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1|回复: 9

从邮票上了解清明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6 14:5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3-4-6 14:58 编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

       mmexport2f84d546a67e21c5283ca2529cb8ca5a_1680763410428.jpeg
      ▲2015-4《二十四节气》(一)邮票(6-5)清明

         清明,本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从节气演变为节日的节气。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mmexporta8d7755f419df974327b104b7de7b59a_1680763418059.jpeg
       ▲2019-4《中国植树节》邮票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地气温逐步开始升高,雨量也逐渐增多,恰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正如古时农谚所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除了是农事历法外,清明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祭祖、扫墓是它最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符号。这一切,据传说起源于一个已失传多时的节日—寒食节。

       mmexporte1dd6ce0aa29fe38680e74d507628ef7_1680763427020.jpeg
      ▲PP[68《山西绵山大罗宫》普通邮资片邮资图

        相传在春秋时期,忠臣介子推在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遍赏众臣,但却忘记了对于介子推的封赏。更主要的是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于是携老母隐居于绵山。一个偶然的机会,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当年“割股奉君”于是为了请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亲自到绵山相邀,可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为了逼介子推露面,采信了佞臣建议晋文公焚山,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肯出山。

               mmexport9e4487239aa53fe875754edab3292399_1680763436809.png
     ▲中国香港2020年《二十四节气-春》邮票(6-2)清明

        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逢该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并且将介子推和母亲最后依靠的那棵大树,砍下部分制作成木鞋,用以缅怀这位贤臣,所以今天我们使用的“足下”一词就是来源于此。等到第二年,晋文公携众臣前往故地去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被烧了又被砍了的枯树居然柳树,还能发出了新柳。当下,晋文公便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所以我们在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闭幕式上,我们才能看到其在“缅怀环节”的安排下出现了“折柳寄情”。即便处于悲伤的逆境,中华文明也会充满对于未来的无线希望。

       mmexportec3efd3cc66ad7c65af4923d48a42f15_1680763448704.jpeg
      ▲2004-26《清明上河图》套票版张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宋代后,寒食扫墓的风俗逐渐融入到清明之中,再加上踏青春游等习俗也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渐渐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生动描绘了禁火、扫墓、踏青、插柳等清明风俗活动。

       mmexport22ce22c16251c019a35e518290cfb22d_1680763457744.jpeg
      ▲2010-26《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邮票

         南宋理学大家朱子还在其创作的《朱子家礼》中,专门对清明节的习俗和礼仪进行了简化规范。

       mmexport471f41895f52f7359f1e7742a320f213_1680763466677.jpeg
          ▲2010-8《清明节》邮票

        放眼古今,尽管“清明”的含义不断变化和丰富,但“清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却早已根植进了中国人的内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6 15: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集邮家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6 16: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6 16: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6 18:1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6 21: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6 22:1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邮票,为你点赞!
mmexportbc9ae044417eab8dae327cae3b4a8ad8_1680790402007.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6 22:1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万老师精品佳作,学习欣赏,为您点赞!顺祝春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7 17:3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8 17: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眼古今,尽管“清明”的含义不断变化和丰富,但“清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却早已根植进了中国人的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2:24 , Processed in 0.06492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