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54|回复: 6

[旧志杂谈]谁给刘禹锡安排了陋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6 09: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垂千古的《陋室铭》作者为中唐刘禹锡已为多数人认可。然《陋室铭》写于何地却众说纷纭。常德学人一致认为《陋室铭》作于朗州。永贞元年(805)至大和元年(827)的二十三年中,刘禹锡先后在朗州、连州、夔州、和州任职,除朗州外,余均为州刺史,只有在朗州是有职无权的司马。作为一州主官,他当然住在公署,不会居于陋室。刘禹锡自己写的《连州刺史厅壁记》《夔州刺史厅壁记》《和州刺史厅壁记》就是明证。今有人杜撰和县县令让刘禹锡三迁陋室的故事,以坐实《历阳典录》所载刘禹锡陋室。然查阅《历阳典录》,卷七“古迹”载:“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今废,柳碑亦无存。考《定州志》亦有陋室。定州,梦得故里。然铭中‘案牍劳形’云云,当非家居人语。或定人附会为之耳。”《历阳典录》为清同治年间所修和县志(和县古名历阳)。其依据是《舆地纪胜》,南宋人王象之撰。该书卷四十八“和州·景物下”载有“陋室,唐刘禹锡所辟,又有《陋室铭》,禹锡所撰,今见存。”(舆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影印,2003:1931页)但未载有柳公权碑。这便是《陋室铭》作于和州的依据。而王象之所撰《舆地碑记目》卷一“婺州碑记”也载有陋室铭碑:“不知在何所。政和中郡民至龟头土城上茅棘中见一顽石,其色如铁,面平可坐。因刮拭之,仿佛有字,题曰□□□,唐刘禹锡文,其辞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其碑在明月楼。”(舆地碑记目四库全书本,卷一之十七、十八页)这说明宋代刘禹锡《陋室铭》流传很广,各地爱好《陋室铭》者均可能书碑刻石,也可能在当年刘禹锡任职之处建茅舍以为纪念,一如安乡在南宋庆元二年即建有范仲淹祠一样。故和州陋室很可能系后人因当地发现陋室铭碑而建。

    刘禹锡贬朗州,官职为“朗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即州官员编外而享受正式官员待遇的闲官。他在朗州所写诗中多次提及他的居所位置,虽不具体,但可见一斑。他的《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诗尾联云:“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是说他住在江边,居处有枫林。在《喜康将军见访》诗中写道:“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百草当门”,可见不是居住在城中官舍,与《陋室铭》中“草色入帘青”相吻合。在《赠别君素上人并引》诗中写道:“穷巷唯秋草,高僧独扣门。”也是说他的居处草多。在《南中书来》诗中又写道:“每羡朝宗水,门前日夕流。”“朝宗水”,谓“江汉朝宗”之水,语出《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是说他所居之处面临沅江。而在写于武陵的《机汲记》一文中说得更清楚:“予谪居之明年,主人授馆于百雉之内,江水沄沄,周墉间之。一旦,有工爰来,思以技自贾,且曰:‘观今之室庐及江之涯,间不容亩,顾积块峙焉而前耳。请用机以汲,俾矗然之状莫我遏已。’”这段话是说,我贬谪到朗州的次年,州官安排我住在城墙旁边,江水汹涌激荡,城墙隔开了市巷。一天,有工匠来,向我兜售他安装汲水机械的技术。他说,看您住的房屋与江边之距离不到一亩来宽,而且有石块耸立在前,适合安装汲水机械,这样江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到家里来。雉,即雉堞,城墙上的垛墙,此代指城墙。周墉,即围墙,“周墉间之”指城墙将刘禹锡的住所与街巷隔开。这些都说明刘禹锡初贬朗州住在城墙外沅江边的茅草房里。而沅江对面就是德山,也称枉山。枉山下有枉渚,即屈原《九章·涉江》中“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之枉渚。这便是《陋室铭》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起兴的由来。
   
    那么是谁为刘禹锡安排了沅江边的简陋居室呢?这就得看刘禹锡初到朗州时,谁是朗州刺史。明嘉靖《常德府志》卷十二官守志之“郡守”于唐代依次列有朗州刺史(武陵太守)21人,其中窦常、刘禹锡、郭丞、田席为元和间任,李翱、温造、段彦谟、李讷、薛廷望、郑仙客、王翃、崔翥为长庆至唐末任。该志载“窦常,字中行,京兆人。大历间进士,累官朗州司马,有诗名。”未载窦常任职时间。载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贬刺朗州。详《名宦》。”而《名宦》引《唐书·刘禹锡传》,记载刘禹锡于永贞元年八月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窦常实乃朗州刺史,非司马。窦常任朗州刺史在元和八年,时刘禹锡在朗州为司马。刘梦初在《刘禹锡朗州诗文辑注》中已有确切考证,《常德府志》所载有误。该志2011年11月,常德市方志办在方志出版社出版的《明嘉靖常德府志校注》于此二条均未作校正。

    同治二年陈启迈纂《武陵县志》卷二十八“职官志·文职·朗州刺史”于窦常之前还有宇文宿、李讷。志引《湖南通志》所录董侹《阳山庙碑》云:宇文宿“永贞元年,沅水泛滥,坏庐舍。明年大旱,巷鲜居人。宿条白上闻,诏赐廪粟,遍问里闾,斑白稚齿皆鼓舞,喜得生活。”据《全唐文》,董侹《修阳山庙碑》是这样记述的:“永贞元年,沅水泛溢,坏及庐舍,几盈千室。生人禽畜,随流逝止。明年,云汉为厉,稼穑之土,敛为负租。三年,旱弥深。郡牧遍走无诉,俗不可以终否。故良牧宇文公得以肆力焉。公名宿,字元明。始至之日,巷鲜居人,有兽奔禽骇之势。公感奋激衷,誓拯焚溺。请于廉使,条白上闻,诏使臣赐以廪粟。公申布圣泽,遍问里闾,逮斑白稚齿,延颈仰给,皆联联鼓舞,喜得生活。”这段话告诉我们,永贞元年,朗州大水后,次年元和元年又遭大旱,且连续三年。当时的郡守虽然遍访灾区,但没有上报灾情,故而州治内几乎无人居住,(逃难去了)以致于街巷中禽走兽奔。元和三年,宇文宿接任朗州刺史,遍勘灾情,条白上陈,朝廷颁发救灾物质,百姓老幼倍加感激。可知元和三年朗州刺史是宇文宿,何时离任不明,但至少应在任一两年。这里“三年旱弥深”五字无论“三年”后是否点断,都可证宇文宿于元和三年任朗州刺史。

    窦常,两唐书无传,仅在其弟窦群传中叙及。《旧唐书·窦群传》载:“兄常,字中行……元和六年,自湖南判官入为侍御使,转水部员外郎,出为朗州刺史。”知窦常出任朗州在元和六年以后。刘禹锡在朗州遵窦常命写的《武陵北亭记》云:“(元和)七年冬,诏书以竹使符授尚书水曹员外郎窦公常曰:‘命尔为武陵守。’八年,抵任。”知窦常于元和七年任朗州刺史,八年方到任所。其具体时间,根据窦常的诗《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窦常元和八年寒食日到松滋渡,渡在今湖北省松滋市,境内有松滋河流经今湖南省安乡县,则距朗州州治武陵县城不过半月水程,他当在三月末最多四月初抵达朗州。窦常离任朗州刺史的时间,根据刘禹锡所作《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以继和》诗,中有“应怜一罢金闺籍,枉渚逢春十度伤”一联,可知此诗作于刘禹锡贬朗州近十年时,即元和九年末。则窦常此时尚在朗州。

    《武陵县志·职官志·文职》窦常之后载“郭丞,元和时任。《府志》。韦词,    人,元和九年任。《旧唐书》。田席,元和时任。《府志》。”郭丞,史无载,搜罗最广的《册府元龟》亦无其消息。韦词,又作韦辞。《旧唐书·韦辞传》载:“韦辞字践之。祖召卿,洛阳丞。父翃,官至侍御史。”“元和九年,自蓝田令入拜侍御使,以事累出为朗州刺史,再贬江州司马。”《册府元龟》卷三二四“宰辅部十七·荐贤”载:“韦处厚素知韦词有文学理行,词尝为殿中侍御史,以事累出为朗州刺史,再贬道州、江州司马。长庆初,处厚与路随以公望居显要,亟称荐之,擢为户部员外郎,累迁吏部郎中。”(册府元龟校订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2:3664页)知韦词任朗州刺史在元和九年,长庆初离任。根据上文窦常在朗州的时间,可推知韦词任朗州刺史在元和九年末,到任可能在次年春。韦词,《武陵县志》未载其为何方人士,常德市方志办应国斌点校该志注为杜陵人。大约因韦氏世为杜陵籍之故。

    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一八“微”载韦姓130条:“肇三从弟乾度豪州刺史”,岑仲勉校曰:“《元龟》五二二,元和十二年,乾度自中丞贬朗州刺史。同书六〇四,长庆二年官国子祭酒。”(元和姓纂四校记,北京:中华书局,1994.5:130页)查《册府元龟》卷五二二“宪官部十一·谴让”载,韦乾度元和十二年为御史中丞,因监察御史韦楚才举河中观察使赵宗儒擅用备灾钱米事,贬为朗州刺史。(该书5929—5930页)该书卷六〇四“学校部八·奏议第三”又载:“穆宗长庆二年闰十月,(国子祭酒韦乾度)奏:当监四馆学生,每年有及第阙员。……”可知韦乾度自元和十二年至长庆二年任朗州刺史。《元和姓纂》卷一八韦姓158条又载:“沨,洛阳令。朗州刺史。”岑仲勉校曰:“朗州刺史,库本上有‘澟’字,与《新表》符,此夺。”意即四库全书本上载韦澟为朗州刺史,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符合,此处掉了“澟”字。韦澟何时任朗州刺史,不明。《武陵县志》有载,其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由以上考察结果可以列出元和间朗州刺史名单:
    宇文宿,元和三年任。
    窦常,元和七年任,元和九年末离任。
    韦词(辞),元和九年任,元和十二年离任。
    韦乾度,元和十二年任,最迟长庆二年离任。

    根据古代官员任期一般多为三年来判断,宇文宿元和三年任,离任可能在元和六年或七年,随后窦常接任。自宇文宿至韦乾度,中间再无空缺。由此可以推测,不明任期但又在元和间任朗州刺史的郭丞极可能在永贞元年至元和二年或三年任朗州刺史。刘禹锡于永贞末抵达朗州,安排刘禹锡住在江边茅草房里的应该就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郭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6 1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佳作!欣赏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6 11:1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好,您终于现身了!欣赏佳作,顺致春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6 1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证有据,但还只是一家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6 16: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3-3-26 10:13
精品佳作!欣赏学习!为您点赞!

谢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6 16: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泽华 发表于 2023-3-26 11:12
刘老师好,您终于现身了!欣赏佳作,顺致春安!!!

是很久没来了。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6 16: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3-3-26 16:40
考证有据,但还只是一家之言。

当然。互相讨论嘛。您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3:51 , Processed in 0.0345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