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3-8-14 11:16 编辑
醉入田家去 放歌沃野中 一一致敬频写风流的周家店镇吟坛草根
萧竹韵
周家店镇樊溪诗社2006年成立至今,走过了17个春秋。这里活跃着一群草根文友、泥腿诗人。刘光祥、王子琪、尤万鹏、陈国建、王凤兰、孙子文、张年冬、后正春、李文良、沈正明、沈文、蓝天白云、周志、汪惟富……,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个团队乃镇中文曲骄子,大多是60或70岁以上的农民,有的高龄耄耋。他们以诗寄情、以诗言志、以诗颂农、以诗养老,用热心热肠热忱,写好山好水好人,尽情地发挥余热。在采编19辑共24200册《樊溪》的过程中,大家伙儿日夜精心收录、修改、校对诗苑、文园、艺廊三大版块中的诗词、文章、对联、歌曲、书法、篆刻、剪纸、图片等等,团结务实、勤学肯干、能写会编,达到废寝忘餐的程度与随缘无我的境界,可谓艺臻品高。经过他们的积极努力,樊溪诗社成为全市乡镇第一家注册登记的合法诗社;《樊溪》杂志成为常德农村第一部以诗词为主的综合性书刊;诗教创先的开展,使得周家店镇成为全国第十、湖南第一个乡镇级“中华诗词之乡”。他们心系诗社,醉卧芳丛,行吟周士,放歌樊溪,为弘扬国粹繁荣文化积极耕耘,为助力发展振兴农村默默奉献,得到乡民认可,受到镇里尊重,许多诗友被评为“书香门第”、“诗词之星”。有诗曰:“人文周士倡文明,诗社樊溪靓鼎城。振藻扬葩承楚韵,风骚独领仰农根。”
“周士儿郎砥砺行,成城众志走阳澄。湖中捉鳖精神振,浪里擒龙势气腾。催战鼓,举红缨,万人合掌化雷霆。擂台竞技风骚领,荣膺全区第一名。” 这是今年端午节鼎城阳明湖龙舟大赛周家店镇夺冠后,诗友们以《鹧鸪天》词牌的纷纷唱和与祝贺。他们还将近30首唱和制成美篇发布,乡亲游子们见帖纷纷转发,一周的阅读量竟然达到13000人次,极大地振奋了全镇干群振兴“三农”的激情。每当面临此类情形或全镇性重大活动,这群农村草根总是及时吟诗作赋,拍照发帖,讴歌经济发展,助力文化中兴,成果累累。2012年6月12日,在中国常德·第六届诗人节开幕式上,周家店镇被授予湖南“诗词之乡”;7月18日又被中华诗词学会批准为全国“中华诗词之乡”。个中草根诗人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中华诗坛赋予的最高回报。正如社长刘光祥所吟:“春秋每度发嘤鸣,喜得樊溪植兰蘅。三百诗人泥土蕴,十分春色匠心成。润物无声弘国粹,高歌有捷助繁腾。周士吟坛弘大雅,飞花令里总传馨。”
周家店的草根诗友都是土生土长的,他们的作品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田园风味。团垱坪村老支书王子琪就过年做印花粑粑写了一首《竹枝词》:“吩咐老妈旺火烧,呼来童叟打年糕。坯条恰似银蛇舞,只用手搓不用刀。”形象化的诗句赢得村民拍手叫绝。在荷花村年丰垸夏家汊有一棵百年老杨巍立桥头,大家以七律《万福桥头一棵杨》为题唱和。孙子文先生如是写道:“躬身无意笑槐桑,曲直心明辨莠良。冠盖桥头姿曼妙,蝉鸣叶底韵铿锵。婀娜丽岸每增色,絮语飞花总向阳。比翼栖枝何寂寞,年丰垸里诉衷肠。”沧桑感叹中勾起人们许多美好回忆进而乡愁满满,读来回味无穷。“久旱人难受,长晴百业伤。昨宵打瓦又敲窗。好雨知时半夜降沅江。/五谷盈畴满,溪流濯足长。丰年醉了我歧黄。村北村南遍是稻花香。”这是瓦屋垱村郎中张年冬写的《南歌子·夏夜喜雨》,很接地气,表达了村民盼望和夜得夏雨的喜悦,个中对雨声的形容维妙维肖。
建社以来,周家店诗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致敬,结下了深厚友情。尽管因工作有时小有不快,但很快便以诗词唱和等方形化解。尤万鹏与王子琪二位少同窗,壮同业,老同社,诗同写、刊同编、奖同获,晚景共娱,友情非同一般。今年四月,值万鹏先生90高龄之际,84岁的子琪先生以《水调歌头·敬庆挚友尤万鹏老先生耄耋高龄》祝贺: “翁福如东海,鹤寿比南山。九旬岁月,穷经通典誉时贤。坚执金融立业,更喜儿孙绕膝,四世满堂欢。前院营柑果,宅后辟财源。/兴诗社,《春秋》著,续长篇。《诗词专辑》,筆下泉涌莫轻谈。历览《湖湘民俗》,广集《民间小唱》,丽语颂尧天。荣授书香第,朗照步高端。”
尤万鹏先生亦随即《水调歌头·步韵奉和祝贺王子琪老先生耄耋高龄》唱和:“华贵三槐耀,福寿九重天。德高望重,生日拜谢话从前。曾任基层要职,启迪儿孙报国,携笔戍边关。四室同堂乐,美誉冠群贤。/淡名利,无奢欲,恋田园。光兴文化,吟苑主审十多年。荣授书香门第,独获诗星特奖,耋耄续华篇。专集藏经典,风范永流传。” 在周家店镇被传为佳话。
李文良先生以《南歌子·喜见《樊溪》几元老泼墨》颂之:“雅士情难冷,众贤德自清。松风鹤影伴延龄,流水高山唱和祝杯倾。/才德昭浮世,诗书集大成。超然宠辱不须惊,写就丹心传诵作真经。” 恰到好处地做了一个小结,不但为樊溪草根的人文情怀和诗意人生画上圆满句号,还激励后昆吸纳前辈营养,继往开来,把文化自信自强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