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34|回复: 7

装满人文佳珍的宝库(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4 12: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4-3-26 21:56 编辑



澧州1a.jpg




装满人文佳珍的宝库(原创)





于乾松




澧县,古为澧州故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从远古洪荒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现代化信息社会的每一个链接点上,都有着十分清晰、耀人眼目的光环。400处之多的史前文化遗址、1400多年的古城史、一条纵联大江南北的“涔阳古道”,都记载了澧县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形成了澧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多采的人文景观。可以说,她是一个装满人文佳珍的宝库,能够令考古学家啧啧称奇,令旅游爱好者流连忘返。
数数澧县人文宝库的佳珍,人们不难发现它们可以分为遗址遗迹、传奇人物、历史名人、文化景观、宗教胜地、自然风光六个层面。
遗址遗迹类:有华夏第一古城遗址——城头山、世界最早的稻作遗址彭头山和八十垱。这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澧阳平原古文化遗址群落的典型代表,它们都被作为我国21世纪考古的重大发现,载入了北京的“中华世纪坛”。 1998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拍摄的大型电视艺术片《中华文明之光》,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举行开机仪式,拍摄《中华文明之光》的第一集,拉开了中华文明上下6000年的序幕。2004年8月28日下午,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在中央电视台,作为常德市“城市瑰宝”介绍人介绍10个“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常德市时说:“常德有个世界宝物:这是逾今八千年的人工栽培的稻谷……它不但是常德人的宝物,而且是中国和世界的宝物……常德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6500年前的稻田,这是无价的,常德还有第三件宝,那就是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距今6000年,为什么常德能发现这么多宝?因为常德距今8000年开始,在澧阳平源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在中国多元的板块结构中自成体系,影响了长江流域、汉水流域、珠江三角洲的文化进程。”
传奇人物类:有孟姜女、董永、高桂英等。孟姜女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的主人公早已飞到了海内外,在我国更是家喻户晓。孟姜女的出生地嘉山,曾于1981年收入由国家文物局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辞典》,孟姜女的故事也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的传说就源于现在的火连坡镇,暖水街因其中过状元而得名,如今,董永墓依然如旧,静静地躺在火连坡境内的炉子山侧峰。董永与七湘姑动人的爱情故事曾于解放初期被摄制成电影《七仙女下凡》,该电影的外景拍摄地就在暖水街,董永与七湘姑的传说后被移植为黄梅戏《天仙配》。高桂英即李自成夫人,作为一代巾帼英豪,曾在天供山夫人寨叱咤风云一十七年,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类:有李群玉、范仲淹、李如圭、蒋翊武、贺龙等等。李群玉是唐代湖湘文化的一抹朝阳,是湖南最早走向全国诗坛的诗人,《全唐诗》收录了其诗260多首。范仲淹曾为宋代名相,年少时在今澧县一中处刻苦攻读,留下了激发后人奋进的佳话。李如圭曾官至尚书,居官虽久,所置田园仅供衣食,唯积有图书,激励后学,倍受百姓崇拜,视为乡贤。蒋翊武曾经担任武昌首义的总指挥,组织和指挥了推翻中国封建王朝的辛亥武昌首义,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贺龙元帅曾担任澧州镇守史,留下了革命的遗迹。
文化景观类:有有着石雕博物馆美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家牌坊,该牌坊也曾于1981年收入由国家文物局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辞典》;有建于宋代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内最大的州级文庙——澧州文庙;有建于宋代初期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瓦塔;有因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的传说,而建于宋代的“遇仙楼(八方楼)”;有因纪念李元则(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担任“澧州刺史”有德政,建于彭山的“思王祠”;有建于清代,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收入了《中国古桥录》的“多安桥”、“松竹桥”;有仍然保留白族习俗的云南白族后裔的居住地——道河乡虎山村等等。另外,地方戏剧有经文化部批准保留的“荆河戏”;民间艺术有海内外知名的皮影戏,另外还有渔鼓、竹马、蚌壳精、九子鞭等。
宗教胜地类:有嘉山孟姜女故地——嘉山寺;有建于唐代,曾受乾隆皇帝恩封的“乾明寺”,后改称为“钦山寺”,该寺曾为鉴真东渡前的习经之地,也是日本佛教一宗的发祥地;有建于唐代的天供山天供寺,还有赋有传奇色彩的六家寺。
自然风光类:有建于上世纪70年代,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湖心岛达92个的百岛湖(山门水库);有省级园林单位滟电风景区和王家厂水库;还有风景走廊木溪峪、太青山;有因喀斯特地貌影响,形成了钟乳石奇观的仙女洞、大神洞等等。
澧县人文佳珍的成因,细细究来,大约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先民们的早期活动,造就了以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垱为代表的一大批史前文化遗址、遗迹群落。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垱既是澧县又是湖南,乃至全国全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对研究人类早期文明起源、稻作起源、城的起源以及阶级的产生、国家的诞生等等,都提供了极为罕见的物证,引起了国内外考古专家和历史学者的高度瞩目。同时,县境内无论是山、丘,还是平、湖地带,都曾出土过象三元宫(梦溪镇)、十里岗(澧东乡)、丁家岗(涔南乡)、系马桩(永丰乡)等春秋战国、汉代的墓葬群,古文化遗址、遗迹群落总共达426处。因此,澧阳平原被考古学界誉为“装满古文化遗址的宝库”,给当今世界抖露出了中华民族璀璨而又宝贵的的文化资源,为人类史前文化以及各个历史阶段文化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独立而完整的谱系和标尺。
第二、长期作为皇亲国戚的“封地”、“官地”,朝庭重臣的贬谪之地,形成了中原文化与湖湘、荆楚文化的有机交汇融合;形成了京城文化与澧州地方文化的有机交汇融合,从而赋予了澧县多姿多彩的人文内涵。自南北朝,即420年起,南宋文帝刘义隆等就将澧地划为了子孙们的封地。而后,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子李元则,封为彭王,于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出任澧州剌史达16年,死后始葬澧城外的彭山。太和初年(827),宪宗李纯又亲遣女婿杜悰出任澧州剌史。明朝,成祖朱棣封献王庶子朱悦耀(即朱元璋之孙)为华阳王,于洪熙元年(1425)将澧州作为其藩封之地,延续至1645年最后一个华阳王朱敬一,因澧州城被陷避匿九溪卫时止,历时计220年。座落在原澧州州署上的华阳王府经过历代华阳王的不断修建,府邸成为豪门大院,并有“三皇山”、“洗墨池”、“后花园”、“地藏阁”等景点。宋绍圣元年(1094),皇族宗室,官拜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的赵彦若因人加害,贬谪澧州道水河畔,从此成为百姓之友,后病故澧州;山西巡抚戴君恩曾贬谪故乡,隐入太青山,留下了“巡抚洞”。明朝内阁首辅杨溥曾贬至澧州,居今道河乡毛坪村,当初离开京城时,皇帝念其多年辅朝有功,着赐半副銮驾,外加48树龙凤旗,从此一直到1951年,毛坪村人逢年过节舞玩龙灯时,总会打出这些旗子,招摇于本县及临澧、安乡、慈利、石门甚至湖北公安、石首,很是气派。这些,都为京城文化、中原文化与澧州地方文化的全面交汇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并使得澧州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勃发生机。到了康熙、乾隆盛世,澧州已经成为江南“鱼米之乡,享‘稻油丰稔甲湖广,棉桑夙着震九州”的声誉。官办、民办的州学、书院蓬勃兴起,私塾散布城乡。每逢院试,州辖各县文、武童生云集澧城。荆河戏、花鼓戏、皮影戏、澧州大鼓、澧州鱼鼓等地方戏曲日臻圆熟,丝竹管弦,城乡可闻。清风岭、明月池、兰江绣水、凤堰水月等澧州内外八景已遐尔闻名。道教自东晋升平年间(357—361)、佛教自西晋永嘉元年(307)入澧至清末,有大小寺、观近百座,其中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钦山寺,其佛经传至日本,成为日本国佛教祖庭。
第三、澧州境内的“涔阳古道”,作为长江以南通向湘西北、云南、贵州的必经驿道,把澧地连向大江南北,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沟通,吸引了众多的名流墨客,增添了澧州这块神奇土地更为深厚的人文底蕴。澧州境内悠长的涔阳古道见证了澧州那古老沧桑岁月,不仅养育了“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垱”这颗颗璀灿的明珠,而且它又在把这些蕴含着先辈们聪明才智的信息传递到大江南北,融入中华民族浩瀚智慧宝库的同时,吸引了我国古代众多的贤达名士、文人墨客,增添了澧州这块神奇土地更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屈原曾经在《离骚》中就吟咏过“望涔阳兮极浦” 、“遗余佩兮澧浦”,在漫游“涔阳古道”时,留下了“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名句,为澧水赢得了“兰江”的美誉。楚顷襄王之子熊完,在秦国九年的人质生涯中,时时思念楚国家园,留下了“洞庭兮木秋,涔阳兮草衰”的悲愤之作。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政治家、诗人卢照邻写出了“江水向涔阳,澄澄泻月光”的美景。唐代诗人岑参,出生于湖北江陵,因羡澧州之美,曾以“君往澧水北,我家澧水西”而自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家柳宗元则留下了“自汉而南,州之美者,十七八莫若澧”,“南州之美,莫若于澧”的名句。除此之外,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苏轼、范仲淹、陶澍等大家都或驻足漫游,或攻读讲学,或牵念朋友,留下了众多“咏澧”的名句诗篇、墨宝、遗迹。杜牧曾来看望担任澧州刺史的堂兄附马爷杜悰,与李群玉同游“仙眠洲”;范仲淹慕名来澧攻读,留下了“洗墨池”、“读书屋”;陶澍曾在澧阳书院担
任主讲长达三年之久,留下了宝贵的治学要道和饶有趣味的楹联;李自成及夫人高桂英带来的秦陇高腔,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融合加工,形成了澧州荆河戏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曾任职于御史台的现实主义诗人戎昱的《采莲 曲》:“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以及欢度寒食节的“寒食涔阳诸小儿,齐歌齐舞带花枝”的诗句,则真实地记载了澧州儿女们劳动、娱乐的民风民俗等等。
第四、一大批独领风骚的杰出人物在澧地的活动,留下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晋尚书车胤囊萤夜读,《三字经》、三贤祠记为了佳话。元代状元郝希贤于延祐五年(1318)科举夺魁,其故宅就在县城北门外珍珠村,曾留下“状元街”、“状元井”的遗迹。明代李如圭出任尚书时,以其聪明才智,使皇上下旨免除澧州三十年丝绢税被传为佳话。周代将军白善,汉代将军马援、李广,农民起义军黄巢、钟相、杨么等都曾在此挥戈跃马。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兄长李子锦、夫人高桂英和高夫人的兄弟高一功率30万人于1645年农历10月攻占澧州杀富济贫。高桂英在天供山夫人寨、其母在闸口乡老母寨,高举“义军”大旗,与在石门夹山的李自成遥相呼应,驰骋纵横,众多的遗迹仍是最好的见证。民国时期,贺龙曾出任澧州镇守使,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第五、众多的民间优美传说,给澧县注入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发展、想象空间。澧县众多的人文佳珍,虽然比不上华山的险、黄山的奇、长城的雄伟、张家界的秀美、草原的豪放、大漠的粗犷,然而它们都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与之相应、纷彩缤呈的历史典故与传说。孟姜女的故事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对封建王朝的反抗与控诉;董永的故事表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李群玉的故事表现了聪敏智慧与横溢的才气;蜚云塔的的故事表现了一代廉史李如圭心系家乡、心系民众的崇高品质;彭山思王祠则是人们对爱民者思念的丰碑;天供山碓臼的故事则告诫人们要节制贪欲;遇仙楼、余家牌坊、观音岩、花瓦塔、仙眠洲、太青山等景点的传说有的则与八洞神仙、有的或与观音菩萨、有的或与历史名人、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联系,既反映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愿望,又有着浓厚的生活情趣。(照片摄影:龚峰)




澧州4a.jpg



澧州8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4 12: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13: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傅老光临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4 18: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县确实拥有厚重的人文景观。
杨幺是汉寿人,但他在起义的鼎盛时期,纵横九州十八县,自然也包括澧州在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4 2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家乡澧县骄傲,拜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2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各位光临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5 08: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装满人文佳珍的宝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3 12: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佳珍的宝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1 06:37 , Processed in 0.0399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