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9|回复: 2

朗州司马刘禹锡(73): 韩愈《顺宗实录》卷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1 17: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6-15 09:30 编辑

朗州司马刘禹锡(73)
韩愈《顺宗实录》卷五

170133poplipxjl4o6p4zp.jpg
王叔文常吟杜甫题诸葛亮庙诗末句云:
“出师未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按 韩愈《顺宗实录》卷五,写永贞革新失败:宪宗登基;对王伾、王叔文、韦执谊等人处置。

卷五(起八月,尽至山陵)
【原文】
  八月庚子,诏曰:“惟皇天佑命烈祖,诞受方国,九圣储祉,万方咸休。肆予一人,获缵丕业,严恭守位,不遑暇逸(1)。而天佑匪降,疾恙无瘳(2),将何以奉宗庙之灵,展郊禋之礼?畴咨庶尹,对越上玄,内愧于朕心,上畏于天命,夙夜祗栗,惟怀永图。一日万机,不可以久旷;天工人代,不可以久违。皇太子某:睿哲温文(3),宽和慈惠,孝友之德,爱敬之诚(4),通于神明,格于上下。是用推皇王至公之道,遵父子传归之制,付之重器,以抚兆人,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天地之休命,奉若成宪,永绥四方。宜令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居兴庆宫,制来称诰。所司择日行册礼。”
  永贞元年八月辛丑,太上皇居兴庆宫。诰曰:“有天下者,传归于子,前王之制也。钦若大典,斯为至公,式扬耿光,用体文德。朕获奉宗庙,临御万方,降疾不瘳,庶政多阙。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以令辰,光膺册礼。宜以今月九日册皇帝于宣政殿。仍命检校司徒杜佑充册使,门下侍郎杜黄裳充副使。国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纪元之庆,用覃在宥之泽。宜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自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昧爽(5)已前,天下应犯死罪,特降从流,流已下递减一等。”又下诰曰:“人伦之本,王化之先,爰举令图,允资内辅。式表后妃之德,俾形邦国之风,兹礼经之大典也。良娣王氏,家承茂族,德冠中宫,雅修彤管之规,克佩姆师之训(6)。自服勤萍藻,祗奉宗祧(7),令范益彰,母仪斯著。宜正长秋之位,以明继体之尊(8)。良媛董氏,备位后庭,素称淑慎,进升号位,礼亦宜之。良娣可册为‘太上皇后’,良媛宜册为‘太上皇德妃’,仍令所司备礼,择日册命,宣示中外,咸使知闻。”
  壬寅,制:王伾开州司马,王叔文渝州司户,并员外置,驰驿发遣。
   叔文,越州人,以棋入东宫。颇自言读书知理道,乘闲常言人间疾苦(9)。上将大论宫市事,叔文说中上意,遂有宠。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密结韦执谊,并有当时名欲侥幸而速进者陆贾、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袐,莫有知其端者。贞元十九年,补阙张元买疏谏他事,得召见。正买与王仲舒、刘伯刍、裴茝、常仲孺、吕洞相善,数游止。正买得召见,诸往来者皆往贺之。有与之不善者,告叔文、执谊云:“正买疏似论君朋党事,宜少诫!”执谊、叔文信之。执谊尝为翰林学士,父死罢官,此时虽为散郎,以恩时时召入问外事。执谊因言成季等朋宴聚游无度,皆谴斥之,人莫知其由。叔文既得志,与王伾、李忠言等专断外事,遂首用韦执谊为相。其常所交结(10),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数人(11),日夜群聚。伾以侍书幸,寝陋,吴语,上所亵狎。而叔文颇任事自许,微知文义,好言事,上以故稍敬之,不得如伾出入无阻。叔文入至翰林,而伾入至柿林院,见李忠言、牛昭容等,故各有所主:伾主往来传授;刘禹锡、陈谏、韩晔、韩泰、柳宗元、房启、凌准等主谋议唱和,采听外事。上疾久不瘳,内外皆欲上早定太子位,叔文默不发议。已立太子,天下喜,而叔文独有忧色。常吟杜甫题诸葛亮庙诗末句云:“出师未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2)因歔欷流涕,闻者咸窃笑之(13)。虽判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既令范希朝、韩泰总统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中人尚未悟;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中人始悟兵柄为叔文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希朝至奉天,诸将无至者。韩泰驰归白之(14),叔文计无所出,唯曰:“奈何,奈何!”无几而母死,执谊益不用其语。叔文怒,与其党日夜谋起复,起复必先斩执谊,而尽诛不附己者。闻者皆惧。皇太子既监国,遂逐之,明年乃杀之。伾,杭州人,病死迁所;其党皆斥逐。叔文最所贤重者李景俭,而最所谓奇才者吕温。叔文用事时,景俭持母丧在东都,而吕温使吐蕃半岁,至叔文败方归,故二人皆不得用。叔文败后数月,乃贬执谊为崖州司马,后二年,病死海上。执谊,杜黄裳子婿,与黄裳同在相位,故最在后贬。
   执谊进士,对策高第,骤迁拾遗,年二十余入翰林。巧惠便辟,媚幸于德宗,而性贪婪诡贼。其从祖兄夏卿为吏部侍郎,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应,乃探出怀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惊曰:“吾与卿赖先人德致名位,幸各已达(15),岂可如此自毁坏!”摆袖引身而去。执谊大惭恨。既而为叔文所引用,初不敢负叔文,迫公议,时时有异同,辄令人谢叔文云:“非敢负约为异同,盖欲曲成兄弟尔(16)。”叔文不之信,遂成仇怨。然叔文败,执谊亦自失形势,知祸且至,虽尚为相,常不自得,长奄奄无气,闻人行声,辄惶悸失色,以至败死,时才四十余。执谊自卑,尝讳不言岭南州县名。为郎官时,尝与同舍郎诣职方观图,每至岭南图,执谊皆命去之,闭目不视。至拜相还,所坐堂北壁有图,不就省七八日。试就观之,乃崖州图也。以为不祥,甚恶之,惮不能出口。至贬,果得崖州焉。
【注释】
  (1)丕业(pī yè):意思是大业。缵(zuǎn):继续,继承。朱熹云:“‘逸’,或作‘给’。今从《史》。”祝、文、魏本并作“给”。
 (2)疾恙泛指疾病。朱熹云:“‘无’,或作‘弗’。今从《史》。”祝、文、魏本“无”并作“弗”。
 (3)“睿”,祝本作“浚”。  
  (4)“爱敬”,朱熹云:“或作‘仁爱’,今从《史》。”祝、文、魏本及《大诏令集》“爱敬”并作“仁爱”。 
  (5)昧爽(mèi shuǎng).:拂晓;黎明。.犹明暗。
 (6)姆师mǔshī):古时以妇道教女子的女师。
  (7)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语本《诗.召南.采苹序》"《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苹藻"借指妇女的美德。宗祧( zōng tiāo):宗、宗庙。祧,远祖之庙。引申指家族世系;宗嗣;嗣续。
  (8)长秋:指长秋宫 。《三辅黄图·汉宫》:“(长乐宫)有长信 、 长秋 、 永寿 、 永宁四殿。 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后亦用为皇后的代称。继体意思是嫡子继承帝位;泛指继位;犹言子女。
  (9)“闲”,祝、文、魏本并作“间”。  
  (10)朱熹云:“‘常’,或作‘尝’。”祝本、魏本“常”作“尝”。  
  (11)朱熹云:“或无‘至’字。”文本无“至”字。
  (12)杜甫七律诗题《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3)“窃”,文本作“切”。
 (14) “驰归”、“之”三字,原本及诸本并无。《册府元龟》卷四八○记其事,作“韩泰驰归白之”,语较通畅,今本《实录》当有脱漏。据补。
 (15)朱熹云:“‘已’,或作‘以’。”文本“已”作“以”。
 (16)朱熹云:“‘弟’疑当作‘事’。”

韦执谊.jpeg
韦执谊(764—812)

【翻译】
    八月庚子那天,下诏说:“皇天佑命烈祖,诞受方国,九位圣上积聚福祉,万方之地都非常安宁,我一个人继承了伟大的宏业,严肃而恭敬地守护着皇位,不敢有任何的闲暇。但是天不保佑我,使我的疾病没有痊愈的时候,这样怎么能报答宗庙之灵而展开郊禋之礼呢?向众臣咨询,又卜卦于上玄,实在内有愧于我心而上畏于天命,从早到晚都惊恐颤栗,时时想着长远的打算。一日有万事要做,不可以长这样拖沓;上天之事而由人代理,也不能长久地不去处理。皇太子某,为人聪明温文尔雅,宽大和善、慈悲良惠,孝友的品德与爱敬的诚心,与神明相通,与上下相齐;因此我按照皇上至公之道,遵守父子传归之制,将国家的重器交付给他,让他来安抚天下的百姓,他一定能弘扬祖宗的重光,负荷天地的休命,按照原有的宪章,永远使四方安定。应该让皇太子即皇帝位。我称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中,制定的敕称为诰。让掌管此事的官员选择吉日举行册封礼仪。”
  永贞元年(805)八月辛丑那天,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下达诰命说:“拥有天下的人,将皇位传给儿子,是前代君王就定下来的制度。尊奉大典,才称得上是至公;弘扬远光,用来体会文德。我自从得到祭奉宗庙以来,驾临皇位治理天下,得了疾病一直不能治愈,许多政务都缺失了。所以命令我的长子,代我守成这个国家,希望在良辰吉日里,举行册封典礼。最好在本月九日到宣政殿册封皇帝。仍命检校司徒杜佑充任册使,门下侍郎杜黄裳充任副使。国家既然有大事,给予百姓的恩宠也该求新,应该趁着纪元的庆典,采用赦宥的恩泽。应该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从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天亮以前,天下犯有死罪的人,特别降为流放,流放以下再罪减一等。”另外又下达诰令说:“人伦的根本,王化的根本教化优先,想要去的美好的成就,即必须有好的内助。式表后妃的品德,使国家的良好风尚确立,这是礼仪的最大典章。良娣王氏,出身于世家大族,品德称冠于中宫,修养彤管的规矩,尊奉姆师的训导。自从服务于苹藻,敬奉宗祧以来,美好的仪范越来越明显,做母亲的品德越来越具备,应该为她扶正于长秋的位子,从而彰明继体的尊重。良媛董氏,也在后庭中备位,一向被称为贤素谨慎,让她进升号位,于礼节也是合适的。良娣可册封为‘太上皇后’,良媛宜册封为‘太上皇德妃’,仍然命令管理人员准备礼仪,选择吉日册命,向中外宣告示意,让普天下都知晓此事。”
  壬寅那一天,下制令:王伾任开州司马,王叔文任渝州司户,都为员外置职,通过驿站发遣到住所。
   王叔文是越州人,以棋艺被召入东宫。经常自以为读过书而懂得理道,常常趁机会向皇帝谈起民间的疾苦。皇上想要为宫市的事情去做谏言,王叔文的意见很合皇上的心意,于是得到了宠幸。因而常常对皇上说:“某人可以做大将,某人可以做宰相,希望以后能任命他们。”秘密地交结韦执谊,以及那些在当时有名望想通过侥幸的机会很快得到引进的陆贾、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互相之间定为生死之交,而凌准、程异等又通过他们的党人而得到进用,互相之间交游的踪迹诡袐,没有人知道其中的端倪。贞元十九年(803),补阙官张正买因为上疏进谏别的事情,得到皇上召见。正买与王仲舒、刘伯刍、裴茝、常仲孺、吕洞等人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郊游。张正买得到召见后,那些与他来往的人都前去道贺。有人与张正买关系不好就去告诉王叔文、韦执谊说:“张正买的疏奏好像是在说你们朋党的事情,应该稍加注意!韦执谊王叔文相信了他的话。韦执谊曾经担任翰林学士,父亲去世后罢了官职,此时虽然是一个散官,但因为恩宠时时被召进宫中询问宫外的事情。韦执谊因此就说起成季等人结党聚宴聚游没有节制,就都受谴责而贬斥,人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王叔文得志以后,与王伾、李忠言等专制独断宫外的大事,首先将韦执谊用为宰相。平常所交结的人,也都相继提拔,以至一天提拔好几个人,日夜在一起相聚。王伾因为侍奉太子书法而得到宠幸,容貌丑陋,又讲一口吴语,皇上对他很随便。而王叔文很以天下为己任而自视,略微懂得一些文义,喜欢谈论大事,皇上因此对他稍有敬意,不能像王伾那样出入不受阻扰。王叔文进入翰林院,而王伾也到柿林院,经常见李忠言、牛昭容等人,所以各有自己主管的事情:王伾主管往来传授消息;刘禹锡、陈谏、韩晔、韩泰、柳宗元、房启、凌准等人主管出谋划策,互相唱和,采听宫外大事。皇上的疾病长久不能治愈,内外的大臣都希望早日确立太子位置,只有王叔文默然不发议论。太子确立后,天下大喜,而王叔文独有忧色。经常吟诵杜甫题诸葛亮庙诗,末句说:“出师未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而歔欷叹息,潸然泪下,听到的人都窃窃细语。虽然主管两使之事,但从来没有留意过簿书事,每天都召集他的朋党,回避别人而窃窃细语,策划夺取宦官手中的兵权,来控制四海之内的命令。王叔文让范希朝、韩泰总领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后,宦官还没有醒悟;直到边关上诸将上状向中尉辞官,并且说“希望归属范希朝”,那些宦官才意识到兵权被王叔文夺定了,便大怒说:“如果听从了他的谋划,我们一定会死在他的手里。”便密令那些信使回去告诉他们的将军说:“不要将兵权交给别人!”范希朝到奉天去,那些将领没有一个去拜会他。韩泰回来将此事告诉王叔文,他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是说:“怎么办,怎么办!”没多久,王叔文的母亲死了,韦执谊更不听信他的话。王叔文大怒,日夜都在策划着再次被选用,而要选用就必须先斩韦执谊,杀了所有不服从自己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惶恐不安。皇太子监国之后,便将王叔文驱逐出城,第二年又将他杀了。王伾,杭州人,后来病死在被迁谪的地方。他们的党人都被驱逐。王叔文最认为是贤重的人是李景俭,最认为是奇才的人是吕温。王叔文用事的时候,李景俭因为母丧而在东都洛阳,吕温出使吐蕃半年,到王叔文事败后才回来,所以两个人都没有被任用。王叔文事败之后几个月,便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两年之后,病死在海上。韦执谊是杜黄裳的女婿,与黄裳同在宰相位上,所以最后才没贬逐到外地。
    韦执谊,以进士对策高第,一下子迁为拾遗,二十余岁便进了翰林院,为了机巧而善于察言观色,受到德宗皇帝的宠幸。为人性情贪婪诡贼。其从祖兄韦夏卿担任吏部侍郎,韦执谊为翰林学士,曾接受贿赂为人求取科第,韦夏卿不答应,便从怀中拿出金子放到韦夏卿袖子里,韦夏卿吃惊地说:“我与你依靠先人的德业得到了功名的位子,侥幸各自都通达了,怎么能够这样自我毁弃呢?”摆袖起身而去。韦执谊非常惭愧和痛恨。等到被王叔文引荐进用,开始不敢违背王叔文,但迫于公众的议论,就常常有异同,便派人对王叔文说:“我并不是想违背约定而有意制造异同,是想曲意使你的事业成功。”王叔文不相信,两人便结下了仇怨。但等到王叔文失败,韦执谊也失去了势力,知道大祸将至,虽然还担任宰相,却经常感到不自得,总是奄奄地像没有气,听到别人的脚步声,便惊恐失色,一直到败死的时候,才四十多岁。韦执谊很自卑,经常避讳而不说岭南州县之名。担任郎官时,曾经与同舍郎到职方观看地图,每当看到岭南地图,韦执谊都下令拿走,闭着眼睛不去看。到官拜宰相以后,所坐的厅堂北壁有地图,七八日没去看一眼。有一天试着看了一下,却是崖州地图,认为很不吉祥,心里很厌恶,但害怕却说不出口。到被贬官,果然就是崖州!
(未完,待续)


092746hdg0fdha2gwk5dhl.jpg
2015年5月8日,笔者在广东阳山县拜谒韩愈塑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1 17:3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3 16: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愈与革新派是格格不入的对立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6:00 , Processed in 0.0372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