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07|回复: 9

石门发现最震撼的茶马古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6 23: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昌治 于 2023-7-16 23:38 编辑

      2023年的4月,石门县壶瓶山摄影俱乐部的唐平波、童成文和吴昌治(即笔者)三位摄影人,在壶瓶山镇的平洞村平洞河下游峡谷和渫水河的黄虎港大峡谷境内,探考发现了石门县一段长达十里保存原始,废弃多年没有毁坏、山水相依十分壮观、深藏峡谷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据查阅有关报道,未曾见有记载这段茶马古道的文字和图片,故撰此文并插图予以记述。
001DJI_0103 (2).jpg
探考入口线路航拍图
       清朝晚期到民国初年,即公元18871917年间,广东商人卢次伦在渫水的上游宜市(亦为宜沙、泥市、泥沙,现名壶瓶山镇)古镇兴办红茶产业,建“泰和合红茶号”,创“宜红”品牌,获中国红茶第二(第一为祁红)称号,畅销英、俄等国,为中国茶业史书写了光彩的一页。
002IMG20230401103147.jpg
探考起步点
      据茶书《卢次伦传》记载,卢公在拓展“宜红”产业的过程中,深知交通道路的重要性,从湖北鹤峰县城起到湖南澧县津市止长达700多里的羊肠小径改铺成宽四尺的青石板路,可以轿马通行。同时又复修了若干条总计长度达五百里通往茶区的山路,这些路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历史上老百姓称作为骡马路。
003IMG20230401102805 (2).jpg
  从宜市通往各茶区的骡马路,主要是解决红茶资源向宜市泰和合茶厂调集环节的运输问题。而通过泰和合精制后的红茶成品量就大很多,因此外运通道是否适应显然非常重要。卢公当时建厂于宜市,也是看中了有一条渫水河可通船达津市而后转入长江到汉口。同时他也一并了解到渫水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枯水期不能通船,所以他意识到解决好茶叶运出宜市的有效途径就只能是建造好适应需要的骡马路。
006MG20230401110329 (2).jpg
套船用的石孔
      知石门者一般都知道黄虎港,黄虎港是渫水中的夔门(长江三峡最险的地方)。从宜市张家滩开始穿越黄虎港的渫水大峡谷长达11公里,此峡谷曾试图开发为旅游景点被命名为壶瓶山1号大峡谷。在这段大峡谷中,有湘莲河、平洞河、南坪河流出的水与渫水交汇形成一个可统称为黄虎港天险的大峡谷群。这几条大峡谷都是绝壁高耸两百多米,山谷狭窄,水流湍急的险要地形,由此成了从石门县城进入西北乡并贯通湖北鹤峰、五峰的交通瓶颈。1958年修建石(门)清(官渡)公路就曾试图绕过黄虎港走渫水北岸至宜市,但经对比走北线难度同样大而且沿途人户少受益面窄,最终还是选定了在黄虎港劈山驾桥建成石清路。也正是因为黄虎港大峡谷群的险要冷辟,才为我们保存了一段十分完好的茶马古道。
007mmexport1680438096973 (2).jpg
      出宜市的茶马古道,这次发现的属第三条(同时还发现了一条从粟树垭通到渫水新本河段的第四条,同样保存较好)。第一条是从黄虎港东南面名为大面山的凉水井开始经水南渡至石门的茶马路,此简称南线。南线的缺点是,从宜市集镇东的南树坡金银崖起到黄虎港约3华里的这一段路,是在绝壁中间开凿出来的十分狭窄仅人能行走,骡马无法通过,货物需要人力转运至凉水井后才能用骡马运输。第二条,是从宜市出发过河经大胜、平洞、长岭等村,在朱家渡过渡到所街乡的筲箕湾接水南渡至石门的茶马路,此简称北线。北线的缺点是路程远了一些。由于泰和合红茶的产销量从1892年的5万斤开始逐年上升,次年达10万斤,第三年为12万斤,第四年为20万斤。受发展需要,促使了卢公下决心新修第三条出宜市的骡马路。这第三条路是从粟树垭分支,经下磨家山五斗坑、阴坡出平洞河河口左转弯经渫水北岸修到筲箕湾至罗泽顺骡马店接通去石门的骡马路(此路同时从平洞分支接阴坡),这条路实为中线。经对比,中线是克服了南、北两条线的弊端而新建的,全路无大的上下陡坡,路基础坚实,暴雨和泥石流都不会对其造成较大的损坏,由此保持至今比较完好。当时为了提示骡客不走老的骡马路,便将此路取名为“新路”。修建新路的动因,在茶书《卢次伦传》中解决交通不便的克服方法中是这样说的:“加强津汉和津宜(指津市至宜市)驿传工作。训练骑术,远购健骡健马,缩短驿传距离,加设驿站”。
009mmexport1680438152844 (2).jpg
      经探考,这段名为“新路”的茶马路,地图上测得的长度为7.7公里,考虑一些弯拐不宜算准,预计实际里程在8公里多。其中沿渫水北岸近4公里,沿平洞河西岸约1公里多。这5公里多沿途无人居住,只有养牛、养羊、养蜂的人涉足,喜欢搞户外穿越探险和发抖音的人都没有到过,到现在为止,基本处于封闭和原始形态的状况。我们之中的唐平波先生,因住在张家渡的渫水岸边,小时候就走过这条茶马路到黄虎港峡谷弄柴回家。在20011218日开始动工修建张家渡水电站以前,新路两端的村民走亲戚、吃酒时还常走这条路。据访问1956年出生,现年67岁原籍所街公社文家大队的覃开仲老人自己说,1976年他20岁时上门到当时的泥市公社跃进大队(即下磨家山,现属于大胜村)来,跃进大队的徐宗万等人去接亲全程就是走的这条茶马路。还有就是他上门到跃进后的有一年,他在所街乡的合兴村买了一头出生才八个月的小牛经这条茶马路牵回到跃进家中后,第二天发现忽而不见(丢失)了,原来是它自己顺着来的路线跑回去了,幸得覃开仲的母亲及时发现,才要覃开仲的弟弟送回到跃进。张家渡电站于20055月蓄水发电后,这条叫新路的茶马路因中间有两小段淹在水面下被隔断就再也没人走了,以至秘藏于渫水大峡谷到至今。
010IMG20230401110739.jpg
宽的地方达4 米
   2023年的41日,我们开始对这段名为新路的茶马古道进行考察。从所街乡关上村(原叫渔洋庙村)的筲箕湾原罗泽顺骡马店遗址开始,探至凉伞洞下坡骡马路向水面下延伸(张家渡电站蓄水淹没)不能继续往前时终止,此日考察路程约2公里。410日,我们乘坐着一叶小舟,接着上次探止的位置继续考察,发现淹入水下的部分只约100米远,之后骡马路一直沿渫水北岸前行至大两河口后转向平洞河流出的方向,行约20米后骡马路又没入水面下。于是又坐上小舟沿平洞河前行,约200米后,在平洞河西岸发现一块石碑,是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立的。从立碑处骡马路开始沿平洞河西岸河沿前行。从立碑处上岸,我们只探了10多米远,因石板路荒芜于荆棘丛中便终止往前探考了。不过此段至粟树垭的路,我在10多岁时由舅舅带着我赶闹(用茶枯发酵后倒入河中毒鱼,凑热闹参加捞鱼称为赶闹)从黄虎港下河顺渫水而下就是在大两河口上岸经石板路插粟树垭回家的,我对当时石板路的印象很深,但那时还不懂这就是骡马路。据知情人说,沿平洞河到阴坡这段石板路保存很好,路两边成了人工杉木林,夏季常有平洞和下磨家山的人走这段路到小两河口钓鱼。上阴坡后到粟树垭一段约2公里多,原修骡马路时中途只经过徐太艮一户人家,后因人户增多开荒种田、建房、修路等原因,石板路已全部人为毁掉了。419日我们专程往下磨家山找多位老人访问得到证实。阴坡接到平洞的那一段茶马路石板被平洞村拆去修了平洞的几座桥,还有村民抬了一部分回家搞了家庭建设,据村民王庆培(现年93岁)说,他们家就抬了30多块。
011IMG20230401111134 (2).jpg
      我们通过考察后分析认为,此段茶马古道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此路是名符其实的茶马古道。是茶商卢次伦在1892年前后为解决茶叶运输难,缩短运距、并提高经济效益而修建的,出意就是运茶。同时此路无地方贤达资助,也非地方官府促成所为。因为这条路沿途没有人户,所以不需要为方便行人而修。
       2、此路不是原有老路改造升级,而是优化了线路方案完全新建的,因此建设标准比较高,具有典型的茶马路特征,坚固耐用,百多年没有自然的毁坏,只有一些滚石落在了部分路面上。中途有两处共300米被电站蓄水淹没,水库开闸放水后即露出水面可见。
      3、此路依山傍水、取用附近紫红色沙岩石块和青石板铺建,绵延5公里多保持完好,完全呈原始状态存在,青山绿水相依,风景优美迷人,说它不漂亮难以服人。   
      4、整条路设计规范,路面一般宽2米,有达3 米,个别点达4米宽的。梯等台阶整齐规则,有达30多步梯等的,1020多步梯等的很多,显得很有气势,蔚为壮观,十分震撼。
      5、此路有4公里左右位于渫水河岸,所探路边有两处圆心的石洞眼,是纤夫拉纤累了歇息时用来套船用的,证实这茶马路同时又是纤夫拉纤时所走的路。沿路外靠河岸没有大树,只有小手粗的灌木,说明当年路外沿是没有树丛的,否则拉纤就不能通过。据茶书记载,宜红茶鼎盛时期,骡马有千余匹,骡马夫有数百人,日行船只在百余条。可见当年这段河谷中常会是水上有船通行,岸上有骡马往返,曾是何等的热闹!
012IMG20230401110959.jpg
中途歇过人的山洞
013IMG_0456 (2).jpg
第一天考至此处路延入水面下
016IMG_0129.jpg
4月10日水、陆结合继续考察
014IMG_0114.jpg
水上观察茶马路侧面的情况
018IMG_0147.jpg
4月10日考察的路段
017IMG_0133.jpg
中途可供休息的岩壳
024IMG_0183.jpg
转入平洞河方向的茶马路
25IMG_0106 (2).jpg

026IMG20230410121020 (2).jpg

027DJI_0347 (2).jpg

      在石门有这么一条保持完好、未遭破坏和自然损毁的茶马古道,是万里茶道索源的重要实证,与现存的泰和合古建筑具有同等重要价值;是呈原始状态(基本不需修整)存在的历史文物,应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进一步保护。如果今后拍摄有关的电影或电视剧,这里将是很好的实景地。
019Screenshot_2023-04-22-07-41-29-15_8740a230d23c2f7.jpg
起止点线路图

020mmexport1681814962342.jpg
出宜市的几条茶马路示意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7 01:25: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的网友老师您们为发现荼马古道历时几个月耐心考察得终于完美完成!为老师精神奌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7 10: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淑娥 发表于 2023-7-17 01:25
石门的网友老师您们为发现荼马古道历时几个月耐心考察得终于完美完成!为老师精神奌赞!

谢谢鼓励!期待到现场参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17: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18: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图文并茂的佳作,欣赏学习,为吴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18:4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马古道走一走,能活九十九,佳作欣赏看一看,给你点个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1 13: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蒋新建 发表于 2023-7-18 17:40
佳帖欣赏,点赞支持!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1 13: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3-7-18 18:14
拜读图文并茂的佳作,欣赏学习,为吴老师点赞!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1 13: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同修 发表于 2023-7-18 18:44
茶马古道走一走,能活九十九,佳作欣赏看一看,给你点个赞!

有道理,多走路,能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1 15: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吴老师文化美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1:30 , Processed in 0.0437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