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绿色通道 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给力 莫纯清 据不完全统计,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原有外地务工农民工6200多人。目前除3700多人继续在外打工外,约有2500多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0%)抢占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投入的先机,纷纷回乡创业,出现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热潮。 镇老科协在镇党委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四条“暖春”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 使沿海就业的“寒冬”变成了内地创业的“暖春”。 目前2500多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基本上都有了就业岗位。其中自办二、三产业的1020人,占40%;调整农业结构,做活“山水文章”的760人,占30%;在本市区内就业的500余人,占20%;“田头淘金”的240多人,占10%。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为本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新活力,成为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乡村振兴,扶贫攻坚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彰显了老科协的魅力,展示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生命不息献余热,奋斗不止再创新的风采。其余作法是: 一、鼓励扶持创办二、三产业 多年来,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也有了一些积蓄。他们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自主创业,兴办二、三产业。返乡农民工、区政协委员杨加新说起他的创业史,深有感慨的讲:“20年前,为了养家糊口,与妻子一道在珠海、深圳打工,摆地摊做小生意,后来在一家私营企业开货车,妻子在厂里上班,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总算有了一些积累。但总感到长期漂泊在外不是出路,父母亲年迈无人照顾。特别是长期给别人打工不是滋味,不如创业自己当老板。”2016年国家取缔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的粘土红砖厂,但集体和老百姓搞建设依然需要大量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于是抢抓市场商机,创办符合环保要求的鼎城区依林建材厂。工厂占地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70平方米,总投资1240万元,生产高标准环保搅拌混凝土,用于建房、修桥、筑路和山体护坡,招收返乡农民工26人,其中党员5人,贫困户7人,常年产值2400万元,实现利税210万元。杨委员致富不忘乡亲,成为热心公益事业、扶贫帮困、爱心助学的名企精英、慈善之士,累计捐资18万多元。 二、引导农业开发,做好“山水文章” 尧天坪是景色秀美的山丘区,土壤肥沃,享有“粮仓”、“油乡”的美誉。乡老科协积极引导有市场经济头脑,有一技之长的能人里手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来自大自然的绿色环保食品,既发展了经济又帮助返乡农民工找到了工作,实行再就业。女大学生李丹,不恋城市恋农村,不甘心在外打工,更不愿意寄人篱下,在别人的屋檐下“讨”饭吃,立志自己创业。2015年在镇政府的帮助鼓励下,投资400多万元,流转田地和旱地180亩,办家庭农场,镇老科协帮助撰写可行性立项论证报告,创办小蜜蜂生态家庭农庄和生态农庄,常年顾请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20多人,生产环保、有机、时令蔬菜,订单配送,网上销售常德各大酒店和单位,供不应求。按李丹的话说,小蜜蜂农场生产 环保蔬菜,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施农家肥料,没有添加剂,只有爱心。该生态农庄2018年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光荣称号,李丹本人荣为常德市劳动模范,鼎城区第二届十佳善德公民。 三、搞好培训充电,广开就业门路 俗话说“一技抵万金”。镇老科协会同镇劳动保障站一道对返乡农民工逐一摸底,对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力参加区劳动人社局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班。自2015年以来有130多名经过充电培训的返乡农民工找到了就业岗位或自主创业,从事财会、餐饮、电焊、钢构、家具和家电维修等工作。发旺桥村返乡农民工、共产党员陈会平原在广东清远市一家 俱厂打工当技术员,2013年回村创业,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租用集体2亩闲置的空坪隙地,投资近百万元,创办“黑马”家俱厂,招收员工28名,其中贫困户6人,生产新颖的各式家俱、办公用品,价廉物美,畅销常德、桃源等地,生意火爆,效益高。按小陈的话讲,自主创业当老板不仅自己致富,还帮助贫困户致富脱贫。近几年来,热心公益事业,资助贫困户21万多元,其中2022年冬给村里捐赠8.8万元硬化公路3公里,建幸福屋场,并耗资6万多元修建百米红色文化墙,还为村里每年创收2万多元,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四、抓住惠农机遇,开展田头“淘金” 从“三农”发展的情况来看,返乡农民工创业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振兴乡村和小城镇建设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破解“三农”问题,需要政策、资金、技术,但从根本上还是人才最为重要。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近几年来,很多青壮年农民大量外流,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缺乏,直接制约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村组因劳动力大量外出,剩下种田的多数是年老体弱者。劳动力素质低,导致耕作粗放,“省事田”、“懒人田”,并不鲜见,极大阻碍了农业科技进步;尤为突出的是,不少农户因劳力不足,耕种水平低,甚至出现抛荒甩地的现象。但也有可喜的一面,在国家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增加农机具补贴,实行家电下乡补贴 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鼓舞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老科协也积极加强引导和技术指导。 2018年春,镇老科协副会长周德祥(原农科站长)牵头组织罗德永、王建军、肖少清等28个种粮大户成立强农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流转水田4200多亩,投资800多万元,购置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病虫防治机20多台套,定单生产,定单收购,定向销售,每百斤优质稻比常规水稻高出5至8元,每年帮助会员增收50多万元,户平2万多元,2022年,周德祥荣为鼎城区创新创业先进个人。 综上所述,只要用心真情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返乡农民工将成为乡村振兴、经济 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系鼎城区尧天坪镇老科协副会长 2023年4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