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8|回复: 3

一封1972年的家书,迟来51年的团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9 08: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30719080226.jpg
微信图片_20230719080240.jpg
这是一个尘封了51年的故事,一封字迹斑驳的发黄信件,历经三代人,从70年代完好留存至今,只因为那份对故土的眷恋。
6月底的一天,沙坪派出所走进一位姓谯的四川籍男子,他手上拿着一封发黄的信件,向民警娓娓道来他的诉求:他想要找到奶奶家乡的亲人。奶奶名叫李桂秀,早在四十年代,因不满家里安排的包办婚姻,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后流转至四川,嫁给了一位常德籍军官,不久便生下了谯某的父亲和叔叔。奶奶离世时,谯某父亲才9岁,如今奶奶和父亲均已离世多年,对于家乡的信息他所知甚少,只能凭着一封发黄的手写信件搜寻点滴关于家乡的线索。
信件是奶奶的外甥——如今已80高龄的杨老写给谯某父亲的,里面详细记载了奶奶共有姐弟四人,其中有一个弟弟名叫李生泮,70年代知青下放至原桃源县芦花公社杏花大队第四生产队。根据信件中唯一记录详细的地址,谯某和妻子从四川来到湖南,走上了寻亲之旅。
他们首先来到桃源县公安局,根据县局相关部门的指引,他们来到了信中的地址——现桃源县沙坪镇。走进沙坪镇派出所,夫妻二人说明来意后,派出所工作人员一开始对他们寻亲的目的持有疑惑。谯某看出了工作人员的顾虑,立马掏出一堆证明身份和工作的证件,并焦急地解释到,因其父亲多年来一直想寻找到娘家的亲人,但因年事已高,子女不在身边,寻亲之旅一直搁浅,直到去年其父亲去世,谯某深感遗憾,于是决定要了却父母的心愿,以慰他们在天之灵。说着说着,夫妻二人的眼眶渐渐红了,泪水在眼眶直打转。
通过核实谯某的身份和来意后,工作人员立即跟村干部取得联系,打听老人的下落。因年代久远,村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几经辗转才联系上村里的一个老干部,其表示曾经确有一位叫李生泮的人,下放几年后便离开了当地。线索一下中断,夫妻二人又提到信中还有一个地名——茶七坪,但这个名字当地人都表示不熟悉。
见此情况,民警只能在人口信息系统中帮助查找李生泮的信息,系统中却显示查无此人。线索再一次中断,“那个年代名字都是口口相传,也许是同音不同字!”民警再一次在同名同姓里面查找,这一次成功了,原来老人的名字是“畔”而不是“泮”。信息显示老人已离世多年,但老人儿媳的身份信息还在,民警立马拨通了老人儿媳的电话。
老人儿媳表示,其公婆在世时,确实向她提起过有一位远在四川的亲人,但具体信息不太清楚,她要去确认一下。夫妻二人坐在派出所户籍室焦急地等待着,不久,老人儿媳的电话打过来了,原来她联系上了写信人杨老,确认了谯某奶奶就是远在四川的亲人,并提供了杨老的联系方式。工作人员立即拨通了杨老的电话,但杨老年事已高,听力不太好,无法听清工作人员的话语。工作人员通过查找杨老儿子的联系方式,并加了杨老儿子的微信,确定信件就是杨老的笔迹,信中的茶七坪就是杨老的地址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确认情况后,工作人员对谯某夫妇如实相告,得到亲人的信息后,夫妻二人眼泪止不住的流淌,工作人员也被眼前的此情此景触动到眼眶湿润了。
谯某拨通了李生畔老人儿媳的电话,得知他们在长沙生活,长沙的亲人立马表示要来接他们团聚,为尽快的与亲人相见,谯某表示立马坐车去长沙认亲。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谯某顺利坐上了开往长沙的大巴车。隔天,谯某给工作人员分享了与亲人的合照,与长沙亲人团聚后,一行人又立马启程沅陵县寻找杨老,并发来了全家团圆的大合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9 09: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封1972年的家书,迟来51年的团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9 09:3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4 15: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感人的回忆,图文并茂的佳作!欣赏学习,只有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41 , Processed in 0.0355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