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39|回复: 18

(原创) 我所亲历的三年困难时期<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6 2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16-11-26 20:10 编辑

       <续前>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从1959年下半年,1960年,1961年,1962年上半年期间,我国因自然灾害和政策失误等多种因素导致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致使国家和人民处于极度困难时期。在80年代以前,中央多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那时,正处于幼、少年时期的我,正好亲历了令我终身难忘的时刻,当时的情景,至今想来令人心酸欲泪。真是令当今青少年们无法也是不可能想象和理解的。
         三、苦不堪言——人错助长天灾
        三年困难时期如今早已过去了50多年,半个多世纪。可是,至今想来仍是苦不堪言。三年困难时期又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要说灾害也不假,但那只是客观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主观原因,就是人的过错,是人的错误助长了天灾。
那时,国家出现了一些重大的政策性失误,其影响最大的是“浮夸风”、“瞎指挥”和“大锅饭”。
      说起“浮夸风”。我那时很小,不太清楚,但我看了当时的宣传画还记得很清楚。如“高粱杆上加电线”、“一个红署一车拖”等。当时种田到处喊的口号,我也记得,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没有打万斤粮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粮的收获”! 由于“浮夸风”盛行,导致了到处说假话,说空话,打肿脸后充胖子。造成了本来田中没有高产,却硬说已夺取高产丰收了。那时,国家规定交公粮,卖余粮,爱国爱社爱集体。由于受灾减产,又要打肿脸后充胖子,所以生产队里交完了公粮,卖完了余粮后,粮仓里就没有几斤粮了,时间一长,就到处出现了饿肚子,发生了饥荒。
       再说“瞎指挥”。那时,我也有较深的印象。如“儿要亲生,田要深耕”。生产队耕田时,第一次耕田后将肥土搬开,再耕第二次,让肥沃的表层熟土都被埋到了下面,上面的泥土没有肥料,秧苗就无法长好,产量更低;那几年天寒地冻,稻田播育的谷种烂了一批又一批。为了防止烂秧,搞什么所谓的改变小气候,到处拆屋伐树,在秧田的田埂上烧火升温,烧火驱寒,没日没夜地烧,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低温阴雨无法改变,房屋拆完了,树木砍光了,种谷还是照样地烂完了。
       再就是“大锅饭”。 那时成立了人民公社,办起了公共食堂,人们都在公共食堂就餐,吃“大锅饭”。在当时天灾严重,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人们必须本应节省吃粮,从而坚持到下一年新粮收获。可是由于大食堂制度将社员的口粮都强制性集体化了,在粮仓有存粮时,大家都“敞开肚皮吃饭”,使得本来就匮乏的粮食被提前消耗了。当受灾减产时,大食堂人多,没办法采取节约措施,于是就发生了饥荒。有的人就被活活饿死。在三年困难时期各地都有人被饿死。只是,究竟饿死了多少人众说纷纭,国家也没有具体公布过相关数据。而我也确实看到过有人被活活饿死。当时,在我们生产队有一位孤独老人,人高个大,一餐要吃一斤米的饭,而当时食堂限量只有三两米,时间一长,他被饿得走路也走不稳。后来被饿死在一口山塘边,几天后才被人发现。
       古人说,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居安思危,积物防饥,奋发图强,追梦兴国!
三年困难时期(网络图片)1

三年困难时期(网络图片)3.jpg

三年困难时期(网络图片)2


三年困难时期(网络图片)2.jpg

三年困难时期(网络图片)3

三年困难时期(网络图片)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22: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河布衣 发表于 2016-11-27 21:59
正视历史,吸取教训,人祸不能重演!

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2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亲历的三年困难时期<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2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说,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居安思危,积物防饥,奋发图强,追梦兴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6 20: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振敏 于 2016-11-26 21:05 编辑

        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有益无害。我在城镇,比农村情况好点。当时津市的供应情况比其它县市好得多,也应该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21: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振敏 发表于 2016-11-26 20:59
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有益无害。我在城镇,比农村情况好点。当时津市的供应情况比其它县市好得多 ...

晚 上好!多谢老友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7: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振敏 发表于 2016-11-26 20:59
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有益无害。我在城镇,比农村情况好点。当时津市的供应情况比其它县市好得多 ...

当时,我在长沙,情况比下面就好得多。我记得1959年下半年,我还给常德市的家里邮寄过蛋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9: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岭雪1 发表于 2016-11-27 07:01
当时,我在长沙,情况比下面就好得多。我记得1959年下半年,我还给常德市的家里邮寄过蛋糕!

实事求是就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2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岭雪1 发表于 2016-11-27 07:01
当时,我在长沙,情况比下面就好得多。我记得1959年下半年,我还给常德市的家里邮寄过蛋糕!

当时农村情况有别。我也只有十来岁,不是很清楚。谢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20: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振敏 发表于 2016-11-27 09:59
实事求是就是好。

晚上好!谢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21: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山松 发表于 2016-11-27 20:58
晚上好!谢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5:26 , Processed in 0.0385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