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信使”杜登文:26年的坚守与担当
来 源:石门新闻网 时 间:2016年11月18日 26年来,他攀悬崖,过“天梯”,涉险滩,磨坏了鞋子110余双,用坏拐杖3000余根,步行送邮约13万公里,被誉为“天梯信使”。
“天梯信使”杜登文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邮政支局中岭段投递员,负责13个行政村的邮政投递工作,服务人口5000余人。其中,中岭段邮路俗有“肩上邮局、索桥邮路、天梯邮路”之称。26年来,他用自己的双脚和臂膀,将这条邮路变成乡亲们了解世界的“信息路”、传递亲情的“幸福路”和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路”, 将报刊、信函、汇款送到千家万户,实现了山里特产、山外商品的互通有无,送去了对孤寡老人、贫困儿童的拳拳爱心,一路艰辛,一路汗水,一路真情,叙写着一个个感人故事,践行着“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中国邮政”的服务宗旨,架起了一座座“服务社会,关爱群众”的“绿色天梯”。
步行送邮26年,攀爬“天梯”悬崖过千次
“上坡登上天,下坡到河边,两山能对话,见面要半天。”是当地描绘壶瓶山的民谣。地处石门县西北边缘的湖南第一高峰——壶瓶山主峰,海拔达到2098.73米,1000米以上的山峰266座,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湖南屋脊”。在这片沟壑纵横的大山里,散落着不少自然村庄,由于山高、路险、沟深,不少地方还没有通公路、不通电话,全常德市仅存的8条步班邮路都位于这片山区。

“第一次过天梯,心里怕得要命,还好有两个村民看着,我在中间,他们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我才克服心里恐惧慢慢地挪了过去。”杜登文回忆着开始几次过天梯的情景。
杜登文负责的是最偏僻、最险峻的中岭段,全长180公里,服务13个村约5000人,需要步行、涉水、过索桥、爬梯子,因而被称之为“肩上邮局、索桥邮路、天梯邮路”。一条条经年累月踩出来的羊肠小道,一边是山壁,一边是山崖,稍不注意就会踩到布满青苔的石头滑落至深谷。因为邮路难走,杜登文每年要穿烂至少4双解放鞋。

(冒雪送邮是家常便饭)
风风雨雨26年来,杜登文从未迟到一次,没有请假过一天,没有延误过一件邮件,没有收到一起投诉。

在耍武村,连接两座山峰之间的唯一的通道就是这个剩头铁索吊桥。这座吊桥横跨山涧,用铁索和木板铺成,长逾100米,飞架在两山的绝壁上。吊桥下是数百米深的山谷。 “吊桥上铺的木板缝隙有半个脚板宽,稍不留神就会踩空。”
连接水田村与官茶村的水桶寨天梯,是杜登文送邮路上的必经之路。由于天梯上下共有5个行政村,近百户村民,为了不耽误送邮时间,杜登文每周都要背着数十斤的邮包攀爬天梯。
所谓天梯,就是在悬崖峭壁间连接一山与另一山的一截木梯。水桶寨天梯的垂直角度几乎有90度,共有24步,左边是峡谷,右边是峭壁。当地的村民说,以前有村民因为攀爬天梯时发生意外而摔下悬崖身亡,由于危险,村民几乎都选择多翻几座山绕道而行。26年了,杜登文早已习惯了这种恐惧,他每周都要爬天梯,如今已经攀爬了上千次。他清楚,只有登上这座“天梯”,才会给山上的数百名村民送去幸福和希望。
风雨无阻,26年来保持“零差错”,投递率100%
在杜登文看来,邮件是天、是命;承诺是根、是本。26年来,杜登文从没误过一个邮班,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而这条邮路,也见证着杜登文从一个青涩的小伙成长为历经沧桑的资深邮递员。
一个人翻山越岭风雨无阻,孤独地行走在步班邮路上,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清闲和舒服的差事。况且工资只有不足2000元,按镇上人的说法,出去打工挣得更多。“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对乡亲们、对邮路有了很深的感情。每次到村子里,村民拉着我们说说笑笑,浑身的疲惫就一扫而光了。”村民们的需要与尊敬,成就了杜登文不舍与坚守。
“20本‘邮差笔记’承载着乡亲们的托付”
如今,在这片苍茫逶迤的大山里,居住的基本上是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留守儿童。山里的村民去镇上一趟都非常不方便,一年到头只会去几次,所以经常会托乡邮员办事,杜登文主动当起了邮路上的“爱心服务员”。
“九岭村,贺云伍,一个灯管;梅家村,廖宜欣,2包复合肥……”杜登文的邮包里,随时都放着一本“邮差笔记”,哪家哪户需要带些什么,他都细心地记在本子上。帮乡亲们带的东西多了,杜登文的邮包也从一个增加到两个,成了乡亲们的“小药箱”、“杂货铺”。
杜登文的工资不高,但在送邮途中了解到一些村民的困难情况时,他都会慷慨地伸出援手。
水田村43岁的刘远宏患有癫痫病,无法劳作,父母都已年过八旬,生活的压力使得他几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次偶然的机会,杜登文知道了刘远宏的情况,从此,他便经常给这困难的一家子带去生活用品和药品。杜登文还经常收集治疗癫痫病的方法。通过近两年的治疗,刘远宏的病情大有好转。每每说起此事,刘远宏总是热泪盈眶,“如果没有遇到杜师傅,我可能都死了好几回了……”
9岁的于双林家住官茶村,是壶瓶山完小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因为家境贫寒,于双林的母亲多年前便已弃家而去,父亲身患重病但仍然常年坚持在外打工,小双林从小便与长期生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第一次认识这孩子是给她送包裹,里面是她爸爸寄来的一双新鞋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杜登文每月都会给小双林送去50至100元,给她买文具、书籍,迄今为止已坚持了5年。
在当地的壶瓶山敬老院,住着38位孤寡残疾老人。杜登文每次给敬老院送党报党刊,都会停留一段时间,帮忙打扫敬老院的卫生。此外,杜登文多次自掏腰包,购买了食用油和大米给敬老院送去。

杜登文用手势与壶瓶山敬老院聋哑老人唐天政“促膝交谈”。
“帮助了别人,我才心安”
在杜登文的邮包里,除了一本“邮差笔记”外,还有一本“公共存折”。
今年65岁的田祥云是官查村人,儿子和儿媳常年在广东打工,留下9岁的孙子和爷爷奶奶生活。每两个月,田祥云的儿子就要给家里寄生活费。以前,田祥云收到汇款后再到镇上取钱,特别费事。在这大山之中,远在异乡打工的儿女给山里的家人汇款是常有的事。在以前,汇款单送达后,村民都会信任地将身份证和汇款单都交给杜登文,托他在镇上取出钱下次再送过来。从2003年开始,杜登文索性自己开了一个账户,并广而告之,“在外打工的人要给山里的亲人汇钱,直接打到我账户,我收到后取出来送去山里。”从此以后,田祥云的儿子每次直接将生活费汇到杜登文的公共账户上,再由杜登文取出汇款送到田祥云手中。13年来,每年有数十个村民都是通过杜登文“公用存折”账户来接收家人的汇款,从过去每年数百元数千元增加到了目前的3万元左右,从没出过差错。“十多年来,没给乡亲们送错过一笔钱。乡亲们省心了,我也就放心了。”杜登文说。

(杜登文为乡亲们开办的“公共存折”)
如今,“爱心信使”杜登文记下了近20本“邮差笔记”,用一双脚感动壶瓶山,为大山里村民传播知识、传递亲情。在这大山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报刊和信件成为村民们了解外界的最重要的信息源,而邮递员则成了大山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桥梁,是村民们“最亲的人”。
凭借着大山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不少村民都靠种植经济作物和饲养生猪来赚钱。九岭村的易继国是村里有名的种养殖大户。从1990年代开始,易继国便开始订阅杜登文所推荐的科技报,农作物出了哪些新品种、如何防治病虫害等,易继国现学现用,摸索出一条科学种养殖的道路。十余年来,在杜登文的推荐下,指导农事生产的科技报越来越受村民欢迎。
因为热爱,所以奉献。正因为如此,即便环境异常艰苦恶劣,这条天险邮路,杜登文一走就是26年。从没误过一封信件,从没落过一封邮件,他在送邮路上一次次的爱心奉献,播撒的更是一点一滴的道德正能量。这条邮路上,有骇人的吊桥要走、有险峻的天梯要爬,26年来,壶瓶山步班邮路邮递员杜登文用他的坚韧和执着,诠释着一名农村邮递员对工作的敬畏和热忱。
2014年底,在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央电视台、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014-CCTV“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中,杜登文以电信投票渠道和微信投票渠道全省双第一,获得“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特别贡献奖。同年,还被授予“常德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他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事迹,曾被日本TBS电视台、《湖南日报》、红网、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三湘都市报》、《湖南工人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电视台等广泛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