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守护善德 于 2023-7-20 21:20 编辑
不会远去的怀念
在我的从警生涯中,有一位老警察叫我永远难忘,他就是原德山公安分局副局长汪维汉。 1988年我从武陵区公安局办公室调德山派出所工作,那时,汪局长担任德山派出所所长。我最难忘的就是和他在派出所工作的时光。 汪局长个头不高,瘦,且偏黑。在派出所工作的时候,经常骑“狗狗车”(就是摩托车)上班。在我的心目中,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我很少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八十年代,派出所工作条件很差,我们的办公桌椅很简陋,有一部分还是六十年代打制的,上面标写着“六二年军管会”的字样,办公经费和办案经费肯定是不足的,民警们每月也只有几十元的工资。但当过刑警的汪所长凭着他乐观、吃苦的精神,带着派出所十几号人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我们所几乎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单位,评了先进汪所长就会炖上一钵鸡,弄一桌好菜犒劳大家,惹得兄弟单位的民警们羡慕地对我们说:“嗨,我们到德山学经验,也给炖钵鸡?”我们就不无骄傲地说:“好啊,随时欢迎!” 汪所长是一个可以向他“发脾气”的领导。我当时担任户籍内勤,除了正常办理户口异动,还要办理身份证登记、编码、农转非调查审核等事宜,忙碌异常。而安排协助我工作的一名联防队员因离了婚要照顾小孩,上午九点多来上班,十点多去接小孩,根本不安心工作,我多次指出来他也不改。有一天,我打开办公柜门找资料,正好汪所长从外面进来,我两手捧着户籍卡,抬脚踢紧了柜门。汪所长一看,说:“哎,这小女孩平时性格好,今天好像是有点脾气啊。”他马上了解情况后,到七一机械厂请来了字写得漂亮、性格温和的度朝蓉协助我工作。这事他从来没有责怪过我,多年后我向他提起此事他还说“是我当时没安排好,怎么能怪你呢”,而我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户籍室的工作每年都能拿到武陵区公安局颁发的先进单位奖状。 我们德山派出所位于老码头消防巷。办公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和德山街道办事处在一起,有值班室和户籍室。另一个区域要穿过一条民居的小巷子,是德山消防大队的办公楼,楼内有一间是派出所的内勤室,还有几间是民警的宿舍。我们上班在一起,下了班还是在一起,像普通人家一样,吃饭时到别人家夹一筷子,有空了家长里短的闲扯。也许正因如此,我总觉得汪所长更像一个家长式所长,民警的许多家庭琐事他都管。所里有个民警经常和老婆吵架,汪所长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做调解工作。有一年过春节,派出所杀了一头年猪,汪所长要内勤把猪蹄留下,送给正在坐月子的刘曼丽,猪尾巴就送到了年纪最大的民警聂光舜家中。我那时已跨入大龄青年的行列,他甚至为我的婚事操心,带着我去相亲。天长日久,警营里家的氛围似乎更浓,我们派出所的人在一起就像家人在一起,可以轻松地谈笑,可以推心置腹地倾吐,有时候我们做了错事,汪所长也会目光严厉,举起他撑开的手掌问我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像一个教育孩子的父亲,对于孩子的过错可以高高地举起,再轻轻的放下。 其实,我隐约地知道,汪所长的身世是很苦的,出生贫寒,做过童工,但我很少听他唠叨他受苦的经历,他的身上更多地是拼搏和追求的精神,他总是希望我们工作争先。有一年,武陵区公安局举行基础工作大比武,我和刘曼丽、袁继贵组队出战,为派出所赢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背着三面锦旗回所,他乐得嘴都合不拢。还有一次,局里举办文艺汇演,参演的刘曼丽不慎摔伤,但她还是带着伤痕登台表演,赢得了奖项。事后,汪所长赞许地说:“这就是德山派出所的民警。” 有两件事我不得不提。有一次,一位居民来所里办户口,用恶毒的言语辱骂我,我感到忍无可忍,和她吵了起来。为这事汪所长专门找我谈心,告诉我:千万不要和群众吵架,因为你是一个警察。还有一件事我也无法忘记。那时实行户口农转非政策,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呈报到我们派出所申请农转非的资料有300多份。每到带着家属去医院体检的时候,汪所长都会嘱咐我,对这些家属的态度要和蔼要耐心,因为她们都是可怜的人。 2016年2月29日,汪局长因身患肺癌过世。接到音讯的那一刻,我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汪局长是那样地开朗、幽默,几天前,我还去看他,和他回忆往事,并约好过几天再见。我没想到死神那么快就来光顾他。 如今,几年过去了,我也加入了退休人员的行列,但提起汪局长的名字仍会触动我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部位,让我泪盈满眶。我知道,一位老警察用自己平凡的一生展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我的血液,让我的怀念永远不会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