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977|回复: 3

民安碈(珉)的文化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0 14: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龙2023 于 2023-8-23 06:38 编辑

民安碈(珉)的文化内涵


    民安碈是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东边的一条排灌渠道,也是西洞庭管理区与鼎城区蒿子港镇和十美堂镇的分界线。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民安碈的排灌功能逐渐被替代,渠道内长满了湘莲。西岸西洞庭管理区人都是1955年建西洞庭农场之后招工来的,北岸过去因为地处洞庭湖腹地,是荒湖,人烟稀少,现有居民也是近几十年逐步移民来的。所以,明安碈一带的历史文化被民安碈的荷叶、荷花、湘莲之下的水淹着,被民安碈两旁的公路压着,不被渠道两岸人知晓。
   一、“碈”字,湖南人的读音值得斟酌
   西洞庭管理区一、二、三代农垦人都读“民安碈”的“碈”的音错了,甚至很可能继续错下去。
   这个“碈”字十分生僻,在常用的字典、词典都找不到,在西洞庭唯一的用处就是民安碈这条渠道名。因此,大家都不认识这个字。对于不认识的字,多数人习惯大字读一边,长字读一截。于是,西洞庭人便犯了一次错,惹了一次祸,读“碈”音为“hun”,贻笑大方近70年!
   有人说:“常德很多地方都是读‘碈’音为‘hun’。”还有人说:“我们老家湘潭都是读‘碈’音为‘hun’”。也有人说:“我们老家南县有不少涵洞名为XXX碈,都是读‘碈’音为‘hun’。”看来,整个湖南都是“举世混浊,唯我独清”?嗟乎!悲乎!悲乎哉!有专业人士说,即然大家都读错了,那就约定成俗吧。但本老朽认为:万万不可也!有法规规定:汉语言文字的书写和读音必须规范,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第一次文字改革已后,国家正规出版单位出版的字典、词典为准。
   那么,字典、词典是怎样规定的呢?据《辞海》、《康熙字典》、《正字通》及其它字典、词典:在国家1956年第一次文字改革之前,“碈”与“䃉”、“瑉”、“珉”同意同音,是一个字,在我国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的不同写法。“䃉”、“瑉”是“珉”的异体字,“碈”同“䃉”。其意都为像玉一样的石头,音为“min”第二声。在西汉时代就有“䃉”字,指一种名贵但品质次于玉的石头。后来有人把“䃉”误写,或有意简写成“碈”。再后来有人把“䃉”与“碈”简写成“瑉”,用“王”代替“石”,是为了突出这种石头的珍贵性。“王”在商代甲骨文中有斧之意,引申为金属、黄金、贵重之意。用“民”替代“氏”,是为了标注读音。再再后来,有人把“瑉”简化为“珉”。文字改革之后,“碈”、“䃉”、“瑉”作为繁体字停用,“珉”留用。留用“珉”具有科学性,一是文字简化了,二是尊重了老百姓的习俗,大字读一边。
   因为“碈”字已经停用了,所以,历次出版的《新华字典》和 2011年之前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版都没有“碈”字。后来,由于常德文人的积极努力,《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碈”字,注释为:“常德方言,意为类似涵洞的地下排水建筑,音为'hun'”。网上“百度”、“360”等网站,以此为据录入网上“字典”。但是,据《武陵新闻》:常德市城区交通指示牌标注“碈的读音有的为‘hun’,有的却为‘min’,同一个字标注两个不同的读音,造成了混乱。” 《正字通》和《康熙字典》明确“碈”同“䃉”、“珉”,读音为‘min’,第二声。《正字通》和《康熙字典》是普通话,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国家有关法规规定:文字书写及其读音要推广普通话。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矛盾,应该舍弃方言,选择普通话。
   总之,“珉”是规范的现代汉字,可以继续使用。“碈”是“珉”的繁体字,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得再使用。“民安碈”应改为“民安珉”。正确读音为:“min an min”。即规范,又有效避免错误读音。
   二、民安珉的来历
  (一)洞庭湖的水史
    谈到民安珉的来历,不妨多说几句。话说民安村,作为洞庭湖的一部分,谈她的历史离不开扯上洞庭湖的水的历史。洞庭湖在南朝之前水不多,主要来源于湘资沅澧四大河流,那时,洞庭湖是盆地平原。人们世世代代在民安村一带繁衍生息,人口比较密集,西汉时期设置索县,治所(县政府所在地)在韩公渡。在南朝之前,长江的水经过湖南湖北,洪水漫过长江北岸,进入湖北,形成云梦泽。但随着北岸泥沙的淤积,北岸逐步抬高,后来就高于南岸,洪水便漫过南岸进入湖南,形成洞庭湖。到北宋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明朝有“九百里洞庭之说”,清朝乾隆时期洞庭湖水最盛,195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决策治理洞庭湖时6400多平方公里。治理之后基本恢复到南朝之前,又成为了盆地平原,也就是今天这个样子。
   (二)传说
    相传在洞庭湖形成之前的晋朝,这里出产珉。所以,这里非常繁荣,地下有不少文物有待探查和挖掘。
    另外,西洞庭农场建场之前,本土湖区人传说:解放前这里有一个大圆外,也是大水匪,大恶霸,私藏了大量珉(财宝)。解放初期,他被剿匪的解放军击毙。当时,解放军寻找过宝物,但没找到。后来建立西洞庭农场,原居民都迁走了,新来的农垦人不知历史,再无人提宝藏一事。
  (三)农场志记载
    据《西洞庭农场志》记载,解放初期,常德地区行署公安处在民安村和涂家湖一带建有国营滨湖劳改农场,占地6910亩,关押土匪、常德会战时留下的日本鬼子和汉奸俘虏及其他犯人。1957年2月,该劳改农场迁走,其土地移交西洞庭农场,改建为西洞庭农场第四作业区。
    在第四作业区东边有一条河流,河水比较浅。1957年冬,农场党委决定开垦这条河流,沿着农场与蒿子港人民公社和十美堂人民公社的分解线开挖一条渠道,长8000米,宽50米,占地面积500亩,南接通牛屎湖,北连通白芷湖。是西洞庭农场贯穿南北的航运和抗旱排洪的两条大动脉之一,命名为“民安珉”。
    西洞庭第一代农垦人为什么要如此命名呢?我猜想:“民安”表示地方,“珉”是像玉一样的石头,多用于排灌渠道、涵洞名的后缀,有期盼这条渠道保障丰收,像玉一样宝贵吉祥等意思。“民安珉”的意思是保民安一方旱涝无忧的渠道,是民安村的一块珍贵宝玉。
   建场初期,西洞庭农场与周边人民公社曾经有土地纠纷,甚至发生过农场职工与公社社员之间的械斗,双方互有受伤。上级为了搞好西洞庭农场与蒿子港人民公社的团结,在民安珉最北端,修建了一个涵闸,取名为“团结闸”。该闸为西洞庭农场与蒿子港人民公社灌溉排渍合作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从此,再未发生过纠纷。虽然团结闸现在的功能不大了,但是,管理区政法委、民政局开展了文明边界创建、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便对团结闸的设施进行了保护,用以教育渠道两边居民,发扬老一辈的团结合作精神,维护边界的团结、稳定、和谐。
   三、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西洞庭管理区党委经济会议提出,建设西洞庭管理区全域旅游,民安珉列入重点建设内容。民安珉西岸作为管理区东一环公路,南与牛屎湖北大提相连,东南有一出口,有公路通十美堂镇,北连常蒿公路(S227),东北有两个出口,有公路通蒿子港镇。



民安珉渠道内盛产湘莲

民安珉渠道内盛产湘莲

团结闸

团结闸

民安珉上端

民安珉上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0 19:1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0 19:15: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0 19:1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付出点赞!
mmexport5e13d9ca9215fad01a60df11fb558611_1692530278537.jpeg
mmexport75e226eed616d9cc7f9fc43affbe2e93_1692530276139.jpeg
mmexport6d33cb76320106b0f5ecd9b1a3350bca_1692530274195.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6:19 , Processed in 0.0400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