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工信离退人 于 2023-4-20 19:05 编辑
灵魂与觉醒 市工信局离退中心二轻支部 熊振华
大脑是灵魂的客栈。灵魂是意识的进阶和灵性的集萃。 没有精神的煎熬,就没有灵魂的觉醒。 一、灵魂的实质 灵魂是一种高层次意识,即意识的高级转化形态。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躯壳,一个是灵魂---即肉体与精神的统一。大脑是灵魂的容器。 灵魂是无形的,必须借助于肉身而存在,并通过载体使其内化的精神得以传播与传承。 灵魂寄寓在大脑中,形成了空无与实体的结合,使有形和无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灵魂虽然无法单独存在,但依靠某种载体,却能使其创立的卓越思想和艺术得以传承。 意识是高级动物人类的本能。人没有意识,也就没有灵魂,就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意识包括显意识和潜意识。灵魂是由于意识的进阶而形成的灵性、顿悟和思想。 灵魂依赖于大脑。意识和灵魂有时是可以互指的。但二者不同之处在于:灵魂或更多的是与灵性、悟性、妙悟、顿悟等等灵性的思维相连;与尚未进入灵性层面的潜意识没有直接关联。因此,意识的界面远远大于灵魂。意识包括灵魂,灵魂从属于意识。 不是什么都可以纳入灵魂的范畴。灵魂仅仅与活性的思维和灵性的意识相连。因此,不要任意扩大灵魂的范围,或制造种种神秘色彩。 意识代表广义的自我,灵魂代表狭义的自我。意识包括已经觉醒的意识,以及尚在沉睡中的潜意识。 意识和灵魂都源于大脑,一旦脱离,就无所归附。 灵魂不是语言的展示,而是意识的灵性浮现,是显意识中已经觉醒和进阶的自我意识。它更能代表真正的自我。 灵瑰是生命的意识,是意识中最具精神特质的部分。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活看,思维和精神不断弱化,那么其灵魂也是低劣的。 意识是科学概念。思维的启蒙,靠的是意识的觉醒。意识的不断激活,才能使灵瑰得以优化。 灵魂与肉体连接的桥梁,即为精神意积。所有的灵魂,都来源于物质世界或某种存在。灵魂依托于大脑,不存在神游于客观世界之外的独立灵魂。 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内在的种种不同的差异。这主要源自意识层次、思想水平,以及灵性与悟性的不同。 二、灵魂的探索 存在先于意识。人的一生中,如果缺乏对灵魂冲击和震颤的深切体验和感悟,就只能在思维浅层区游荡,思想是无法成长和成熟的。 灵魂是意识的灵性反映,存在于人类生命活体中。当生命结束后灵魂也就自行消失。因此不存在灵魂独立的现象。 只有理性的灵魂,没有物质的灵魂。 在人类的婴幼儿时期,是没有记忆的,也是不存在意识的。这个阶段是没有灵魂的。 由于人出生时是没有意识的,因此,在初始阶段与其它动物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随着意识的形成,才有了灵魂,因此,灵魂决不是先天就有的,而只能是在后天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灵魂有高贵与低劣之分。有人的灵魂堪称完美,有人的灵魂半人半鬼。在灵魂中有好的秉性、好的情感、好的思想,就是最大的财富。 灵魂犹如一团模糊不清的混合物。最高尚的灵魂也有卑微的一面,也难以避免平庸的俗务。 不同的民族和宗教,对灵魂的定义五化八门,将灵魂与灵异和鬼怪现象搅合在一起,涂抹了许多神秘色彩。弄得神秘莫测、莫衷一是。其实大都是独断话语,无法自圆其说。 灵魂不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幽灵,而是可以探索的精神现象。灵魂低吟浅唱,或吭高歌,依天性而行,无人能阻挡。 灵魂是有品味的。灵魂的品味不以地位排序。某些位高权重的人,只不过是披着一件光鲜的外衣罢了,其灵魂卑鄙和思维低能是不忍直视的。他们的所言所行具有人格分裂的特征,呈现出高贵身份与低劣灵魂的极大反差。 对于形神合一的人类而言,精神和肉体能严丝合缝的自动对接,其全部机构能下意识的自行运转,无需显意识刻意提示。 灵魂,可以指挥你的肉体。每个人都是由一具渺小的肉身和独自的灵魂组成。有的人通过思考、文学、艺术和哲学而深入到灵魂的内部。 灵魂的蓝图,是在实践中被发展而实现的。只有极少数的灵魂才能进入精神的圣殿。 灵魂生来孤独。一个灵魂清醒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抑郁,而抑郁的本质,某种程度上就是意识的觉醒。 灵魂在刻骨铭心的煎熬时,会深切感悟顺境时无法明白的真谛。在无可言说的苦闷中,顿时打开了慧眼。灵魂将会由此发出智慧的光芒。 性格外向的人,情绪和体验往往是按捺不住的,会时时倾诉和外溢。无法积淀出深厚的感悟,难以跨入灵魂的门槛;而性格内向的人,一切情绪和体验都有向内挤压的驱动,从而形成了感悟的厚重,并通过意识、精神进入灵魂的层面,故而与思想接壤。 脆弱的灵魂,难以承受逆境与苦难,呈现出来的是可怜而苍白的灵魂。 身体对于灵魂而言,既是绊脚石又是垫脚石。灵魂一旦从高位审视社会和人生,就能发现自身的渺小,那么它对自身躯壳的依赖程度就会有所调节和抑制。 意识近似于灵魂而不等于灵魂,是说得通的,也是容易理解的。否则,灵魂就会被解读成幽灵一般的存在,导致不可知论。 灵魂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意识存在,而且是最为神奇的存在。它一直在扩张、在进化。可以说,它是宇宙中最为奇妙的精灵。 灵魂是意识进阶的另类称呼,是活的生命体特有的现象。对灵魂的探索,无疑成为人类整个思想体系中最为迷人的图景。 深邃的思想就是帝王般的存在。一个伟大的灵魂,绝不会允许思想的堕落。 灵魂是一座山,只有虔诚的朝拜,才能由此进入灵魂的圣殿。缺少灵魂的信仰,犹如用沙子堆成的建筑,很快就会倒塌。 灵魂肤浅的人,精神都是平庸的,他们一心向往的是权力。他们得到了权力,却丢失了良知和纯真的灵魂。 在出产圣人的国度,在思想钳制和禁言的时代,许多人不知不觉中,活成了没有灵魂只会跟风起舞的提线木偶。 圣人几乎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在一个极力打造人造神的时代(或被动式的),如果你无力发声或不想跟风起舞,就应守护自己的灵魂不要被污染。 哲人有云,每一个灵魂都有在无意中偏离真理的时候。因此,应经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人的灵魂一旦浸染了精神病毒,不但会对自身造成伤害,甚至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造成人类文明的倒退。 高贵的灵瑰与高贵的身份,通常是不对等的。卑贱的身份常常包裹着一颗高贵的灵魂,高贵的身份常常遮蔽着一颗邪恶的灵魂。 有高贵的群体中、有人愚昧至极;在卑贱的群体中。有人聪明绝顶。卢梭在成名之前,做过学徒、干过杂役、做过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他甚室偷过东西。这就是真实的卢梭,一个热爱自由、自然和知识的思想家,一个自述丑陋人生的杆悔者。 灵魂和肉体常展现出一极不相称的画面:美丽的灵魂下,可能隐藏着某种不治之症;丑领的灵魂,却常常西装革履频频亮相。 灵魂只是生命的浮萍而已。追求其理,成为了思想者寻找灵魂不朽的深层次动机。 在某些交叉处,往往充满了神秘。此时灵魂与灵魂的交流,灵性与灵性的携手,就会闪烁出灵感的光芒。 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绝不会向威权屈服,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某种挤压,由此带来精神的苦闷和折磨,会促使灵魂的觉醒。 灵魂通透之人大多是悟道之人,往往能进入到一种高阶思维状态。一个内心阴暗的人,一定会留下心灵的烙印,很难绽放灵魂的花蕾。 灵魂的自由最为珍费。灵魂被阉割的人,无力坚守有己的信仰,也无法重塑自己的精神肖像。 大多数人的灵魂,常常在思想丛林中迷失了方向。 太空虚的人是可悲的,他们的灵魂是暗淡的,无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为了逃避思考的痛苦,他们选择了放弃,以致一生都在灵魂的浅层区排徊。 灵魂是意识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多点独处和沉思吧---由此,你将与灵魂对话,揽创意入怀。 灵魂是非物质存在,当肉体消失后,灵魂也不复存在。但它却能借助载体的方式得以延续,这就是精神的传承。 灵魂的高雅与低俗,有一道质的分界线,从此泾渭分明、分道扬镶。 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驱体。所有的达官费人,所有的千秋伟业,都将归于消灭与陨落。然而,作为灵魂现象的卓越思想,却可以化为不灭的存在。 三、灵魂的超脱 灵魂是上苍的馈赠,是宇宙间最神奇的精神之花。灵魂是精神的,不是幽灵的指代。凡是精神性的东西、都具有超越性。 只有精神的自由,才有灵魂的超脱。灵魂纯粹的人,往往能进人到高阶思维状态。 文字本没有生命,一日被解读,便有了灵魂。 在真理的探素过程中度过一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一颗倔强的灵魂,无论外界的环境如何变化,都不能影响其思想的定力。 世俗社会的运行,往往是随大流。然而,缺少灵魂与信仰的支撑,就如同沙子堆成的建筑,很快就会坍塌。 由世俗生活转向精神追求,继而追求灵魂超越,应该成为智慧人生的出发点。 灵魂的觉醒,离不开意识灵性的高度激活,从而产生顿悟。它是由外在追求转向内在追求的一种过程。 灵魂应与外在的种种遭遇保持适当距离,以便留下反观的距离,这样不易被情绪所操控,灵魂才能超脱。 多与哲人进行灵魂的交流。人的灵魂越纯洁,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生命只有通过意识进入精神的隧道,才能进入永恒。一个不能进入灵魂层面的人,不能说是真正的人,他只是具有人的躯壳罢了。 灵魂是神圣的,是内心的独白,掌握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应保持灵魂的良好状态。当灵魂完全被思想所浸染,就会下意识地改变。 追求真善美,才能使灵魂变得灵通和高贵,如此才能避免坠人卑劣的陷阱。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永远不要做人家的影子,哪怕他是什么超级大人物。因为影子永远只是影子。 灵魂需要把影子踩在脚下、抛到身后。向前走,句一步都是风景。让思想剖析自己的灵魂,为自己创造不朽的灵魂。 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不要让情绪的波动扰乱了你的灵魂,因为灵魂才是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 只有纯粹的灵残和深邃的思想,才具有超越性,因为它们能摆脱种种羁绊和製肘,从而实现腾飞。 人的眼神一旦呆滞和浑浊,那主要是因为灵魂缺乏灵性的滋润所致。 世间万物,纷杂繁华,更不用说脑海里的想法。若不及时清理妄念,就容易囿于各种琐事,扰乱心性,只有不断整理思想,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守护灵魂的干净、耕耘灵魂的园地、用心灵的眼睛,透过表象发现深层次的向题;通过条分缕析、综合整理、抽象提纯,从而发出灿烂的思想之光。 没有清醒的灵魂,要挣脱世俗是一件很艰难的事,要透视历史的迷雾更是困难重重。明明是假大空的东西,还在虔诚的洗耳恭听,那么灵魂一定是闭锁的,心智是很成问题的。 大脑具有哲学底蕴、灵魂通透,是智者的象征,但这样的人却很稀少。 过去那一类政治运动包括文革,早已定性。但有人却硬要刻意否定,或借尸还魂。由此将一个个常识问题和历史事实,硬生生弄得本末倒置,云遮雾罩,扑朔迷离。 对于追求淡泊宁静生活的人而言,他人的登门拜访甚至是问候,都是一种打扰灵魂的冒犯。 灵魂觉醒的人,捅开了思维的天花板。他们具有鸟瞰思维,全景思维,其认知能力是超强的,很难被欺编。而一类灵魂没开窍的人,自大自狂,常常在常识问随上重复犯一类低级错误,甚至错得离谱,错得令人惊掉下巴。 一类灵魂卑劣,智商欠费。凭借背景因素或潜规则上位的人,做出一类匪夷所思的举措,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准性损失,但却死不认错,也不引咎辞职,而是千方百计让人背黑锅。 灵魂觉醒的人,绝不会崇拜一类下三滥的政客。对邪恶政客的吹捧,就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就意味着灵魂的下跪,良知的泯灭、精神脊梁的弯曲。 四、灵魂与死亡 死亡是一个无梦的睡乡,是灵魂的安息地。 死亡是告别,而不是魔咒。 死亡寓于生命之中。随着生命的结束,灵魂成为了永远的奥秘。 死亡带走了灵魂。死得最有价值的,是将伟大的灵魂,通过载体的形式奉献出来。 智者一旦感知了生命的边界,就不会在乎寿命的长短。其中的哲人则会通过某种方式让思想得以传承。 一个灵魂超越者的死,其精神将会进入历史的永恒之旅。 死亡是生命组成元素的解体。有的人活着的时候,灵魂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丧失灵魂信仰的人,几乎没活明白过。饱食终日、游手好闲、苟活每一天,是他们唯一的信仰。 人生无法免于死亡,但精神却可以穿越时控。智者的生命不在于长寿,而在于灵魂的超越。 死亡,对于生前不得志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而言,往往会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重生。 生命是一个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死亡过程。死在不知不觉间是幸福的,因为能规避死亡来临之时的恐惧。 对探索者而言,死在前进的路上,是幸福的归宿。 死亡无从亲自体验,它水远停留在对他人死亡的外观具象上,从而使死亡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死亡是灵魂的终结。大限将至,死亡会带走一切。 对死亡的恐惧,勾兑出了各种遐想,以为灵魂是不死的精灵,能神游于天地之间,从而用以对抗生命消逝的恐惧。 缺失灵性的生命是一种浪费。对无灵魂的生命而言,活着就仅仅是活着。 苟且偷生的人,其灵魂是低质的,他们绝不会在有限的人生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人生就是磨难,悟透了这一点,其实人生已过大半,甚至已是垂暮老年。可以说,此时灵魂是最接近死亡的。 拼命工作,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在忙碌中死去,是一种另类幸福。 死亡之神注视着我们,在我们尚有能力的有生之年,去打造灵魂的盾牌吧。 人的灵魂只是黄粱一梦,它只能与生同在,随时可能在世间蒸发,所有的功名利禄都将在我们死后归于湮灭。 卓越的思想家,当他们的生命终结时,灵魂就以精神传承的方式开始流传。 人类的肉身终将消散殆尽,仿若匆匆逝去的流水。如果肉体消失了,但精神得以传承,从这种意义而言,灵魂就获得了永生。 没有精神的煎熬,就没有灵魂的觉醒。 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进人了深遂的哲学层面。只有闪光的灵魂,才能穿透死亡的阴霾,其思想的光芒将照亮世界所有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