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回信嘱咐刘伯强在当地认真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毛主席嘱咐刘伯强的信(影印件)
武陵区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向立波同志分别在正扬网和武陵红枫发表的《毛主席给他亲笔写回信》,为我研究”毛泽东与常德“专题提供了珍贵素材。从文中得知,文章内容主要来源于刘伯强所撰《重温毛主席的一封信有感》。感谢武陵区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程忠艺会长和向立波同志又将《重温毛主席的一封信有感》全文拍照截图并整理成文案发我,为我撰写这篇文章提供了方便。
刘伯强的父亲刘修豑和毛主席是同乡、同学、同事。毛主席是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的,刘修豑是第六班的,同一个年级,同时毕业后,毛主席担任一师附小主事,刘修豑受邀教了两年书。
刘伯强同志曾任原常德市(现武陵区)委统战部部长兼政协常务副主席,1989年退休,于2018年3月病逝。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是向立波同志的直接领导。
《重温毛主席的一封信有感》是刘伯强同志199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生100周年撰写的。《重温毛主席的一封信有感》说: “1951年,韶山李耿侯烈士的弟弟李介侯先生到北京看望毛主席,谈了一个晚上的话,毛主席向李问及过去韶山的一些老人,详细问了我父亲的情况。我父亲和毛主席是同乡、同学和同事。毛主席是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的,我父亲是第六班的,同一个年级,同时毕业。毛主席在一师毕业后,即担任了两年一师附小的主事(即校长),并邀我父亲在附小教了两年书。主席听到我父亲已于1947年去世时,他老人家好久没有说话,表示了深深的怀念,并惋惜地说:“修豑(我父亲的名字)还在就好了。”李介侯回韶山后,马上到我家里,把主席问及我父亲及关怀我们兄弟姐妹的情况告诉我们,顿时我们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温暖。李介侯先生对我姐姐说,最近我还会去北京,你们是否给主席写封问安和感谢的信。这样,我们就写了封信,请李介侯带给主席,信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向主席问安,二是汇报我们的情况,三是请示主席,我和弟弟是继续工作,还是继续读书?主席接到信后,只隔五天时间就亲自回信信说:“介侯兄:承你转来刘伯强刘德三二位的信收到了,请你转告他们,在当地认真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祝好!毛泽东 一九五一年八月十日。 “这给我和弟弟极大鼓舞和深刻教诲,使我们终生难忘。从此,我把‘认真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当作座右铭。四十多年来,我基本上实践了他老人家的教导,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希望,我深深地怀念他老人家。今后,我还要以此教育我们的后代,认真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向立波同志是武陵区政协提案委原主任。他在《毛主席给他亲笔写回信》说这样评价他的老领导:几十年来, 他牢记主席教导,认真工作,努力工作,工作上高要求,生活上低标准,廉洁奉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可贵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他对工作讲究细致,追求完美。他工作作风严谨,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他从不呵斥下属,既使下属做错了也是和颜悦色的善意指出。他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无微不至。他平易近人,是一位清澈而透明的人。他不仅自己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 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力求尽善尽美;而且对部下要求十分严格。他生活朴素,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从没看见他穿西装、扎领带,甚至连皮鞋都没见穿过。常年穿一身很旧的中山装,脚穿一双布鞋,活脱脱就像一位上世纪老少边穷地区的村干部。 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的《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
为了真实了解毛主席这封信,我终于有幸在孔夫子旧书店淘到一本《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该书共收集毛主席书信95封,毛主席于1949年11月17日、1951年4月2日、6月23日、8月10日、1951年11月18日给李介侯共五次回信。嘱咐刘伯强兄弟“在当地认真学习,在工作中学习”这封信是第四封回信。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韶山老家致信毛主席的亲朋故旧一时间多了起来,有表示祝贺的,有畅叙旧谊的,有反映情况的。还有些人想要沾毛泽东的光,找一份好工作。毛泽东特别念旧情、念亲情、念友情,百忙之中亲笔写了不少回信,既有温情,又讲原则。 老家来信中,要求安排工作、读书或者来北京的诉求最多,毛主席同样像嘱咐刘伯强兄弟那样,勉励他们安心本地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如他对远房叔父毛贻华说:“工作事尚望就近设法解决”;对表兄文涧泉说:“宜在湖南就近解决工作问题,不宜远游,弟亦未便直接为他作介”;对远房叔祖父毛春轩说:“诸位均宜在家工作”;对表兄文南松说:“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对元配罗氏的堂兄罗石泉说:“在地方上做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较为适宜”;对私塾同学郭梓材说:“吾兄工作问题,还以就当地熟悉吾兄情况的人筹谋解决,较为适宜”;对烈士梁泽南之女、毛泽建养女陈国生说:“望你在湖南设法求得工作。” 通读毛主席致韶山亲友的书信,管中窥豹,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亲友情怀和崇高风范而深深感动。
注释: 刘伯强,1930年生,湖南韶山市如意乡杨营村人,当时在常德市总工会工作。 刘德三,现名刘先瑞,刘伯强的胞弟,当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五十五军当兵。 李耿侯(1889——1928),原名勋铭,又名谷。1889年11月27日生,韶山市韶山乡韶北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湘潭(韶山)特别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中共湘潭(韶山)特别区委组织委员、韶山农民自卫军负责人。与毛福轩、毛新梅、钟志申、庞叔侃是第一届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早的五位成员,人称"韶山五杰"。1927年"马日事变"后,韶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李耿侯奉命去常宁水囗山参加工人武装起义,并随队伍上井冈山参加了红军,转战湘赣边界。后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 李介侯(1899—1971),湖南韶山市韶山乡韶北村人,早年毕业于湖南机械专门学校,当时在长沙经商,后在北京中国进出口公司机械科、外贸部进出口机械总公司工作。 李介侯的父亲漱清(1874—1957),乡村教师,毛泽东在乡时,常去他家看书、请教。大革命时期曾去广州协助毛泽东主办《政治周报》,后在湖南省农民协会清理逆产委员会工作。马日事变后返乡,继续指教。建国后,任湖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官员。
资料来源: 《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重温毛主席的一封信有感》(刘伯强撰) 《毛主席给他亲笔写回信》(向立波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