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87|回复: 4

古镇陬市卢家巷(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3 1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陬市是个年代久远的镇子,原来有很多与之匹配的古树、古物、古建筑。本文难容诸多物体,百花 丛中摘一朵,这里讲条巷子解剖麻雀,就拿上街居委会三条主巷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卢家巷说事。另外两条主巷土地巷、姚家巷,我们这里不谈
      这是 一条没有花拳绣腿简易平实、古老而现代的巷子,百来米长,二十多米高。力气大的一个手榴弹能从这头甩到那头。巷子不宽,主体和两边附沟相加,可容一个高个子横卧。沟是麻石打就嵌连而成,供排水;路是一块接一块平整的麻石板铺就,以走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修修补补添添加加,使用毫发无损完美地为人提供方便,曾经那么一劳永逸
















      巷子这么坚固,一根钢筋就那么坚实地支撑起两边各近百米长二十多米高的气势巍峨的墙体,古建筑艺术在平凡中尽显,让路人领略到什么叫做匠心独运技艺精湛,什么叫严谨什么叫素质。


       巷子两边是那时候比较普及的没有门窗的称为风火筒子屋的建筑。外档不设门、窗,用今天的话说,是人性化考虑所致。行人不会担心蔸头淋下一盆水或者掉下一个什么物件受惊、受伤、。也不会忽然谁碰了谁。外面安全第一,里面别有洞天,靠井采光,根据屋的长度来决定天井多寡,一点不会黑咕隆咚。为行人又顾屋主,双向考虑,匠心独运,全面周到


       墙体是裸露的,砖面朝外一条后,砖面朝上一条,反复叠加砌至最高处。没有包装粉刷,俨然钢浇铁铸,数百年雷电劈刺、风霜雨雪袭击未蚀。一层层缝隙清晰可见,一块块砖面光可鉴人不氧化一点皮,严丝合缝不脱落一块砖,不出现一道口,实为奇迹。巷道人踩马踏,竟无丝毫破损印记。其经久耐用超出想象,无门窗的高墙有盗之功效,鼠窃狗偷撬门入室者徒叹奈何。




       这么好的巷子,是谁出资修的,是哪个建筑队承建的?因为这在以前是很寻常又自然而然的事,没有什么流传有序的记载,只能来一个想当然。既然叫卢家巷,想必就是几百年以前一个卢的大官人或者叫卢员外的出资主持办理的。是不是这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曾经受益于巷子,巷子的良好印象铭记在许多人心中。




        巷子左边风火筒子屋,是当时赫赫有名公私合营的一个名称叫得大的糕点厂统辖,在那里用独特秘方制作芳香四溢举世闻名的桂花糖等几十种成品;右边风火筒子屋则是多家联合入住,在统一中(通道共享)又各成体系各住一段。再隔壁是药材公司。巷子进口靠堰塘,出口抵街道巷子衔接的街道两里多长,两边一家接一家店铺、民居排列。街道是一横,巷子是一竖,呈丁字形状。这样讲不完整,又应该是十字形状的,巷子出口没有阻拦,可以通关而过。跨过街去,走三百多米就到沅水大河了。





















        卢家巷是条交通要道。早晨的巷子,好像大军压境。吱吱嘎嘎推粮谷的鸡公车,挑菜篮进街卖菜的,打酱油买烟买盐买糖的,读书上学的,放牛上堤的,挑化肥的,敲梆子卖娃儿糕的,挑剃头挑子的,补锅补碗的,拿着夹筒到野外夹狗去的(一根内夹一根铁丝套圈的夹狗工具,这里少偷盗,却有拿着夹狗工具的人打狗)……各色各样的人从这里来来去去,川流不息。好一副市井风俗图。特定的时间,还有六至八旬的小脚老太白须老头,起大早从卢家巷出发到武雷山朝拜菩萨去。每年数次,真不知道那些三寸金莲是怎么在剪定儿(征南将军哈八士后裔)双手高擎的大旗后面攀上高大陡峭的武雷山的。直登金顶并安然返回。当他(她)们一去一来回到卢家巷时,是青年人三天也不容易对付的三百里路程。难以想象小脚女人精神力量之巨大,确实精诚所至玉石为开。两把菜刀起家的贺龙元帅当年也到这里路过,有在附近关帝宫(戏院)脱险的传奇故事流传民间。武工队和日本鬼子周旋的身影、人民解放军埋葬蒋家王朝的脚步,都曾经在这里出现。上街居委会多次组织居民下乡劳动,就是从卢家巷到陬郊公社李家岗、戴家口、杨家巷、三里铺等大队、枫树公社庄家桥等大队搞双抢支援去的。发生卢家巷的不大美妙的事情几乎没有。没有黄赌毒,没有人乘月黑风高在巷内抢劫。顶多就是街上的谈癫子大学失恋而癫)卢家巷乘无人之机,在那里傻笑着解小溲。






       住在 卢家巷后面的我,一生走得最多的地方莫过这里毛主席著作天天读遗憾没能做到,卢家巷天天走不知不觉做到了。因为非走不可,是必经之地。读书要走,从小学一年级发蒙到镇乙宫(解放街小学)读书,走了四年;高小到西禅寺(陬市小学)读,走了两年;桃三中走了三年。这时候可以不走卢家巷。条条路儿通罗马,走住屋侧面,到猪屎堰(实际没有猪屎),再到姚家堆,到武圣宫,插木耳山(坟地)旁边大路,上公路去西禅寺,往前再走一华里就到三中了。距离还近一丝丝。我还是走的卢家巷,好像冥冥中观世音菩萨指引,好像强大磁场吸引,那么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就来了。
       搞劳动也要走,
到沅水捡柴去(剥木皮),挑水去,是要走卢家巷的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吃水是到沅水河挑的,水缸不满是不行的。居委会主任委员严格执行镇委指示,轮班带着居民小组长,天天晚上检查水缸、检查火烛。防火防盗,人人有责并人人自觉。在挑水路上来来去去挨挨挤挤你追我赶络绎不绝挑着水桶的人丛中,我出巷口过街,融入人群,笔直走,一条下坡路过小河石板桥,爬坡越过解放街中段转小弯上堤,下堤,走三十米下坡到河里码头用木桶打水了挑回来。上街打煤油打酱油称盐买糖,买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都要卢家巷过,不会舍近求远到土地巷、姚家巷再上街去

     第一次卢家巷,四岁,跟着大人到居委会办亭子去(独有的传统文艺形式,各个居委会都参与,一律由小孩拌成戏剧造型人物,站于亭子上由大人抬着亭子满大街进行游艺活动)。从此就走得勤了,一天好几次。原先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好出处
       五岁的时候一次晚饭后出来,巷内无人,上街发现一个“特务”。不是本地人,穿得好,衣服笔挺,头发溜光,皮鞋贼亮(第一次看到穿皮鞋的人),马上产生怀疑,脑壳里打上“特务”问号特务”从街上出来向卢家巷走去,我就不声不响跟着。一连几天,每天跟踪一会儿,哪里看到搞破坏的蛛丝马迹。投毒、放火,暗杀……一样没有。人不在这里了,才没有盯梢了。
       卢家巷,是一群小把戏的快乐大本营。我和雷黑二,一老三个小壳枪(小娃儿)是这个古老巷子里的常客。一老住封火桶子屋后面, 雷黑二住巷左也在后面,两家斜对,我雷黑二斜后面。他们两个对卢家巷了如指掌轻车熟路了,我才和他们在巷子里玩。一老出门十来步即到,雷黑二走几步就到。我要别人一支烟多点时间。像孙悟空从耳朵里拿出一根针,迎风晃一晃,就成了金箍棒,那么丁点时间就到。不远,述起来又好像很远,准确讲,就要把经过的很多标志性东西交代出来。几年后有一次,我对住在官码头的同学田布衣说了 一大段,也没有说出子午寅卯。我说,我出屋,首先是越过抬起脑壳才能看到顶的一排高大的椿树,走过如伞的杨柳树,走过左边是藕田右边是稻田当中一条两边长满了霸根草的田塍,同时,那边天成布铺后面的巨型鬼柳树这时候也就掠过十几棵,剩下最后两棵了,再到水月庵的石板和土相间的路面。不过完堰塘,路忽然折,转弯走十多步就到雷黑二家的门前,并列是得大的后门,接着到一老的后面的朝门,接着就踏上卢家巷的两边很高很高的封火桶子屋夹住当中的全石板路,走过这些,才到了街上。不管田布衣听不听得明白,反正是说时迟,走时快。就像跨灶门槛,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
       冬天的卢家巷比较幽静,路人不多。一老、雷黑二、赵保国、皮海亮、李木林就穿着棉鞋踩着高跷来我家门前玩,相互踩着高跷作对棒架。这样嘻嘻哈哈玩够了回去。有的同学玩的是自制的木头手枪(那时候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
       到了
春天,街上的同学来到卢家巷后面放自己动手扎的风筝(没有人卖现成的)。晚上,又在巷前巷后这一带捉迷藏躲藏于巷后巨树的阴影里。九点光景散去回家睡觉。

       夏天的卢家巷才是最热闹最充满激情的季节。外面热如火炉,这里凉风习习,好像到了避暑胜地、人间仙境。上午九点陆陆续续就有人来席地而坐了,十点形成高峰。有时候坐满巷子,过身的人要仔细插足,不然就要碰着。不光是我和我的的同学喜欢来这里,老年人也概莫能外选择这里乘凉。走远路的到了这里,不由自主坐下来歇歇脚(这种有天然空调的地方难得碰到)。中年半纪的出来享受闲情逸致的不多,家庭的顶梁柱,要搞事情。我时常看见一个算命先生一只手抓着一柄小锣连带锤、阴一下阳一下敲着从卢家巷过身到街上去。偶尔坐巷内人丛中乘凉,悠闲地往嘴里左一粒右一粒慢吞吞塞焦蚕豆,神态怡然有如神仙。蚕豆不焦不黄呈青白色,好像生的,听嚼声分明又是熟的。   
        放暑假了的小学生才是这里主角,玩的投入,五花八门的玩法才情尽显。走打山棋、对角棋的,坐下静如处子,落子动如脱兔;拍连环画的大马金刀大刀阔斧;用草扎成蝗虫斗架的(用一种很有韧性的草揪成,两个人一人一只,穿入对方蝗虫颈部,两人同时一拉,断了的为输,有的一支草扎蝗虫过五关斩六将,令人羡慕),有声有色兴趣盎然;尤其斗蟋蟀是最吸引人的,在一个铁皮盒子里,放两条蟋蟀。有的蟋蟀上来就对咬,如黑旋风李逵不分青红皂白;有的蟋蟀蔸圈子显得足智多谋,不轻易出击,分量试探好了,有把握才咬;有的 蟋蟀胸有成竹,一旦相较,致命一击,一招制敌……胜利的蟋蟀唧唧大叫,喜悦地自我鼓吹。赢家高兴的时候,自有另外的蟋蟀补缺和胜利的蟋蟀缠斗。一老喂了一条好蟋蟀,除了喂饭,还喂七星辣椒吃。体态雄壮,通体乌黑,头上两根须子好像山大王的两根野鸡毛,两颗大牙如两把板斧,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斗架之前,如舞台演员抬手(爪子)左一抹,右一抹状似梳野鸡毛须子,像运动员作准备活动。性急的对手如果拢来就咬,它一腿蹬开从从容容两秒准备,再开始搏杀,有的没有几个回合,便咬得对手抱头鼠串,往往一连战胜几条;大战几十回合旗鼓相当的不多,碰到,便有好戏看了,两颗大牙对两颗大牙,缠斗很久,其中一条蟋蟀被咬翻肚皮朝上不能动弹为止。大家看斗蟋蟀的时候,神情特别专注,蹲着围成一个人脑壳圆圈……蹲不进去的,就站在后面钩着脑壳看西洋镜。
       十一点半钟的光景,不等太阳当顶直线照射,巷里人回去,准备吃中饭、午睡。卢家巷也就由太阳照个把钟头,杀毒杀菌。下午两点一些人又纷纷从家里出来,抢占地盘,又是人头攒动席地而坐,继续上午的游戏。
       晚饭后的卢家巷才是安静的,大部分人夹着衣服去了沅水河里洗澡游泳去了。夏天的晚上一般是不玩出一身汗捉迷藏的。十岁过了捉迷藏的年龄,就不干这一道了。晚上我们到卢家巷上边的熊家茶馆听渔鼓,不喝茶站在外面干听。秋天不如夏天人多,没有乘凉游戏的,只有来来去去办事的人。

       高小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自觉停学两年, 雷黑二、一老也同时停学。我们搞事去两个地方,七里左右的高湾段的沅水河,剥木皮。中午,排牯佬起坡到工段吃中饭,我们也就沿来路每人挑着一担木皮回家。八里以外的戴公坡砍柴火,是国庆节以后的秋冬季,年年砍,要一年生长期,只有这个时候才合适,才不是一坨叶子。砍了供自家灶眼,其次是卖了钱补贴家用。后母亲听附近邻居劝说,要我读中学去了。一老和雷黑二在家多劳动一年。之后外面来了招工的,一老去了广州铁路局;雷黑二去了株洲一个大厂,我错过机会。后来雷黑二又参军复员回厂,我读初中后知青下放农村,后招工,几个少年朋友彻底告别卢家巷。回到当地时,面貌全非,镇子的范围越来越大,气息由古典变为现代。保存脑壳里的卢家巷,是以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1: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怎么的,发出来,有的地方隔空太多。请求我非常佩服的毛先生,编辑的时候可以稍微把空白大的地方拉紧一点,并对别个多余的字或者错了的标点符号纠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5: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推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4 20: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5 07: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关注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5:10 , Processed in 0.0342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