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8|回复: 5

改诗难于作数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0 12: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诗难于作数诗  


    无论是怎样风格的作者,只要你是认真严肃的,写诗时总是愿意自己笔下的作品尽量达到完善,总是在追求着一种美的境地。什么样的诗篇是完善的?任何认识诗美?也就是从诗歌的审美规律来分析诗歌作品与诗歌现象,许多人对此都发表过意见,当年诗人闻一多就提出过音乐美、形式美和建筑美的问题,后来还有人概括成色彩美、声音美、气韵美等等。


    到底什么是诗歌的美呢,又怎样去追求美呢?当前,我国新时期诗歌正在通过价值观念的深层调整,打开诗美的视野,走上多元的艺术道路。作为一种精神文明,诗美的发展途径是广阔的,她无法忍受凝固的迂腐观念、僵化的价值尺度所带来的折磨,而是鼓励各种各样的高度的审美价值的探寻,进而合成一个时代的完整的、丰富的审美范畴。


    有人信奉华丽才是美。其实,堆砌满篇的“壮词”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如果连用华丽的词藻,华丽到不能表达感情了,满眼只留下“花里胡哨”,那是要因词害意的。近来又有人喜爱在诗句中引进一连串的新词,不管表意的需要如何,只要时髦便成,这样显然也不算美。高尔基说:“真实和朴素是亲姐妹,美丽是第三个妹妹。”如果否定了朴素和淡雅之美,一味地追求华美,甚至抛开内在的含意而不顾,未必是写诗的坦途。


    有人认为奇特才是美。写诗是一种创作,它反对平庸和照搬,要不但给人以新鲜感受和启示。新颖,总是和创作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新颖决不是怪诞,奇特到读者莫名其妙就不太好了。思想不可陈腐,表现力力求出新,但不能哗众取宠,故意玩弄花样,有时自己把自己也缠绕到里边出了。


    有人以为莫测才是美。写诗是要讲究意境的,意境当然有待于开拓。有时不是几句话就能标明的,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那种“怎么也讲不清”的玄奥境地。作者写成一首诗,“深邃”到只有自己才懂,把全部读者都拒之门外,那实际上是一种浅薄的表现。我们反对“一眼望穿”的标语式口号式的诗句,也不赞成把事情推到另一个极端,要求诗篇都“高深”到“莫测”的地步。


    有人认为模仿才能得到美,其实不然。习作离不开模仿,但是不能总以为“美在别家”亦步亦趋,“照着葫芦画瓢”。同时,美也不单是赶时髦,要大家一下都拥挤过去“照此办理”,成了“一窝蜂"。


    让我们把诗歌的笔深入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叩响整个时代的琴弦,通过辛勤地探索,找到恰当的形式,进而达到美的境地。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审美目的,必须在完成诗篇时细致而又审慎地润色修饰。“写诗勿惮改”,早是人们流传的经验之谈。


    倚马可待、七步成诗的才情虽然值得羡慕,但是反复推敲、再三斟酌的事例更给人启示;润色修改乃是整个写诗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环节,成熟的作者还应把它看成是颇有兴趣的一个环节。


    清朝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卷十一中说:“少陵谓,新诗改罢自长吟”,昔东坡谓“诗不厌百回读”,或谓“新诗如洗出”,皆此道中甘苦语。昔人谓:“作诗如食胡桃、宣栗、剥三层皮方见佳味;作而不改,如食青皮胡桃、带毛栗子何味?”这里在引述的昔时著名诗人的经验之谈后,又作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写诗而不修改,那和啃吃青皮胡桃、带毛栗子又有什么两样?


    说来,修改诗作也并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它同样需要付出艰苦劳动。初稿写出来后,只能把它看为“毛坯”为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地步,还要精心再加锻造。


    审视一下能否再向深处开拓。作者在诗篇中,不能只满足于表达人所共知的一般感受,而是要揭示出生活中更深刻的哲理,把读者引入更高的境界。艾青在诗歌创作便十分注意不断磨砺,不仅能通过普通的事物给读者提供新的审美感受,更要挖掘隐藏在平常现象后面的内在意义,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启示。《房顶》有什么诗作呢?艾青却通过它领悟到世间一种默默无闻却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精神美。无花果和无核葡萄又有什么奥秘可言呢?然而《也是爱情的产物》这首诗,却由它们超出“开花结果”和“有果有核”的常规,意识到必然里有偶然,一般中有例外,因此领悟到人的主观认识有限而客观世界的奥妙无穷,从而表达出反对僵化保守,主张进取革新的意蕴。可见,只有,只有不断开掘、立意求高的作品才能发人深省,使人感奋,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审视一下构思能否再求新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作品让人读了会感到索然无味的,所以除了追求作品的立意高超以外,与之密不可分的就是布局安排和表现手法问题,也要再求精巧、鲜明。诗人臧克家一九三二年二月在山东写有《难民》一诗,开头两句是:“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本来这后一句是“黄昏里扇动着归鸦的翅膀”,接着又修改“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直到定稿才写成这样。经过反复推敲才安定的诗句,一下子便把读者引进规定的景色氛围中;黄昏胧朦,归鸦满天,暮色渐渐浓重,飞翅渐渐淡去,最后不可分开,好像乌鸦的翅膀被黄昏溶化了。如果不是作者刻意求工,诗作哪能收到如此效果呢。


    审视一下语言能否再求精粹。诗歌是对语言比较严格的一种文学形式。要把深刻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熔铸到简短的诗行中,就必须认真炼字炼句,让每个词都有相当的表现力。古人曾惊呼“诗改一字,界判天人”,这其中蕴含着多少辛劳后的喜悦!宋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卷下,对杜甫的诗行曾有这样的议论: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唯其雨细,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鱼儿就潜入水底了。唯其风微,燕子才轻捷地掠过天空;如果风大雨急,燕子就会禁受不住了。诗人遣词用意精微至此,为人叹服。“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从这二句诗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到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吗?这就是所谓“缘情体物”之工。


    一个诗歌作者语言的贫乏,总是与与他生活的贫乏相联系的,说到底,离开了沸腾的生活实践,也难于找到表现力和生命力极强的语言。


    至于修改诗作的方法常是因人而异。有的习惯于“吟于口”,也就是完成诗行后反复诵读数遍,发现拗口和不顺畅的,立即换字换韵,或是重新起草一些段落。有人习惯于“谋于友”,也就是找来三五同行,请求斧正把关,从内容到形式共同加以推敲,往往能够发现作者本人无法察觉的弊病。有人习惯于“待以时”,也就是成篇后,暂时放起,经过一段时间再拿出审视,此刻兴奋已过,便于冷静处理。东方习惯于后者。


    改诗难于作诗,但是为了诗美得以展示,写出为读者欢迎的好诗,就必须肯于下大功夫改诗。东方习诗数十年,悟出的这点心得,与文友共论之。




  29 珍珠翡翠白玉汤


    龙肝凤髓,似非人间之物;熊掌鹿尾,布衣不敢问津,何敢言趣?然食之称为文化,且源远流长。思之,往昔百姓之功不可没。


    今之“叫化鸡”,制作铺张,宜称“员外鸡”、“宫廷鸡”,而考其发端,确乃叫化所创。此其例也,然其变化亦复有趣。帝王之食,“红嘴绿鹦哥”,菠菜是也;“珍珠翡翠白玉汤”者,残饭白菜合清水——乞丐食也。


    大观园内,赏雪赋诗炙鹿肉,似有雅趣。“吃个大母猪,不回头者”,乡间老妪凑趣耳;而焦大被塞了一嘴的马粪,乃拍马忘形,自讨没趣。


    八戒爱吃人参果,食而不得其味,憨趣跃然;蟠桃宴前,悟空大嚼,有快人快事之趣。一乘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娇得有趣,玉环娇得无趣。


    玉盘珍馐,李白投箸,“拔剑四顾心茫然”,转成诗趣。


    廉颇斗米一饭,横刀立马凭谁问?换得稼词趣。


    屈子高驰不顾而“食玉英”,流播芳洁之情趣。


    钟馗形陋而不丑,只怕是食性使然——吃鬼!此乃凛然神趣。


    仙家有生无灭,不食人间烟火,浆果肴馔,徒具虚名,遂鲜有道其趣者。


    今日我辈凡人,自不必慕仙,不必期古,亦无须上八珍、下八珍,但识得屈子节,立得大圣威,揣得钟馗胆,鸣得李杜苏辛,纵无豹胆,鸱炙之馈,饮粗茶,食淡饭,亦复饶有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0 12: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怎样风格的作者,只要你是认真严肃的,写诗时总是愿意自己笔下的作品尽量达到完善,总是在追求着一种美的境地。什么样的诗篇是完善的?任何认识诗美?也就是从诗歌的审美规律来分析诗歌作品与诗歌现象,许多人对此都发表过意见,当年诗人闻一多就提出过音乐美、形式美和建筑美的问题,后来还有人概括成色彩美、声音美、气韵美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0 12:50: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0 1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0 17: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诗歌作者语言的贫乏,总是与与他生活的贫乏相联系的,说到底,离开了沸腾的生活实践,也难于找到表现力和生命力极强的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0 2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3-7-10 17:13
一个诗歌作者语言的贫乏,总是与与他生活的贫乏相联系的,说到底,离开了沸腾的生活实践,也难于找到表现力 ...

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13:58 , Processed in 0.0341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