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石门抗战】
石门县城保卫战①:日寇分两路攻击石门
1943年11月13日,日军在石门西北部的刻木寺(在三圣乡紫荆岗村与白洋溶村之间)、杜家岗(即三圣乡岗市)、新开寺(在三圣乡北流溪出口之西,与溪北青山寺相对)及元岭寺、新堰口(位于临澧新安、石门新铺与澧县交界处)、林家桥(位于临澧官亭乡)完成集结后,兵分两路,向石门发起攻击。第一路:日军第13师团。以步兵第65联队(伊藤联队)基干为左纵队前卫,以直辖部队为本队,由刻木寺向新关进犯;以步兵第104联队(海福联队)为右纵队由杜家岗向皂市、白云进犯;以步兵第116联队(大坪联队)基干为右侧支队,由刻木寺向皂市、白云进犯。伊藤部队:11月13日8点从刻木寺出发,下午6点到达石门阳泉桐子溪的渫水河畔;14日清晨渡过渫水,经皂市向石门新关进犯,当晚在毛家山(又名茅山,皂市、新关的界山,海拔540.6米)至杨家溪(慈利境,与石门交界)一带,对国民党军第73军的西撤部队形成包围圈;15日凌晨4点,两军展开激战,第73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伤亡800余人,被俘500余人,损失山炮8门,迫击炮11门,重机枪11挺以及大批轻机枪和步枪。16日9~16点南渡澧水,攻占慈利猫儿峪(今苗市)。 海福联队:11月13日早晨从杜家岗出发,经万仞洞,到达皂市螺丝坝。再进犯白云乡分水岭,经三合山、永胜桥,于17日在茶林河集结,18日突破零溪桥进入慈利。大坪联队:11月13日从刻木寺附近出发,经杜家岗、万仞洞,再渡渫水,击所在之国军,然后经白云乡分水岭、三合山西麓、东岳观、慈利、景龙桥、龙潭河。18日进入慈利新铺。第116师团的配属部队佐佐木支队主力:11月13日黄昏由石门和澧县的边界出发,向桐子溪急进,15日中午至渫水,再经渫水东岸向东南方向前进,15日14点进入皂市镇白沙渡附近,于该地与国军一个团交战,该团一边东撤、一边步步阳击,佐佐木部队以1小时1公里的速度进入新关渫水北岸附近,并于17点 30分攻击新关渡河的第73军,至16日凌晨结束战斗,随后在新关扫荡,17日从新关出发,经慈利永胜桥,于18日正午到达慈利对岸,当日晚部队渡澧水,19日正午渡完。 第二路:日军第3师团。11月13日黄昏,该师团所属3个步兵联队分三路攻向石门县城。桥本联队从集结地新堰口出发,攻向石门新铺的仙凤山;中畑联队从集结地元岭寺出发,攻向石门易市的青山寺;梁籁联队从集结地临澧官亭的林家桥出发,攻向新安的龙凤垭。14日清晨,日军3个联队的主力猛烈攻击仙凤山、青山寺、龙凤垭一带的第73军守军,守军顽强抵抗。不久,国军构筑的山岳阵地被日军摧毁。梁籁联队第2大队在夺取新安后,经石门易市的军垱(当时属临澧)、丁家山再兵分两路向石门县城突进;一路经叶家坪之廖家垱,于14日上午9点迅速在易家渡渡口渡过澧水,再沿澧水南岸向上游进击,突袭摧毁了第73军暂5师师部,并在石门县城的澧水南岸一线切断了第73军的退路;第2大队主力经高家坪西侧,再经杨二汊,沿澧水北岸向前突进,于14日17点5分突破石门县城,晚间进入三江口。梁濑联队其余部队,一部攻击洞坪,向临澧青山、屏山、吴家场和石门高桥挺进,大部紧随第2大队向石门进发。11月14日午后,桥本联队和中畑联队在飞机掩护下,又对塘坊(即易市的塘市)之西南侧高地和笔架山第73军的纵深既设阵地发起进攻,逐步压缩国军第73军第77师、15师的主力约4000人,分别进入石门县城的西北侧和北侧。第 77、15师主力除一部进入石门县城外,其余部队准备西撤至石门新关地区,再合力保卫石门县城。在日军第3师团攻击国军第73军的战斗中,即仙凤山之战、青山寺之战、龙凤垭之战:第73军死亡1363人,被俘138人;丢失重机枪8挺,轻机枪7挺,步枪124支,电话机6台,交换机1台,发电机1个,无线机2个,电信机2个。日军第3师团战死56人,负伤137 人,战死马53匹,战伤马4匹。15日晚间,日军梁濑联队的澧水北岸部队开始从石门县城及三江口地区横渡澧水,拟南进至石门南部地区。16日清晨,桥本部队向石门县城的西南方(鞍子峪方向)前进,密切配合第 13师团在澧水北岸展开歼灭战,随着日军第13师团南进,桥本部队中止攻击,从龙阳湾(二都花山至慈利苗市之间)附近返回。同时,中畑部队经洞坪(民国属石门,今新安洞坪,在澧水中间),向合口、赵家巷方向前进,攻击了合口附近国军第 44军侧背,直接策应日军第116师团的攻击,在击溃国军第44军第161师一个团之后,18日清晨进入临澧县城附近的赵家巷,与夺取该地的第116师团的黑濑部队会合。《石门县志 · 大事记》载:“民国32年11月14日,日军由燕子山分路进犯桐子溪和太子坡,包围县城。”
未完待续 · 敬请关注
来源:石门县抗战史研究作者/唐明哲 冉永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