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拓思 于 2023-5-21 14:30 编辑
浅谈境界 沈文锋
人们在品评某个人或某个领导时,会经常提到“境界”这个词,那么,什么是境界?境界既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同时,境界也是一种视野、一种格局、一种胸怀、一种勇气。做人需要境界,做事需要境界,因为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大小决定成功的程度。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说到境界就是爱的最高境界,服务的最高境界,车技的最高境界……我们不自觉地都在追求着一种境界。然而,心灵境界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如同信仰和宗教,那份虔诚任风摧浪移不可动揺。商家讲诚信,朋友讲诚心,人与人之间讲真诚。假如每个人都对规则、条律、伦理拥有本能的敬畏,在商言商,在职言公,在群言理,在情言忠,这世界将是何等美丽。 心灵的第二个境界是慈悲之心。每一个社会都有弱者,从远古开始就有弱肉强食,时代进步到今天仍然大量存在。我们要提倡人要强,而真正的强是心灵的强,是海纳百川的肚量,是高山仰止的气势。人是需要有慈悲心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別人多做事情,哪怕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感恩之心。前些时候看到一则消息,是一位老人状告七个儿女不尽赡养之责。而这痛心之事比比皆是。一个人连亲生父母都不能心怀感恩,他还能为社会做什么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爱全给了我们,怎忍心让他们沧桑的心里苦泪纵横?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悖礼,感恩之心源于孝。 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对人宽容,对己宽容,洞不在深,有容乃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不经世事做出很多错事,有的尚有拯救,有的无法弥补,宽容自己的过往吧,由于宽容自己的过往,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与此同时,尤其要善待別人,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格局。 怎样才具有高境界,怎样提升境界? 一是靠学。学什么?学理论学法律学政策学业务,学典型学经验学长处,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多思多写多悟,形成独到见解,境界自然慢慢变高。 二要靠修。首先要修心。心若改变,态度就跟随改变;态度改变,人生道路就跟随改变。其次,要修身。德乃立身之本。一方面修道德境界和责任情怀,另一方面还要管住身体,守住“自律关”,慎初慎独慎微慎权,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 三要靠干。要干字当头,干,实干才能提境界。要敢于担当,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乐于吃苦,牢固树立吃亏是福的意识。要抓住当下,人生如寄,岁月匆匆。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下,把小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实,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