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13|回复: 10

采风红色革命地 铭记光辉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2 17:4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雪英 于 2023-7-12 19:26 编辑

-------红色采风所观所感
                           <一>   
  七月,您带着火热的激情向我们走来,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七月的大地笑语欢歌。
  7月8日,鼎城区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在龚天宝会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湖北洪湖红色文化创作采风"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区有关领导,网宣五星会员、十佳会员、网坛新秀、突出贡献的同志、特邀嘉宾等。作为"网坛新秀"的我能幸运的参加这次红色釆风活动,心里是无比的激动,在感谢领导对我们这一批"年轻"网宣人"的鼓励外,重要的是领导借此机会激励我们"年轻″的网宣人勇挑重担,多学习,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担起应尽的重任,和作出应有的贡献。

   采风的首站是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交汇处的张谷英村。在这个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和"民间古宫"之称的张谷英村,是以其始迁祖张谷英命名,至今已存在500多年。张谷英村为汉族聚居群落,整个建筑群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体组合而成,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村"的厉害在哪里呢?当我们从"当大门"进来,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正厅前有文魁匾牌,这是一个四进的格局,三个天井,每个天井台尺寸都有讲究,宽度从三步四步到五歩,暗合步步高升,门槛也逐渐增高,第四进门槛有半米高,个子不高的真还不好跨过去,难怪有些俗语常言说"你家的门槛太高,我们高攀不起"。这让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比喻,今天才真正知道"门槛高"的由来。像这座一栋连着一栎的四进大屋,想想,普通老百姓不可能拥有。
这还不算,如当大门两侧的石鼓,称之为"门当",据说门当越大就表示家族越旺、家势就越大。门上方的横梁叫"户",表示一户人家,这"门户"和"门当"合起来就叫"门当户对"。想想看这"门当户对"的成语原来也就是这么来的。
  张谷英村古建筑有三绝,第一绝,"分则成庭院,合则贯为一体"的独特框架,总建筑面积为51000平方米,有大小房间1732间,三栎门庭各分东、西、南方向设置,主庭高壁厚檐,囤屋层层相通。总体布局依地形成"干枝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以天井为中心组成单元,分则成庭院,合则浑元一体,其"形离势合"的布局。
  第二绝是"天晴不暴晒,雨雪不湿鞋"的格局。张谷英村房屋依山而建,伴溪而筑,到处是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栋宇相连,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共47座,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上,傍溪建有一条长廊,廊里有用青石板铺路,沿途通达,各门各户连接每一条巷口,巷道共有60多条,纵横交错,通向每个厅堂,是长巷道有153个。据说张谷英村的大屋内从未出现个小偷,就是因为生人是难得走出这迷宫般的通道。
  这第三绝是以天井为二载体,合理通达,从不涝渍的排水系统,这里的天井随处可见,堂屋、厨房等处均有天井,四通八达的下水通道,畅通无阻。据传天井的排水管道是本着风水当上,"山管人丁、水管财" "财宜藏而不宜泄"的原理设计的。所有天井的排水管都是自上而下。虽然整个村子四面环山,如坐盆底,可一到雨天,天井底下横竖有序的石条下,凭其四通八达的隐形水道、水平适度、无一疏漏,500年来,任凭暴雨洪灾,从不堵塞。曾有一日本专家,专程亲自考察这天井的疏通秘密,结果是无功而返。不管怎样,既然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座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久的将来,我们聪慧的后来人总会找到这把开启智慧的钥匙。
  张谷英大屋场,不但规模宏大,而且房屋的建筑工艺精细,天论是砖雕、石刻和木雕都很精美。屋场木上雕花、石上刻字、处处皆画、步步有景,我们一行釆风会员观看后,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张谷英这座村庄不仅展现着我国建筑艺木的卓越之处,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巧思和非凡的智慧。
  张谷英大屋场 除了这些古建筑上的硬核外,还有更重要的,她是一个最大的族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屋内设有 "皮影戏堂" "佛堂″等,最大最耀眼的还是要数"宗室祠堂",祠堂左右挂了一幅牌匾:"廉明古训振家声;孝友仁风绵世泽"的对联,足以把"耕读继世,孝友传家"这八个字升化,也正是这八个字作为告戒后人的家训,并把家训族诫放在治家之首,几百年来,家族中没出现一列违背家训族戒之人,相反张谷英家族却考出了进士1人、举人7人、贡生6人、贡员1人、俏人1人、庠生45人、太学生33人。可看这延续百年的孝友文化是成为家族兴盛不衰的源泉。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日寇的铁蹄没有践踏到这块神秘的宝地;也好在十年浩劫没有染指这个美丽的村落,这想必是始迁祖张谷英有着神机妙算。
   假如这个集明清建筑艺术,民族文化、宗族文化和农读文化于一体的张谷英村,遭到毁灭,这对我大中华又是一个多么重大的损失。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他的孝友文化更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岳阳县以张谷英村传统家风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家风文化内涵,建立张谷英孝廉家风传承馆,为助推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传统道德教化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其实张谷英村的人文景观远远不止这些,只是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讲解。
  今天的第一站采风张谷英村就告一段落,下一站我们将奔赴闻名遐迩的岳阳楼。
mmexport1689059033143.jpg
201508261117141452.jpg
a8ec8a13632762d053b12c432e1235f0533dc64c@f_auto.jpeg
mmexport1689059002799.jpg
mmexport1689058884015.jpg
mmexport1689056539907.jpg
mmexport1688995262201.jpg
mmexport1688912118953.jpg
mmexport1688986264746.jpg
IMG20230708112057.jpg
IMG20230708112047.jpg
IMG20230708104648.jpg
mmexport168899549173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17:5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写这么长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19: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很全面,感受也很深。点赞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19:0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笔杆子!图文并茂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19: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日寇的铁蹄没有践踏到这块神秘的宝地;也好在十年浩劫没有染指这个美丽的村落,这想必是始迁祖张谷英有着神机妙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19: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19:5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张老师精品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19:5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张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20:08: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拜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20:1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张老师美文,观察仔细,写得到位,文笔丰满,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14:03 , Processed in 0.03720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