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71|回复: 74

龙门石窟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9 1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超球 于 2024-8-30 15:06 编辑

         龙门石窟游记


       今年5月7日下午,我们由大数据旅行社组织来的一车人,从嵩山少林寺出来后,立马来到了洛阳市位于南郊6公里的伊河这里。车过龙门大桥后,下车的我们当即开始了首看西、再到龙门石窟之游。
    从大桥停车场出来,穿过伊水河上那雄伟龙门大桥的拱门后,便见伊河这一水两岸,山青水绿、万象生辉。听导游讲,这由伊河隔开的东西两山,尤其是右手东山这边,崖壁之上,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举目一看,果然如此!
微信图片_20230627154053.jpg
微信图片_20230627154115.jpg
92da2fcceba6ef6a3f81b16b8d1c70b.jpg
    这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凭借龙门石窟示意图,就可知,我们当下的周围,分别叫什么地方了。
    左边,是伊河。见其宽宽的河面,流水汤汤,波澜不惊;碧绿清澄,顺流而来,便知其生命力强大,是孕育这沿河两岸人民的母亲河了,让人好生敬意的。
    伊河的对岸,肯定是东山了。
    现在落脚的右边这里,叫西山
    我们身处的这西山,就是我们一行开始重点游览之地。乍看这里,不如对岸东山那么青绿抢眼,可在这悬崖峭壁之上,无处不是遍布的大大小小的石窟,也即龙门石窟的集中之地了。听导游讲,身边的这里,可是一座古代雕刻艺术的殿堂呢!它从南到北,长达1公里的岩山当面,有着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再看我们目力所及之处,无处不是人山人海的游人。看来,慕名前来一睹龙门石窟风采的人们,也如我们一样,都想来此看个究竟,分享古人遗留给我们的丰富宝藏遗产呢。

微信图片_20230627162344.jpg
微信图片_20230627162353.jpg
    难怪,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早在1961年,国务院即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则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将其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这里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微信图片_20230627165440.jpg
    看来,这里早就是国人、世人多年以来,十分看重、蜂拥而至的打卡之地了!我忽然记起,大概1972年吧,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携夫人莫妮公主他们,就曾专程来过这龙门石窟。当时人民画报还为此出过一期专刊,我曾藏有一本。不过,不知何时弄丢了,遗憾!
    微信图片_20230628151131.jpg
       要知道,这龙门石窟,可不是一般的打卡之地。在这一公里长的悬崖当面,到处是古人开凿、雕刻出来的石窟、石人,无不错落有致、栩栩如生、惊叹莫名!
微信图片_20230628151143.jpg
    听导游讲,这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形成了这十分久远、十分了不起的石窟遗存。其中"龙门二十品"和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还分别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魏碑体的珍品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微信图片_20230628151156.jpg
    这上面的万佛洞,太不简单了!它位于龙门石窟的中段,因洞内南北两壁雕刻有1.5万尊小佛像,而令人叹为观止!而其后室正壁,还造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人,主尊阿弥陀佛,通高3.86米,结跏趺坐于仰覆莲束腰八角形高台座上,高肉髻,饰波状水涡纹。面部丰满圆润,宽额丰颐,胸部隆起,著双领下垂式袈裟,施说法印。主佛背光上部左右壁面,雕刻有众多供养菩萨,姿态各异,均坐于缠枝梗莲座上,为阿弥陀佛五十菩萨像雕刻。窟内前壁造二天王,南北两壁下部雕刻了两组共十二身精美的伎乐人,分为舞伎和乐伎,前者为舞蹈者,后者为奏乐,持有箜篌、钹、笛、筝、琵琶、排箫等乐器。
    其窟顶莲花藻井周围,还有一圈题记曰:"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龛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卅日成"。窟门甬道北侧有题记:"沙门智运奉为天皇天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从这两则题记可知:该洞完工于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发愿窟人是大监姚神表和皇宫中的内道场禅师智运两位女性,为天皇(高宗李治)、天后(武则天)、太子(李显)和诸王祈福而雕刻一万五千尊佛像。
    后来,我曾听人讲过,这万佛洞,是龙门石窟有确切纪年的、造像组合一铺九尊最为完整的中型洞窟,是龙门唐代洞窟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可惜,当时游览时,跟随导游,来去匆匆,不及详看,除了不尽的感叹外,对其没有多想,也没有这方面的审美才识。
微信图片_20230628151302.jpg
微信图片_20230628151313.jpg
    我与游友们一道,跟着导游,在这长长的悬崖当面,时常上下,从南往北地边看龙门石窟、亦如真人一样的石人,我就边想着这样几个问题,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譬如说,古时候,人们为何要来离王朝都城6公里的这地方,来开凿这么些大大小小的岩洞、这么些大大小小的岩人呢?这该要付出多么大的人力物力?又哪来这么多具有雕刻艺术手法的岩匠呢?
    还是听导游讲!这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而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很有意义。它似乎在告诉我们,当时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也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原来,龙门石窟景区,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是古代社会广大人民对现实世界充满诉求意愿的物质折射。现今我们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绝的创造能力,能透过这一遗响千载的人文景观,可以得到透彻的解说。
微信图片_20230628153645.jpg
微信图片_20230628151334.jpg
    上面这尊似观音菩萨的雕像,不仅十分大,而且最漂亮,在东山游览时也看得清清楚楚。听导游讲,原来这是武则天当皇帝时,人们为她塑的一座雍容华贵的坐像。看来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她几度来过这里。     
    就是这山对门的龙门东山,山中的那香山寺,即是武周时代为安置印度高僧的遗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这里法音绵历、香火炽盛。武则天曾在此主持了一次诗会,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
微信图片_20230629094317.jpg
    游览了西山龙门石窟后,我们通过这伊河桥,来到了眼前的东山。
    这东山,是座高耸青山
    行走在伊水河岸上的平坦大道上,到处是整齐划一的青松翠粕。
    抬头看东山,整山郁郁葱葱,几乎与我们刚游览过的西山当面,很少绿色,净为岩山石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青绿的高山腰部,还镶嵌着两处偌大的楼群馆所,并且全都檐牙高啄、古色古香的。听导游讲,这两处屋宇,一处为香山寺,一处为东山宾馆。

微信图片_20230627154440.jpg
    望着眼前的东山,如此的青绿之景,还有香山寺的存在,感觉这是让人迷恋修身的好来处!这时,只听导游讲道,我们身边的这东山,又叫香山,曾是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常来之地!因为,他放情于龙门山水,慕恋香山寺清幽,最后居住洛阳十八年,还自号"香山居士"!历史记载,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卒后,亲属根据他生前遗嘱,将他葬在这龙门东山,即香山的琵琶峰上,并建白园(白居易墓园),长眠于此。导游还手指右前方山上,说它依山就势而造,面对潺潺伊水,背靠幽丽香山。
    听说白居易沉迷这里,并长眠这里的东山,我忽发奇想,这伟大诗人的长诗《琵琶行》《长恨歌》,不知是不是也诞生于此?这些长诗,从它闻世至今,不知陶醉了多少人?白园呢,以它特有的人文魅力与自然景观,也不知吸引过多少的中外粉丝?随着文化的发达、龙门石窟故事的挖掘,还有游人的不断蜂拥而至,如今的这里,将会不知不觉地成为世人来凭吊、来打卡的理想之地吧?
c2cacbcd0f215f3287a178f1ea45cc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9 11: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过伊水河上那雄伟龙门大桥的拱门后,便见伊河这一水两岸,山青水绿、万象生辉。听导游讲,这由伊河隔开的东西两山,尤其是右手东山这边,崖壁之上,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举目一看,果然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9 11: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边,是伊河。见其宽宽的河面,流水汤汤,波澜不惊;碧绿清澄,顺流而来,便知其生命力强大,是孕育这沿河两岸人民的母亲河了,让人好生敬意的。
    伊河的对岸,肯定是东山了。
    现在落脚的右边这里,叫西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9 11: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望着眼前的东山,如此的青绿之景,还有香山寺的存在,感觉这是让人迷恋修身的好来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9 1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白居易沉迷这里,并长眠这里的东山,我忽发奇想,这伟大诗人的长诗《琵琶行》《长恨歌》,不知是不是也诞生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30 05: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先生精彩佳作!向您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30 07: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源 发表于 2023-6-30 05:12
欣赏先生精彩佳作!向您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30 0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7CF1A42D-E86E-4381-B6C1-F30EEC985130.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30 08: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 05: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先生精彩佳作!向您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07:38 , Processed in 0.0451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