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1|回复: 2

《忆津市那个叫窑坡渡的地方》(续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2 15:2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3-5-12 15:22 编辑

         

            我所怀念和要说的这个“窑坡渡”,就是个消失了的“图景”,常沉睡在厚厚的资料书本里了,沉淀在澧水河边。窑坡渡是民间所说的“津市街上”和“新洲”之间呈现着一片热闹和繁荣之所在,它是有“根”的,扎在一方土地上生长的心灵里,而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
        你一说起它,它就会越来越清晰。在旧时,津市码头、窑坡渡码头、新洲码头,是澧水下游人的三个著名的经济活动点,蜿蜒的澧水把它们串联起来。窑坡渡“夹”在中间,左右逢源——北临澹津故郡(津市老城区古称澹津),南接澧州古城(新洲曾是澧州旧治所),东边隔河的河洲(原孟姜垸)上遍野的芦苇丛,西边山岭漫山枞树。我母亲在世时我问过,她十二三岁走现在的襄阳街山脚到新洲嘉山庙里进香时,山下是有一条小河的(我后来才知道是一条直通窑坡渡的澧水小支,名“香炉河”),沿路都是茫茫芦苇丛,穿行的小道让她恐慌,硬要走到窑坡渡才踏实,才不怕。
        我岳父今年也是80多岁了,也说他小时候就是那样,“下午三四点钟,津市人都不敢往哪里走哒!”现在的阳由社区(襄阳街的东侧)有一条笔直的南北排灌沟主渠,似乎是香炉河的残影;后来才修襄阳街到窑坡渡的公路,建了“襄阳街汽车站”(津市南站),通窑坡渡、新洲。
            窑坡古渡久矣。此地原系古渡口,由于土质优良,适宜制作砖瓦。且靠湖泊滩地,盛产芦苇、燃料颇丰,是就着山坡建窑烧制砖瓦的好地方。因而土窑林立,故称为“窑坡渡”。曾有“窑坡渡有99口窑”之说,据传,现在的河中心即是古时的老窑!雇工多来源于临澧县柏枝乡以及澧县大堰垱和津市周围的农民。有人说,可从明朝弘治年间的《岳州府志》看到记载:“窑坡渡,在州东三十里,通安乡、桃源。”有网友质疑怎么是《岳州府志》而不是《澧州志》呢,弄错没有?我没条件去查古志书核实,但澧州也是像津市被澧县所辖过一样,“澧州”历史上也曾被“岳州府”行政所辖过的。又有网友贴出《澧纪》载“窑坡渡:州东廿五里津市,路通安乡。”
        也有人说故事——过去,津市的窑坡渡原名叫“窑货渡”,有100座窑。先前这里只烧瓷器,不烧砖瓦;烧瓷器又轻松又赚钱;烧砖瓦又累又不赚钱。有一次烧瓷匠和别人说窑货渡烧窑的多是多,毕竟没有100座窑吧。别人就和他打赌,他于是就站在窑顶上去数,数过来数过去只有99座,却忘了数自己脚底下站的这座窑,结果输了。人们罚他不再烧瓷,只能烧砖瓦!从此,这里再没有烧瓷器的窑了。“窑货渡”也就成为“窑坡渡”了。(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12 16: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怀念和要说的这个“窑坡渡”,就是个消失了的“图景”,常沉睡在厚厚的资料书本里了,沉淀在澧水河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12 21: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8:44 , Processed in 0.0360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