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世外桃源 于 2015-2-2 10:21 编辑
干线融城 旅游融城 功能融城 产业融城 | “融城战略”推动桃源发展步入新常态 | | |
| | | |
本报讯(通讯员 唐志君 彭静)昨日,尽管浓浓的年味正向我们走来,但在桃源县陬市大道建设工地上,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各类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作业,大型工程机械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精神抖擞全力抢抓工作进度,确保2015年年内拉通这条融城常德市的“经济新干线”。这幕景象正是桃源县推进“四个融城”,引领发展新常态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赶超跨越发展步伐,实现跻身全省二十强目标,桃源县以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县级领导领办百件实事、机关单位优化千项服务、县乡干部帮联万名群众)为总揽,以打好“三大战役”、建设“四个桃源”为抓手,在过去一年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成果。该县去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9.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4.1亿元,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潮中,作为常德城“后花园”的桃源县依靠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地缘优势,按照“依托洞庭湖,对接武陵山,借力黔张常,融入常德城”的发展构想,强力推进干线融城、旅游融城、功能融城和产业融城,助推桃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新常态。该县将重点打造水陆结合的融城六干线,即桃花源大道、桃源大道城乡统筹示范带、黔张常铁路、陬市千吨级码头和常张、常吉高速附属路网,同时立足该县“滨江亲水、生态休闲、民族风情”的独特优势,促进“一体两翼”精品旅游区、桃花源风景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三区”融合,打造“大美桃花源”,加快旅游融城步伐。为实现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与常德市城区无缝对接,该县将抢抓常德市区西扩、高铁建设、“引黄入常”、陬市扩权强镇试点等机遇,充分利用市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完善水电路气、科教文卫等设施,实现功能融城。此外还将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培强产业龙头,打造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城市扩张的产业支撑,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
2015年2月2日常德日报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