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9|回复: 7

158、1948年塔山阻击战,他大放异彩,蒋介石感叹:三个军也没打败他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0 18: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8、1948年塔山阻击战,他大放异彩,蒋介石感叹:三个军也没打败他啊


    说到辽沈战役,我们总能想到塔山阻击战,在那场阻击战中,我国有一位铁血名将脱颖而出,人称“塔山猛虎”,他就是林彪眼中的爱将,被誉为“小库图佐夫”的胡奇才中将。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胡奇才中将的风采,看看这位四野虎将是如何诞生的。1914年9月,在湖北红安的一户贫穷的农民人家,降生了一名男婴,取名为胡其财,也就是后来的胡奇才。胡奇才的父亲是一位佃农,专门负责给地主家种田,以及经营一家小豆腐磨坊,日子过得十分辛苦。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的佃农不仅日子过得苦,还时常会受到地主的剥削和欺负,胡奇才的父亲也不例外。他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最后发现还是没有攒到钱,眼看孩子越长越大,到了该读书的年纪,可家里却拿不出学费。无奈之下,胡奇才的父亲只好向地主家借钱,通过这种办法,把胡奇才送进了学堂读书。小时候胡奇才就十分懂事,知道父亲供他念书不容易,所以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他都会挑着豆腐,走街串巷进行贩卖。在学堂读书的那段时间,胡奇才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当时他的启蒙老师是一位共产党员,经常会给胡奇才等学生讲一些关于革命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胡奇才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在老师的影响下,胡奇才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共产主义,以及我们为什么要革命,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便结束了。
    1929年,老师被捕,他受尽了敌人的折磨,最后惨遭杀害。这一幕幕深深刺痛着胡奇才,他很愤怒,在心底暗下决心,他将来要像老师一样,成为一个共产党员,带着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老师走后,胡奇才便加入了当地的少先队,那个时候,少先队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到村子附近的山坡上站岗放哨。一天,正在放哨的胡奇才听别人说红军正在扩兵,很多有志青年都加入了其中。听到这里,胡奇才立刻跑回家,将自己想要参军的想法告诉给了父亲,父亲听到后,极力反对,他对胡奇才说:“如今你的祖父越来越年迈,家里还有一个生病的哥哥需要照顾,两个妹妹年纪尚小,你走了,这个家里谁来照顾?”听了父亲的一番话,胡奇才低下了头,默默回到房间。那天晚上,他想了很多,最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红军,因为如果所有人都不参军,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一个头?
    第二天,胡奇才辞别父亲,带着两个番薯,跑了五十多里山路,最后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的驻地。他听别人说,一般肩上挂着盒子枪的人,就是红军的首领,于是很快,他便找到了团长王树声,要求加入红军。王树声细细打量着胡奇才,看着眼前这个又矮又瘦的小娃娃,他摇了摇头说:“小朋友,你现在年纪还很小,等长大一点再来吧!”听到王树声的话,胡奇才立刻就急了,他大声说道:“我已经不小了,10岁那年,我就一个人担着豆腐到各个地方进行贩卖,有时候路上遇到土匪,我都可以随机应变,也算是一个走南闯北的人了,你就答应收下我吧,要是你不答应,我就不走。”
    看着眼前这个稚气未脱,带点倔强的小朋友,王树声只好答应让他加入红军,这次的决定无疑非常正确,胡奇才在后来的日子里,证明了自己是一块好料子。
    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光荣加入了共产党,还在入伍不久后参加了罗山战役。罗山城的城墙又高又厚,在那些城墙上,还布有上中下三层射击阵地,城头每隔两米便出现一盏明亮的油灯,一字排开,一共十二盏。
    这些油灯将城头照得如同白昼,想要冲上城头,就必须将那些油灯全部熄灭。当时胡奇才所在的队伍负责攻打南门,看着不远处明亮的城头,连长王宏坤对身边的战士说:“谁有把握将那些油灯打灭?”战士们都低下了头,这时,胡奇才站了出来,他大声说道:“我来!”说完后,只见他拿起手中的枪,瞄准城头,一连十二枪,弹无虚发,一时间枪响灯灭,城头陷入一片黑暗中。
    这时,战士们抓住时机,一个个脚踩云梯,登上城头,走在最前面的就是胡奇才,他手里拿着一把大刀,狠狠向敌人砍去,为后面上来的战士们清出一条道路。战士们看着如此勇猛的胡奇才,个个备受感染,拿起手中的武器,向敌人进攻。这场战斗结束后,胡奇才受到了连长的表扬,当时战友们还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叫做“胡大胆”。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奇才的战功越来越显赫,他渐渐从一个普通士兵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到最后成了一个初级指挥官。战场上,他勇猛无比,是很多战士学习的榜样。
    其实,胡奇才不仅作战勇猛,他还很擅长指挥战斗,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
    1938年,日军侵占了临朐(qú),随即又占领了冶源,他们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直到抗日战争后期,临朐、冶源等地的日军才被打跑。
    1945年6月19日,八路军解放了七贤村,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冶源,因为只要攻克了冶源,临朐将会失去一道重要的屏障,到时候再攻打临朐,将会变得易如反掌,因此,八路军鲁中军区对攻打冶源十分重视。
    他们在经过精心考虑之后,决定派出胡奇才到冶源指挥战斗,务必一举拿下冶源。当时驻扎在冶源的是伪军潘树勋的一个中队,大概有300多号人,在得知胡奇才将要派兵来攻打他们的时候,伪军潘树勋立刻向临朐县的日军求援。
    其实胡奇才早就料到潘树勋会向日军求援,所以他也做好了准备,打算来个围点打援,一举攻下冶源。1945年6月20日,日军收到潘树勋的求援后,便立即派出中队长日高,让他带领三十多名日军前往支援。21日凌晨,日高带着三十多名日军以及300多名伪军支援冶源,在距离冶源两公里的一个小河边,他们遭遇到八路军的攻击。
    当时,胡奇才和八路军战士隐藏在河边的草丛中,等那三十多名日军全部都走在桥中间的时候,胡奇才大喊一声:“开始战斗。”只见,一阵火光闪过,伴随着“突突”的巨响声,河面激起一朵朵水花。
    战斗持续了一会儿,桥上的三十多名日军全部被消灭,而早已过河的伪军见状,瞬间吓破了胆,想要逃离这个地方,但胡奇才怎么会给他们机会呢?他带领战士们从草丛里跳了出来,追击正在逃亡的伪军。
    没过多久,胡奇才就将这些日军和伪军全部消灭了,等回到桥边的时候,他才发现有一名翻译官正躲在桥底瑟瑟发抖,毫无疑问,这名翻译官成了俘虏。消灭这些援军后,胡奇才便带着队伍来到了冶源,那个时候天空下着雨,胡奇才赶紧命令战士冒雨进攻冶源,同时他找到在桥底俘虏的翻译官,让他对冶源的敌人喊话,就这样,他们瓦解了冶源之敌的士气。随着战斗持续进行,敌人的防御工事最终被八路军攻破,一番激战后,冶源的敌人全部都被消灭了。虽然这场战斗规模不是很大,但却是围点打援的经典示范,意义重大。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集结了10万大军,对辽东地区大举进攻,想要攻破解放军在东北建立的根据地。
    那个时候,蒋介石派出了他的得意门生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上任后,就打算兵分三路,集中兵力攻打南满军,南满军区就是辽东军区,当时的司令员是肖华。当他得知杜聿明的计划后,就立即通报给第四纵队,命令第四纵队执行这次歼敌的任务。
    第四纵队的司令员就是胡奇才,胡奇才收到这个命令后,顿时感觉压力巨大,因为当时杜聿明手中有八个师,而胡奇才手中只有三个师,兵力上悬殊巨大,想要取胜,须得花费一番心思。
    由于战情紧张,胡奇才立刻找来了他的搭档彭嘉庆,他将上级的命令及双方的兵力告知彭嘉庆,彭嘉庆听后,笑着说:“这个应该难不倒你吧,难道你忘记了当初罗荣桓是怎么夸奖你的吗?”
    听到彭嘉庆的话后,胡奇才想到了当初在山东军区时的场景,那个时候他们总结出一套作战方案,有许多的作战经验可以借鉴,想着想着,胡奇才茅塞顿开,大呼一句:“对啊,现在就是战场发生了变化,我们完全可以参照以前的方法来打啊。”
    说完这句后,胡奇才接着又说:“他们兵分三路,我们完全可以集中攻打他们的一路。”想清楚这一点后,胡奇才对这次任务也是信心满满,不过,具体先攻击哪一路,还要开会做决定。
    10月20日的晚上,第四纵队在通远堡召开了会议,会议上,胡奇才先是和大家讨论了敌情,然后再商议首先进攻的对象,最后大家一致决定,集中兵力对付敌人的二十五师。
    二十五师是这些敌人中最为精锐的一支,有着“千里驹”的称号,据说以前还到过缅甸作战,对付起来会比较困难。然而事情也不算糟糕,因为胡奇才等人从情报人员那里得知,二十五师原来的师长在本溪作战时负伤,现在处于休养的状态,于是蒋介石便让李正谊担任二十五师的师长。
    这个新上任的李正谊原来是二师的副师长,他和杜聿明是老乡,得到调令后,李正谊便更加想要讨好杜聿明,通过杜聿明往上爬,最后坐上军长的位置。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李正谊求功心切,一心想要抢占头功,所以他行军的速度也比其他师更快一些。
    通过大家的分析,最后决定利用李正谊求功心切的心思,布置一个口袋阵,等着他带领二十五师往里面钻。不过布置口袋阵的地点也是需要进行一番考量的。  
    胡奇才带着众人来到地图面前,指着一处名为新开岭的地方说:“我觉得这个地方就很不错,易守难攻,适合布置口袋阵。”其他人听到后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彭嘉庆说:“我们还可以先在赛马集消耗敌人的实力,造成溃逃的假象,把敌人引诱到新开岭。”
    说完后,胡奇才看向众人,问道:“大家还有其他的建议吗?”众人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其他的建议,于是胡奇才正式敲定这项计划,宣布会议结束。
    等这项计划得到上级的批准后,战斗也就随之发生。那天晚上,胡奇才命令十一师战士前往赛马集,向国民党守军发起了进攻,并迅速占领了赛马集,李正谊听到枪声后,立即带领二十五师前往支援。
    胡奇才命令十一师的战士佯装攻击,并特意让出几个地方,将李正谊等人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战斗持续了一会儿,十一师开始撤离,李正谊看到后,赶紧命令二十五师追击。在追击的过程中,李正谊还得知胡奇才就在前方,这对李正谊来说,简直是最好的消息,因为他正愁没有立功的机会,胡奇才的出现,正好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当然,这一切都是事先设计好的,立功的机会没有,只有一个陷阱。
    当李正谊即将进入新开岭的时候,他身边的副师长段培德说:“师座,这也许只是共军的陷阱,目的就是引诱我们,万不可轻敌上当啊!”李正谊听到后,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不过他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向杜聿明发电,询问是否撤退。
    半个小时后,杜聿明发来了回电,支持他继续出兵,不要撤退,这正合李正谊的本意,于是他立即下令,进入新开岭。一旁的段培德看到后,也不好再说什么。就这样,二十五师在李正谊的带领下,进入了新开岭。等他们进入新开岭后,发现这里并没有解放军,只有以前日军留下的碉堡遍布四周。
    不祥的预感涌上李正谊的大脑,这时,一旁的副师长对李正谊说:“不好了,师座,我们已经落入共军的陷阱中了。”李正谊听到后,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吼道:“你这个乌鸦嘴,千万不要乱说。”话音刚落,四周的碉堡就喷出一道道火舌,将李正谊等人全部包围起来,没有办法,李正谊只好收缩队形,等待支援。很快,求援消息就发布出去,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回复,说是派来了三个师支援,现在正全速赶往新开岭。那天晚上,李正谊战战兢兢,一夜未睡,他开始有些后悔没有听段培德的劝阻,现在只希望援兵能快点到达。
    第二天早上,胡奇才等战士个个精神抖擞,和李正谊等人的颓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早饭过后,胡奇才率领战士们发起攻击,将二十五师这支“千里驹”击败,从此,“千里驹”销声匿迹,不复存在。
    这场战斗,是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首次歼灭敌人一整个师的先例,具有重大意义,而胡奇才在这场战斗中脱颖而出,受到了上级乃至敌人的特别关注。
    随着新开岭战役的结束,胡奇才上了蒋介石的黑名单,他在纸上反反复复写下胡奇才这三个字,可谓是恨得牙痒痒。于是,蒋介石决定派军统特务暗杀胡奇才。那天,他将军统头子毛人凤找来,秘密吩咐他安排几名杀手,将胡奇才残忍杀害。收到命令后,毛人凤赶紧物色人选,当时他找到两个人,一个叫做段云鹏,绰号“云里飞”,这个段云鹏轻功了得,飞檐走壁,号称从不失手。另一个人叫做许尔路,绰号“刀刀红”,善变化,懂戏法,是京津一带有名的大侠。这两个人接受任务后,携带好装备赶往了大连。
    当时胡奇才因为头痛的毛病发作,请假前往大连休息养伤,养好伤后,根据上级的安排,胡奇才需要返回战场,然而就在返回战场的路上,段云鹏,许尔路等人动手了。当时,胡奇才先是从大连坐船到平壤,然后从平壤乘坐列车去哈尔滨,列车行进到中途的时候停下来加一列车厢。那个时候,经过一路跋涉的胡奇才四肢酸痛,便想着下车走动一下,警卫员梁武刚看到胡奇才下车后,也跟着一起下车,因为他要时刻保护胡奇才的安全。走动一会儿后,警卫员梁武刚说自己想去上厕所,胡奇才点了点头,告诉他要快去快回,那时候因为天气寒冷,胡奇才还将自己的大衣披在了梁武刚的身上。可是等了很久,眼看列车快要发动的时候,胡奇才跑到厕所寻找梁武刚,这时厕所已经围满了人,不好的念头涌上胡奇才的心头,他加快脚步,挤进人群,发现梁武刚已经躺在一片血泊中。
    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梁武刚是被人暗杀的,本来这两个人是来暗杀胡奇才的,没想到梁武刚却替胡奇才挡过了这一劫。胡奇才得知后,非常痛心,他说:“小梁是替我而死的,我一定要为他报仇。”
    新开岭战役结束一年多后,辽沈战役便全面爆发了,锦州作为辽沈战役的重中之重,其得失直接影响着整个东北的大局,毛主席看到了这一点,蒋介石同样也看到了这一点。
    所以,蒋介石还特意派来援兵支援锦州,那个时候,援兵主要来源地有二,其一就是距离锦州二十多公里的锦西。在锦西和锦州中间,有个叫做塔山的地方,是两地来往的必经之地。
    早在布置锦州工事的时候,毛主席就特别强调了塔山的重要性,如果能守住塔山,那么拿下锦州的几率将会提高很多。
    大战在即,上级命令胡奇才赶到塔山指挥战斗,刚一到塔山,胡奇才就发现了此地的防御工事并不全面,于是他赶紧命令战士修建工事,等工事修建好了后,胡奇才还特意找来了大炮,检测工事是否过关。
    做好这些准备后,胡奇才又发现塔山的山势不好,如果直接在这里设置防御,那么他们将完全暴露在国民党的视野中。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后,胡奇才赶紧改变了防御布置,建成了一条新的防线。很快,塔山阻击战就打响。当时,国民党援军先是对我方阵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双方展开了一场炮兵之间的战斗,由于我方阵地设置巧妙,国民党的火炮不能很好发挥出作用,于是他们便暂时停下了火炮的攻击,让战士冲锋。第一轮攻击一共持续了两天两夜,战士们死守阵地,不放过任何一个敌人,到了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刻,双方甚至还展开了白刃战。由于我方防守实在太过于严密,国民党不得不改变进攻策略,经过一天的休整后,国民党打算采用人海战术,而我方也趁着这次休整,抢修工事,对阵地进行改良。不管国民党如何进攻,始终没有突破防线,胡奇才带领的这些战士,就像是一根根钉子,牢牢钉在塔山。
    面对我军的防御,蒋介石也不由得发出感叹:“三个军也没打败他啊!”
    1948年10月15日,锦州得到了解放,东北的国民党只能无奈溃逃。胡奇才也因为在塔山阻击战上大放异彩,被人称为“塔山猛虎”。毫无疑问,这是属于胡奇才的高光时刻。
    1955年,在我国第一次授衔仪式上,胡奇才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他的赞扬和认可。老年时期的胡奇才,经常会想到塔山阻击战,想到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士,他曾经和那些战士们约定好,将来要一起葬在塔山。1997年7月3日,胡奇才离开了我们,他的家人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他葬在了塔山,这是一份约定,一份他和战士们一起守卫塔山的约定。这就是胡奇才的精彩人生,让人感慨万千,我们美好的生活和安定的国家,都是他们用血和生命换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0 1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辽沈战役,我们总能想到塔山阻击战,在那场阻击战中,我国有一位铁血名将脱颖而出,人称“塔山猛虎”,他就是林彪眼中的爱将,被誉为“小库图佐夫”的胡奇才中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1 01:2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美文为英雄大略喝彩为老师美篇奌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1 07: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淑娥 发表于 2023-8-11 01:26
读美文为英雄大略喝彩为老师美篇奌赞!

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1 08: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1 08: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惠凡 发表于 2023-8-11 08:14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点赞👍。

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1 08: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55年,在我国第一次授衔仪式上,胡奇才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他的赞扬和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1 10: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巧中 发表于 2023-8-11 08:33
1955年,在我国第一次授衔仪式上,胡奇才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他的赞扬和认可。

谢谢发展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6:21 , Processed in 0.0396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