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5|回复: 11

津市松秀班简史(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7 06: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津市松秀班简史

(五)

                                                                                                                          作者:乐山

      2.鼎盛时期
      1960年代初期的5年,是津市荆河剧团的鼎盛时期。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一是演员队伍壮大,素质不断提高。 1960年和1964年,荆河剧团先后招收了两批小演员共50余人,由剧团老艺人进行培训,结业后分配到剧团来,使演出阵容增加了新血液, 全团演职员(包括退休演职员)达到了120人。
      二是经济收入增加,设备逐步完善。 由于坚持勤俭办团,日夜两场演出,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公共积累日益扩大,1962年全团收入达7万元,除一切开支外,银行存款达2万余元。 在这时期,更新了服装、道具、布景、幻灯,还修建了剧场,新修了艺人宿舍, 剧团处处焕然一新, 生机勃勃。
      三是继承挖掘传统剧目, 增排现代刷目。1962年,常德地区荆河剧挖掘继承委员会借用津市荆河剧团小演员班办公, 市荆河剧团抽出老艺人参与工作,许多面临失传的传统剧目, 经过挖掘整理后恢复了生命。同时,市荆河剧团不少青年演员趁此机会向老艺人学习,继承了《百花园》等剧目的表演艺术真功夫,提高了演出水平。 与此同时,市剧团还增加了专业创作人员,着手整理旧节目,如《双驸马》《双合印》《杨排风》《赶春桃》等:新编了现代戏《太平村》《李定国》等:新编了历史剧《洞庭杨么》:挖掘出失传剧目《辕门射戟》《马前覆水》;移植了《谢瑶环》《董家山》《鸳鸯谱》《拦马》《盗草》《柜中缘》《秋江》《宇宙锋》《断桥》等。使舞台上演的节目大大丰富起来。
      四是精心排练, 提高演出质量。1962年,省文化局安排市荆河剧团赴省做汇报演出。10月,市剧团到长沙剧院演出了《谢瑶环》《双驸马》和《董家山》等近十个节目,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和谭余保等六位书记以及各厅长、局长、处长和省会文艺界人士到场观看演出, 盛况空前。演出结束后,以张平化同志为首的几位书记和省文化局正、 副局长亲自到后台慰问演出成功。 省会各报还刊出演员剧照和评论文章。接着,剧团被邀请到省军区大礼堂为全省三级干部会议演出。誉满长沙,震动极大。
      1964年7月,全省举行现代戏会演,市荆河剧团将《湖南文学》上《我们村子里的故事》一文改编为《太平村》大型现代戏,参加地区会演,名列第一,代表常德地区赴省会演, 演出后, 中南局文化部魏文伯部长给予很高评价,大会评选出《太平村》代表全省参加中南会演。省会各报亦作了很高评价。后因全国范围开展对戏曲中间人物批判,未能去广州会演。但本团编剧杨善智、导演吴云录等以湖南代表身份赴广州观摩学习。这以后,剧团演员张淑容、彭朋、吴云录、刘运志、剪同云、易云福、黄继英、严天柏、罗松林、王天柱等光荣加入常德地区戏协为会员。
      这一时期, 市荆河剧团各个方面有了新的更大的起色,不仅在常德地区而且在全省享受很高声誉,成为剧团鼎盛时期。
      3.振兴时期
      从1966年开始直到1976年,文艺事业遭遇空前未有的破坏。市荆河剧团受到极大摧残,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市荆河剧团被污蔑为文艺黑线的产物, 1969年剧团撒销,另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后改为文工团),演员被污蔑为“帝王将相的贤子孝孙”和“牛鬼蛇神”,并且人为地分为两派, 互相揪斗,传统节目禁演,服装、道具被廉价拍卖, 一部分还被焚毁, 名演员受到迫害和人身攻击,大批老、 中、青年演员被下放到工厂、农村当工人、农民,有的扣以各种罪名遣送下乡劳动,或开除出团。 政协委员、鼓师向华英被关押,最后自缢身死,含冤九泉。 此外,葛乐山为剧团创作的历史剧《洞庭杨么》、杨善智创作的《太平村》都被污为毒草, 受到无情批判, 检讨不断。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进行拨乱反正,平反了冤假错案,被下放、开除和被遣送的演员也都陆续回到了剧团, 恢复了政治生命。被批判的自创剧目也平了反,重新搬上舞台。 编剧人员恢复了创作活动,深入生活,编出一批新的剧目:如《血凝图》《访贤记》分别参加到地区、省会演出。 1982年,全省“戏剧季”演出时, 市荆河剧团修改了《双附马》参加演出, 被评为二等奖,颁发奖金1000元,全团演员增加工资一级。剧目被拍摄成电视节目公开放映。1984年全省青年演员会演, 市剧团青年演员赴省演出《百花亭》,童小平被评上青年优秀演员一等奖,参加省观摩团赴上海等地学习。
      1984年,省戏校常德地区荆河戏科学生毕业后,全部分到津市,为市剧团增添了新的血液,它将对津市戏曲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7 08: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7 14: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学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7 15:3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了津史,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7 16:4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荆河剧团名气很大,印象很深,到常德县乡镇演出过。,我看过演出节目。为老师津市松秀班简史奌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7 17:1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23-4-7 08:39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谢谢林会长的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7 17:1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23-4-7 14:43
欣赏佳帖,学习点赞!

谢谢版主陈爱玉老师的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7 17:1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杨支埃 发表于 2023-4-7 15:37
读文了津史,点赞佳作!

谢谢杨支埃秘书长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7 17:2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淑娥 发表于 2023-4-7 16:48
荆河剧团名气很大,印象很深,到常德县乡镇演出过。,我看过演出节目。为老师津市松秀班简史奌赞!

谢谢彭淑娥老师的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8 17: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代初期的5年,是津市荆河剧团的鼎盛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1:13 , Processed in 0.0375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