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古丈‖夏日里想起了那些歌谣原创 2016-11-21 坪上居士
[url=] [/url] 夏日里想起了那些歌谣
这个季节这么热,我早已是蒲扇在手,悠然地扇着。 扇着、扇着,我就想起了那首歌谣:“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 虽然是朋友,你热我也热。” 我更是想起了我小时候的夏天,在河里洗澡,在屋坪里、在桥上、在河边乘凉的情景来。
我是在湘西古丈生长大的。小的时候,我们吃过晚饭后,就邀着伴去河里洗澡。古阳河经过县城,有许多的深潭,从老塘坊旁边的机械厂潭,下来到背岩山潭,经小古丈坪到柑子坪外的龙宫潭,往下过思源桥(今古常桥下的老桥),再下去到头坡湾、二坡湾、三坡湾,一直到凉水井(北泉)坎下,再到二龙庵的鲤鱼岗。这些潭里都会有光着身子冼澡的人,大家都光着屁股悠然自得地在水里浸泡,游泳。水是清亮的,也是清凉的。暑夏里,在河里洗澡是一种享受,暑气可以消掉,一身臭汗可以洗掉,一天的疲惫也就在这清凉中抛弃了,渐渐地,人也恢复了精神。
洗完了澡,将那身上晶亮的水珠抹干,穿好衣裤,三两成群就坐在河边乘起凉来。抑或回到家里,坐在屋坪里,或在思源桥上摇着蒲扇,大人们天南地北地闲扯,摆“龙门阵”。老婆婆开始了讲“熊娘家婆”的故事,老爷爷也开始了讲“青猴子”的故事。而小孩子们围成一圈、坐成一堆,听着大人们讲那过去的故事,或哼着世世代代口头传下来的歌谣,你一拍,我一拍地拍了起来。我还记得许多首这样的歌谣。现顺便拈来几首。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转克打毛铁,毛铁打到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破,哦嗬嗬,二龙桥上过, 二、二,张老二,张、张,苦麻张,苦、苦,牛屁股,牛、牛,锁呐牛,锁、锁,燕儿哥,燕、燕,扯红线,红线长,抹屋梁,屋梁抹得亮堂堂, 打发哥哥上学堂,学堂亮,请木匠,木匠呆,请秀才,秀才出来拜一拜,黑狗咬得双金花鞋,金皮锁,银皮锁,打落钥匙莫怪我。”
(这是1958年修的桥,原叫大桥,后称思源桥。在五、六、七十年代这桥是古丈县城古阳河上唯一的大桥。夏天的夜晚,我们常常在桥上乘凉。)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转克去打铁,打铁难扯炉,我要学屠夫, 屠夫难杀猪,我要学开铺,开铺难数钱,我要下桃源,桃源生意好,我要学背草, 背草难转弯,我要学当官,当官难讲理,我要学讨米,讨米难讲话,我要学打架, 打架难挨捶,我还是转克讨我的饭吃, 一个萝卜分做三截,哪个吃了屙痢屙血。”
“月亮、月亮粑粑,下来吃腊茶, 什么茶,豆儿茶, 什么豆,黄豆, 什么黄,鸡蛋黄, 什么鸡,两爪鸡,什么两,称两,什么称,广称,什么广,啄木广, 什么啄,老瓦啄, 什么老,神老, 什么生,落花生 什么落,香罗, 什么香,画香, 什么画,笔杆画, 什么笔,羊毛笔, 什么羊,菜羊, 什么菜,芥菜, 什么盖,擂缽盖 ,什么雷,天上打下一个嘭嘭雷。”
“烟子烟,莫烟我,我是天上梅花朵,狗挪柴,猫烧火,老鼠子起来打家伙”
“跟我学,变麻雀,麻雀飞,变乌龟,乌龟瘦,变黄豆,黄豆香,变机枪,机枪扫得远,那伢儿不要脸,机枪扫得近,那伢儿不要命。”
(这是古丈县城北门口凉水井,七十年代建亭后又叫“北泉”。)
“三个客人来吃酒,三匹马儿往下走,高子矮子打一架,王婆婆出来骂一骂,小狗儿躲到床底下,嗯啊,嗯啊,要吃稀粑粑。” ……
这个时候,孩子们一边看着月亮,数着星星,一边听着故事,哼着歌谣,慢慢地就来了睡意了。
(写于2013年7月3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