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日月星辰 于 2016-12-2 18:31 编辑
家,是我的人间天堂/谁不想抵达一个绮丽的梦/去筑起温馨憩息的港湾/去架起芳草地美丽的彩虹/去搭起人间的琼楼玉宇/去撑起纯洁的爱情星空。 我在部队提干以后,事业有所成就的时候,同时也收获了爱情。那时,谈恋爱称谈对象,军人找对象难,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对象更难,找一个有工作又漂亮的对象更是难上加难。那时,有工作和没工作,城里人和农村人是有很大区别的,是选择对象的重要条件之一。我想,我的父、母住在在农村,我要赡养我年迈的父、母,我的择偶标准是:不找城里女孩子,不找外地女孩子,不找干部家庭女孩子,要寻一个本地农村长大、有一定稳定工作而又有一定文化素质、懂感情、有修养的女孩子,结婚后有利于我转业回常德安排工作,以便全家团聚共同生活。我在对象抉择面前,爱情处境没有出现尴尬场面,既有我爱过的女孩子,也有女孩子爱过我的人,一切都顺其自然。我和家人进行了全面比较,余福安就成了我择偶的首选对象,经过4年恋爱之路,终于喜结良缘。我与她结婚时白手起家,婚姻与事业同步成长,到今天安居乐业,已经有38年了。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多年实践证明,我和妻子是有缘份的,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一个好妻子,幸福三代人。”我们结婚后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她生儿育女,精心培育孩子;她勤俭持家,生活朴素节俭;她孝敬公婆,宽待亲戚朋友;她热爱工作,善于团结同事。在家里,她包揽了家务,洗衣、拖地板、买菜、做饭......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单位,她履行了职责,诊断、开处方、发药、打针……是一个热心的白医天使。我从事的法院工作很忙,尤其是我担任副院长期间,因公务很少照顾家里,她积极支持我的工作,从无怨言;我性格直爽、急躁,有时双方发生矛盾的时候,而她的勤劳、宽容与理解、善解人意的品质是我们一生幸福的源泉。她是履行“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相夫教子传统观念典型的心灵美的女人,几乎无可挑剔。在我们这个家庭里,没有法庭,没有主仆,只有关爱和责任,具有亲和力。我认为,一个好女人,决定一个家族的兴旺;一个好妻子,是一所好学校,是一名好教师。妻子的言行、品德、性格将影响丈夫和子女的一生,激励着丈夫的事业,激励着子女的成长,让丈夫和子女走向成功之路。 1975年9月,,妻子幸运地被推荐去常德地区卫生学校(2001年4月,常德卫生学校与原常德农业学校、常德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医专业,被编制到中医3班。虽然是中专学历,不是大学,但那时读一个中专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公社一年只四、五个大学、中专推荐选拔指标,竞争力很强,中专也标志着她将跳出“农门”,成为一名国家医生,她欣然入学。我认为,人的聪明与否,与所谓的知识没有关系,与所谓的文凭也没有关系!人的聪明与否,与一个人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或者说,聪明与否要看一个人运用知识的能力,能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那就是一个聪明的人。我的妻子正是这样的聪明人。她虽然读的是中专,但在以后从医的30多年里,她的医术水平和医德,是有口皆碑的,受到许多人的好评。 余福安在入学前夕,在中河口公社填写了入党志愿书,于1975年10月10日被中河口公社党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有预备期。 1977年9月, 余福安毕业后分配到常德县石板滩公社卫生院工作,当了一名住院部医生。 那时候,干部谈恋爱、结婚要向组织汇报,还要进行严格的政审。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向常德县委组织部发出了对余福安的政审函,县委组织部很快回函,对她评价是“各方面表现很好”。于是,我与她在信中、电话中多次商量结婚日期,决定在所谓“红五月”结婚。1978年5月7日上午,余福安乘15次特快列车到达广州。余福安原在电话中约定是乘47次直快列车来广州,结果提前两个多小时到了广州。我先派了四位战友陈仁杰(现在广州市交通局工作)、王明远(已患癌症病故)等提前去火车站接余福安,我刚准备用车去接她时,她已到了军区后勤部门卫处,使我感到突然,为没有亲自接她而深感不安。 5月8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上午,我到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直政科(现为直政处),干事胡建丰给我办理了有关结婚介绍信,我和余福安持部队介绍信到广州市东山区大东街革命委员会办理了结婚证。5月8日晚6时30分,广州军区后勤部司令部通信处、作战处、通信队的领导以及部分战友纷纷赶来祝贺,大家欢聚一起,在我结婚居住处(后勤部后门卫处一座两层小楼的第一楼的1室1厨)举行了简单的结婚典礼。我们结婚是白手起家,没有聘礼,没有嫁妆,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唯一的电器是一台“凯歌”牌收音机,我有一块上海“宝石花”手表,给余福安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手表当时需要凭票购买),没有家具,没有婚宴,没有婚纱,只拍了一张结婚照。我和余福安经过4年多的爱情跋涉,终于步进婚姻的殿堂,在广州喜结连理。余福安在广州期间,我与她游览了黄浦港、白云机场、广州动物园、流化公园、越秀公园、烈士陵园、佛山祖庙等地。6月30日晚,余福安与华建平(原在常德地区电力局岗市50万高管所工作,系我战友刘家际的妻子,两人在长沙市电力局退休)乘48次直快一同从广州返回常德。 妻子于1978年12月12日从石板滩公社卫生院调到河洑公社卫生院住院部工作。我们住的是公社卫生院的公房,先是住在一楼的2间套房,一年后又搬到2楼的2间套房。1980年3月13日,妻子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生女儿周 玲。从此,我母亲一直跟着我们生活,帮我们带抚周玲。 我调到蒿子港人民法庭工作后,1983年1月30日,余福安调蒿子港区医院妇产科工作,我们住在蒿子港人民法庭的公房。 1986年11月13日,妻子在县人民法院宿舍生儿子周 淳。 1987年6月2日,余福安调到常德县中医院(现为市第二中医院)工作。 1993年3月,常德市第二中医院第二门诊部和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合并,新成立常德市第六人民医院,余福安又到第六人民医院新建立的机关门诊工作,用区委机关门面的两间房子作门诊部。余福安两年后任机关门诊部主任直至退休。2002年5月,机关门诊迁区委接待处门面的2间房子,直到退休。 妻子曾于1991年1月、1992年1月、1993年1月,鼎城区政府3次给她记功。 周氏八修族谱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编委会主编周 询在周氏八修族谱中对余妻子赞曰: 热心从医,全心为民。白衣天使,医术高明。博采众长,精益求精。 救死扶伤,起死回生。支持丈夫,廉洁从政。含辛茹苦,支撑家庭。 侍待长辈,尽力尽心。人人敬仰,巾帼能人。有口皆碑,齐赞芳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