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77|回复: 28

布衣散文 : 常德河街记忆 (2016年12月16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6 12: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16-12-17 22:33 编辑

IMG_20161214_120040.jpg


黄永玉题写的《常德河街》街名      摄影  张松山


                        常  德  河  街  记  忆

                                    (布衣朋友圈《美丽的穿紫河》随拍系列序言)

                                              张松山


今天的常德河街,从姻缘桥北端起,沿穿紫河绵延数公里,街道宽阔,店舖林立,民俗雕塑点缀其间,每逢周末,游人如织,水上豪华巴士往返穿梭,沿岸张灯结彩,演艺节目精彩纷呈,煞是热闹。不过,对于众多见过老河街甚至在老河街生活过的老常德人来说,现在的河街仿古非古,与历史上的的河街一脉相承,但不完全是一回事。


过去的河街在常德的母亲河沅江边上,从西堤(现在的屈原公园)到青年路河码头依次排开,分别称为麻阳街、小河街和大河街。大体上西堤上面由麻阳藉船民依堤而建的草棚和木板吊脚楼,到上南门码头,属于麻阳街,房子多建于西堤外侧,居民以居家为主,兼卖一些时令小菜。沿河一侧矶头上曾建有西堤小学,后被撤销。从上南门到下南门的临江建筑属于小河街,街上门面和小摊小贩以贩卖小鱼小蝦者居多。从下南门到青年路河码头,属于大河街,街道略宽于小河街,主要是航运管理部门、旅社和一些国营和集体所有的商店。我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认识河街的。我岳父解放初在河街卖水为生(当时常德没有自来水,都吃河水,一担河水合五分钱),后被公家收编,入职常德地区肉食水产公司当炊事员,家住常德市肉食水产公司院内,即现在的武陵阁部位,挨着河街。所以,从部队回常德探亲,我经常光顾麻阳街和大小河街。每逢归队,我都要大包小包,到河街为战友买些干鱼、湘莲和腊货带回部队。


常德市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提到河街,就离不开河,离不开水。每年讯期,都要水漫金山,麻阳街必为修筑子堤抗洪抢险的重点地段,整条河街每每被洪水淹没。洪水退去,会在河街留下满街淤泥。为了抗击洪水,保护城区安全,人们不得不拆除河街,加固重修了防洪大堤,彻底解除了江北城区的水患。从此,古老的河街消失了。但是浓浓的河街情结却留在了沈从文和黄永玉的作品中,留在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广大常德市民心中。于是,新的常德河街在常德提质改造过程中应运而生。“常德河街”的街名就是曾经为老河街子民的黄永玉老先生题写的。


新的常德河街开街前后,我携家伴友,多次前往参观游览,并且从河街“下南门”码头乘豪华巴士夜游了穿紫河,观赏了沿岸的文艺节目展视,感触良多。特将部分随拍照片分期发布于微信朋友圈,和诸位朋友分享。是为序。


          (2016年12月16日写于常德市农发行布衣斋)




IMG_20161214_120545_comps.jpg
IMG_20161214_113104_comps.jpg
IMG_20161214_115830_comps.jpg
IMG_20161214_093116_HDR_comps_575119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2:2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老河街,我是记忆犹新,下南门码头,是出入常德市的咽喉,集散地!那种梦里水乡小城的印记难以重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发了一个帖子《常德河街记忆》,被管理员推荐到正扬网首页,今早发现丢失。特重发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光新 发表于 2016-12-16 12:26
对老河街,我是记忆犹新,下南门码头,是出入常德市的咽喉,集散地!那种梦里水乡小城的印记难以重现!


问候陈光新先生,谢谢点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4: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老河街,我是记忆犹新,下南门码头,是出入常德市的咽喉,集散地!我下放农村时,同村知青中就有一位是大河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5: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70年代到常德的,亲眼目睹了常德河街的巨大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7: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16-12-16 14:29
对老河街,我是记忆犹新,下南门码头,是出入常德市的咽喉,集散地!我下放农村时,同村知青中就有一位是大 ...


我们这一代人,都有河街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7: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16-12-16 15:44
我是70年代到常德的,亲眼目睹了常德河街的巨大变化!


我们这一代人,都有河街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8 07:3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阳街,小河街,大河街,木码头,姜码头,仁智桥,三官澱,沙湾,打铁街,阿始巷。俱往矣!现只有笔架城依然迎风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16-12-28 21:15 编辑


笔架城也是原地重修的,原来的没这么高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17:00 , Processed in 0.0373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