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10|回复: 23

从明道中学到津市一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9 07: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明道中学到津市一中

                                                                                                                           作者:宋先照 王永漠

       1942年初,胡不顺、胡子元、杨体先、刘用光、罩程杰等澧县教育界人有感于澧县仅有一所县立澧县中学,高小毕业生绝大多数不能进入中学的情况,酝酿筹划开办一所私立中学。
      根据当时湖南省教育厅的规定,开办私立中学应具备三个条件: 一、不动产田地800亩,年收大谷1200担;二、动产现金10000元:三、有固定校舍。他们两手空空,三个条件无一具备。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聘请胡琉桢、向郁阶、彭朝球等知名人士成立了董事会,公推胡琉桢为董事长。为了筹备办学,胡子元等乐捐田地943.27亩, 年收大谷1239担。流动资金则由胡琉桢董事长出面,最后用转账存款办法由湖南省银行津市分行出具存条金额10000元。新洲大户孟庆朝捐献的大屋改作校舍。
      当时教具和设备一无所有,经过多方努力,列单立约,商请工匠承包,采取先货后款、分期付清的办法,从而及时保证了开学的需要。
      条件既备,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备案。于是,以窑坡渡孟家大屋为校址, 并取“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朱熹建庐山白鹿洞书院题旨)之意,取名湖南私立明道初级中学。
1943年2月,校董会选向郁阶为校长,春季正式开始招生上课。当时按规定收新生两个班,每班55人,共110人。另外还在附近场所设立了一个有100多人的先修班。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各招一个班,两年后,全校6个班,共有学生330人,其中女生占15%。当时学校收费标准比公立中学为高,包括学杂、书籍、膳宿等费用,学生每人每期缴纳大谷12担(折合光洋30多元)。由于学校经费全靠自筹,所以学校设备简陋。教学用品添置很少,学校仅有图书485册,仪器77件。办学条件差,校长也迭经更替。 1944年,向郁阶校长因事辞职,次年由杨体先接替,1946年下学期,杨体先病逝,胡子元继任。1948年下学期,孟遂出任校长,直至津市解放前夕。
      明道中学教职员工20多人,教师待遇菲薄,工资不固定,视收入分配,除伙食校供外,开始每人每学期薪俸一般仅15~16担大谷,课时较多或有兼职的18~19担(以每担3元折发现金), 这是最离谱的报酬。以后随着班次的增加,收入较多,虽然有所改善, 亦不过30担大谷左右。 如胡丕顺老师创办该校时,除主动全部捐助兄弟共有祖遗田土15亩作为校产外, 还放弃了在澧县中学每月工资100元的优厚待遇, 自愿担任该校教师, 每学期的酬劳仅是18~19担大谷。他们乐育英才,都能自甘清苦,不计得失。
      明道中学创办到津市解放的7年中, 就读学生1000余人,毕业生450人。为国家树人育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吴泽其、人民大学教授皮纯协、湖南财经学院教授许孟和、 大庆石油学院教授陈伦元、陕西教育学院院长田家盛、广东中山大学副教授张克东等都先后在明道中学就读过。
      1949年上学期结束时, 正值津市解放前夕, 校长孟庆国畏惧出走。学校一时无人负责,教学陷入停顿状态。副校长伍龙章、教员覃程杰向教育局反映情况要求予以接管。 1950年1月,津市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明道中学,派杨立远为校长,学校迁至市区原津兰学校(今火花幼儿园)上课。1950年12月,明道中学改为津市市立初级中学。 1951年3月, 学校迁到津市农校。 1952年8月,津市并入澧县,津市市立初级中学改为澧县第四初级中学。1953年, 常德专署改派周贻武为校长,教职员32人,学生人数438人,学生中工农家庭出身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85%以上。由于洪水的侵袭,校舍破坏较大, 1954年8月,澧县和津市市分治,学校报请行署转省育教厅拨款8万元购买澧水南岸麓头山原澧县县委会和县人民政府两栋办公楼和礼堂作为新校舍,随即南迁,并更名为津市市初级中学校。
      1956年, 学校增设了高中班,改名为津市市第一中学。 1957年,奉津市市人民政府指示,学校将初一两个班划出,开办津市第二初级中学,津市市第一中学当时有初中11个班、高中两个班, 全校学生共有650人。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校舍扩建,教学设备也逐年添置,学校初具规模,成为津市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
                                                                                   (根据胡不顺、孟庆朝口述,参照有关资料整理)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9 07: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解明德中学的历史。点赞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9 08: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明德中学的历史。点赞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9 08: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9 10:1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吴老师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9 10:3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妙文史藏以往,翻开沉淀忆沧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9 10:3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吴老师分享深度好文史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9 15:1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23-4-9 07:47
拜读,了解明德中学的历史。点赞佳帖!

谢谢老涵老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9 15:1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3-4-9 08:16
了解明德中学的历史。点赞佳帖!

谢谢张汉平老师的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9 15:1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23-4-9 08:51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谢谢林会长的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2:43 , Processed in 0.0360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