书舫的带领下,走进了誉为“南方大寨”的慈利县长峪铺村参观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2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3-3-24 19:59
纵览长峪铺村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们更加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真理。赞!

晚上好!谢谢张老师再次评论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4 20:3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参观学习后的散记点个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4 20:3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4 20:3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参观的全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4 20:4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峪铺村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们更加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8 23:00 , Processed in 0.0410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