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47|回复: 19

生活就是进退有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8 10:3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就是进退有序(随笔)
文/袁清香

       进退有序,人生智慧。
     “进退有度三秋树,通达人生二月花”。“进”是历史的车轮,永远向着前方驶去。“退”是人生大智慧,是明智的抉择。进退两相和,通达美人生。掌握进与退的尺度,面对各种挑战便会游刃有余。以进为退,以退为进,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
  
   一
   第一次接触进退有序并有所思考,是从目睹了母亲和队里的人一起干活时开始的。那是我读四年级的某天下午,我背着妈妈给我缝的黄色书包,和小伙伴高兴回家。老远,便听到有声音从生产队的大晒场发出,那声音在大山里回荡,整齐划一。有大雁在上空列队盘旋看究竟,有飞鸟歇在树梢叫着凑热闹。那阵势完全可以用威武、雄壮、霸气来形容,远在数百米远却很是清晰明了。我和小伙伴边说话边往大晒场走去。越走近,声音越大。原来是妈妈和生产队里的人一起正在打油菜。他们用的工具都是自己做的——连枷。
   “连枷”,是曾经的粮食脱粒工具。有地方说“吊锤子”,也有的说“背子”,是根据当地的材料自取,老百姓自己做成。或用竹片、或用黄荆木棍、或用土荆木棍、或用茶树木棍等,五至七根,火烧编成枷,一端装横轴,能活动旋转,不紧不松,用长竹棍做手柄,通过转轴,然后拍击粮食作物,达到脱粒的目的。
   只见队里的人面对面站成两排,男女各一排,每排八个人,排与排大概三四米的距离,每排人的间距大概一米左右。那时,刚看过《红色娘子军》不久,妇女半边天。我便把这排女人,很自然地与娘子军连在一起。娘子军将连枷高高举起的时候,对面的男子已经将连枷重重落下;然后娘子军将连枷重重落下的时候,对面的男子又高高地举起。无论男女,举起的连枷在空中像一条直线,同时划成弧线落下,很壮观。一上一下很有节奏,八个人,同节拍,像鼓点一样同时打在油菜上,娘子军落下的声音一点也不输男子,同样清脆震耳。连枷每每落下,油菜粒争先恐后窸窸窣窣从夹角里欢快蹦出,拥挤地滚落在一起。
   为了等妈妈一同回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远远地站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我的眼睛跟着他们的连枷上下移动。看着看着,我惊奇地发现他们都是一边打一边在慢慢移动着脚步。移动的步伐根据击打油菜夹角散落油菜粒的速度来定,我为有这个发现而感到高兴。见娘子军这排人边打边往后退,对面的男子则是边打边进。他们的节拍、他们进退的速度都是有序地进行着。直到所有的油菜打完一遍,然后来几人用扬叉将油菜渣一边抖动一边彻底翻个。反过来发现先前在底部的还有一些夹角没被打开。他们又像先前一样开始打。这次是娘子军这排的人前进,男人们后退,依顺序,油菜渣上每个夹角也不放过,保证颗粒归仓。直到这一面全部依顺序打完。最后用扬叉叉开粗渣,用耙子掀开空夹角,用筛子筛出油菜粒,用风车车出其中的灰,最末尾便是小巧玲珑的黑粒油菜籽了。吃油不容易啊,栽种管理已经耗费了不少心血,收割后都还有这么多的工序,还要晒干后再到榨油坊,才炸出了香喷喷的菜籽油。
   这精彩的场景,不亚于进行了一场盛大的丰收鼓乐会,演员是队里的人,观众也是队里的社员,外加几个放学回家的学生。
   我看着妈妈他们进退的脚步,歪着头思考,这排进那排退,这排退那排进,然后将事情做圆满。我总感觉其中有些什么我说不出的道理,应该还蕴藏着一些我当时还无法理解的知识在里面。
  
   二
   回到家,我带着疑问问妈妈:“妈,我们同学一起做操,有人喊着口令,才有整齐的动作,而你们没人指挥,八个人同上同下,都落在同一个节点上,只听到一个响声。关键是一边打一边移动,这排进那排退,不乱节奏,不乱间距,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大学问?我不明白妈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妈妈说:“不错啊,我们打油菜你都能看出一些问题。大道理我也说不出,我们都是心领神会的,不用人指挥,只要能举起连枷,能顺利转动连枷,一看就会。打油菜,是依顺序进行的,乱了顺序就会打不干净。丫头,你要记住,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都是要进退有序,才方得始终。你以后自己慢慢思考就会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
   妈妈说她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我觉得是谦虚的说法。她能将这道理正确地应用到实践中,来引导我,教导我,改变我,已经是我很崇拜的妈妈了,我为有这么能干的妈妈而骄傲。
   后来,我经常会想起妈妈说的“进退有序”这句话,并在实践中应用。
   不久,语文老师给我们讲“六尺巷”的故事。完了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受到了什么启发?”说法各有千秋。我当时就联想起妈妈说的“进退有序”,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我大脑里就是蹦出了这个“退”,让出的三尺就是“退”,这个“退”有着大智慧。我举手回答了问题,说:“因为退让,而感动对方,他也让出三尺,成了‘六尺巷’千古美谈。”老师当时表扬了我,说我会思考问题,并且回答很正确。我回家将这个故事说给妈妈听,妈妈当时是一阵感动,说:“这是个好例子,你多说给人听,咱们日后都把‘六尺巷’当尺子,经常拿出来量一量,肯定会少了矛盾,多了和谐。”
   不久,我又听说了临村发生的一件事,觉得也与“进退有序”有关。
   邻村一个大伯,为了让一家人早日过上好日子。白天里在生产队努力干活,晚上他独自一人,要么是下河捕鱼,要么是半夜起床在月亮底下砍柴,预备着卖钱。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休息时间被剥夺了不少。砍柴的地方山高坡陡,多悬崖和石头。一次,他凌晨借着月光砍了柴挑回家,天才蒙蒙亮,在半山的陡坡路上,精神一恍惚,一脚踩空,重心不稳,人往坡下滚,掉落在一个深沟里,沟里有大石头,柴压人身,直接摔在石头上,坐骨神经断裂,手臂骨折。卧床了很久,再也干不了重活。
   妈妈时常拿这事做例子告诉我们,说他是只知道拼命干活,休息太少的缘故。那样干,铁打的身体也会受不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我立马又想起妈妈说的“进退有序”的话,我感觉又明白了一些道理。我揣摩,这大伯是没想清楚“干活是进,休息是退”的道理。他急于求成,一味地竭尽心力,劳身伤财了。没想到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的重要性。
   毛主席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越是繁忙,越要克服不善于休息的困难。”休息,是暂时的“退”,是为了下一步“进”得更大更快。“退”是一种不疾不徐、掌握节奏的处世风格。上面的大伯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只是一味地求“进”,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三
   后来,渐渐知道,人生路上,一味求“进”,未免激进;一味知“退”,又太过懦弱,二者皆不可取,都属于极端的行为。只有进退得当,进退相济,才能豁达。善于“进”的人,有着充满青春活力和勇于攀登的勇气,永远都在朝着心中的梦想跋涉前行。“退”是看得清时局时势,暂时隐忍、冷静避让来缓冲矛盾,是柔和理智的动作,是及时止损、善于转身的人生智慧。
   我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说过的话,我常记心间。我也经常用“进退有序”来劝慰自己,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压力山大,我当如何调整自己的作息,调整自己的心态,劳逸结合,在保重自己身体的前提下,将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又要让自己的读书写作等爱好正常进行,我就用“进退”两个字来思考。
   人生的路,是正在进行时,是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不能因为“进”,而不管不顾,瞎冲猛撞;也不能因他人的负面因素而影响自己,从而畏手畏脚止步不前。既要敢于创新,又要懂得迂回,才会一步一步踏稳前行。
   “进退有序”是个开动脑筋的话题,我当时刻提醒自己,告诫自己,尽可能做到笑看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8 11: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路上,一味求“进”,未免激进;一味知“退”,又太过懦弱,二者皆不可取,都属于极端的行为。只有进退得当,进退相济,才能豁达。善于“进”的人,有着充满青春活力和勇于攀登的勇气,永远都在朝着心中的梦想跋涉前行。“退”是看得清时局时势,暂时隐忍、冷静避让来缓冲矛盾,是柔和理智的动作,是及时止损、善于转身的人生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8 11: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美文,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8 12: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大道理,很深刻,值得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8 13:3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23-8-18 11:34
人生路上,一味求“进”,未免激进;一味知“退”,又太过懦弱,二者皆不可取,都属于极端的行为。只有进退 ...

谢谢老师,祝老师秋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8 13:3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守护善德 发表于 2023-8-18 12:51
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大道理,很深刻,值得回味

谢谢老师鼓励和支持,祝福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8 14:23: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感佩才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8 14:3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光荣 发表于 2023-8-18 14:23
欣赏美文,感佩才情!

谢谢老师鼓励和支持!祝福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8 16: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清香 发表于 2023-8-18 13:38
谢谢老师,祝老师秋安!

好文啊!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8 16: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为袁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02:52 , Processed in 0.0337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