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3|回复: 2

此人12岁离家,归来已是开国少将,路上与车夫畅聊,到家时才发现是自己的父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31 11: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扶之少将

  此人12岁离家,归来已是开国少将,路上与车夫畅聊,到家时才发现是自己的父亲


    1923年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整个华夏大地,一位怀揣梦想的少年带着坚定的信念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他见惯了战场的枪林弹雨,看遍了世间的沧海桑田,深刻感受到了离家的思念亲人的苦楚。
    王扶之背井离乡25年,挥斥方遒25年后,当年懵懂的少年终于带着崇高的荣誉返乡归家,但却与老父亲相见不相识,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作为在抗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少将王扶之,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12岁参加红军,戎马一生
    王扶之出生在陕西省子洲县,年仅五岁母亲就去世了,为了维持生计父亲把他送到了地主家打工。12岁那年,王扶之意识到被剥削和压迫的底层百姓如果不通过斗争,很难有出头之日,于是萌生了想要参军的想法,去争取穷苦老百姓的未来。
    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王扶之仅仅上了三个月的私塾便辍学给人家开荒种地,在他干农活的地方经常有野狼出没,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野兽的侵袭,王扶之在务农时看到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这支部队的红军是由刘志丹同志领导,从小见过不少反动军队的王扶之第一次觉得红军是一支可亲的部队,因为他们经常为老百姓挑水打扫院子,与穷苦百姓休戚与共。
    与当时的旧军队根本不同的红军,他们关心爱护百姓,红军的一举一动让王扶之看在眼里,所以在他的心中萌发了当红军的念头,于是他去找红军说:“我想跟你们到队伍上,行不行?”回话的红军看他一脸稚气,不免疑惑的说:“你多大了?”机灵的王扶之告诉红军说自己有17岁,于是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26军,成为了一名小红军战士。
    在少年营训练,里面都是十六七岁的小孩子,他们在战场上丝毫不畏惧,王扶之的表现尤为突出,作战时也是非常勇猛。
    当时红军的武器装备不充足,王扶之上战场的时候手里连枪都没有,他只拿着一个梭镖就敢冲锋陷阵。劳山战役时他赤手空拳上阵,最后还从敌人手里缴获一支长枪,当时他参军不过才三个月,这样的成长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自此之后,王扶之展现出了他卓越的作战天赋,立下了赫赫战功。
    历经磨难的传奇人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获得了全面胜利,王扶之又马不停蹄地加入了抗美援朝的队伍。抗美援朝时,王扶之出任某师副师长,这支部队在王扶之的带领下在朝鲜战争中打出了漂亮一仗。
    临近秋日,由王扶之带领的军队在临津江边驻守,敌军接到情报,开着战斗机将成吨的炸药全部投放在志愿军的阵地上,进行轮番轰炸,黄土在一瞬间变成了焦土,岩石被炸成粉末。
    1952年八月初,已经担任代理师长的王扶之正在山洞里和参谋们研究战况,随军的新华社记者刘鸣正在前往战地进行报道。
    突然,一声沉闷的巨响,山洞顶部被重磅炸弹击中,洞里的王扶之等7人全部被掩埋在漆黑的山洞里。
    王扶之渐渐的失去了知觉,他醒来时,耳朵一直在嗡嗡的响,身体仿佛被千斤重担压着,后来他才知道,炸弹爆炸时一股巨大的气流一下子将他冲击到坑道尽头,压在碎石乱木的坑洞之中。
    新华社记者刘鸣和3位机关同志不幸遇难,只有王扶之和两位幸存者拼尽全力地从土石堆中爬出来,过程中他们整整用了三个小时
    死里逃生后,三人又一次面临着死亡的考验,洞口被堵住,洞外的战友不知道洞内是否还有幸存者,洞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洞内幸存者生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与外界失去联系后志愿军总部依然没有放弃营救,彭德怀总司令更是下令,想尽一切办法,将洞内的幸存者营救出来。正是因为志愿军总部的不放弃搜救,王扶之等人最终才能够被救出。
    荣归故里,父子相见不相识
    朝鲜战争之后,王扶之被上级批准休养一段时间。他自1935年参军以来整整18年没有回到过家乡。
    当时他询问自己身边的警卫员说:“部队如果给你放长假,你会选择去哪里?”警卫员不假思索地答道:“报告首长,我希望回家看看父母。”这样简简单单的回答,让王扶之沉默了许久,对家人的愧疚之情顿时涌上了心头。
    自从12岁参军以来,他整整十八年没有回到过家乡,内心对于亲人的愧疚和深刻的思乡之情在召唤着王扶之。他收拾好行李,之后又换上一身军装,王扶之便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王扶之出生于陕西,他先搭乘火车抵达西安,又乘坐汽车到达陕西省子洲县,此时的王扶之知道离家的路程更近了。县城到家里大部分是土路,需要自己徒步一段时间。
    身为开国少将的他没有申请政府的配车,为了坚持他一贯不浪费公共资源的工作作风,他选择自掏腰包回乡探亲。
    之后走了一里地他刚好碰到一位赶车的老人,老人看见他走土路很不方便,热情地邀请他上车,王扶之没有客气便搭乘了老人的牛车。
    一路上两人聊得非常投机,这时老人对王扶之说道:“我的儿子1935年跟着红军到前线打仗,那时候他才12岁,现在要是活着的话,正好30岁也和你这般大。”
    听到这里,他不禁心中充满疑问,感觉这位老人所说的儿子跟自己年龄跟经历都非常相像,他看着眼前的老人问道:“大爷,你儿子叫什么?”
    “王扶之”三个字掷地有声,王扶之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惊讶和激动,望着眼前的老人,大声喊道:“父亲,您的儿子回来了!”
    这些年父亲经历了许多事,原本六十岁看起来却比同龄人苍老很多,经历岁月蹉跎,父子二人再次相遇,起初两人竟认不出彼此。
    听到王扶之的呼唤,两人相视着都泪流满面,最后王扶之把父亲接回了自己的身边亲自照料,陪伴老人度过今后的时光。
    小结: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公无私的品质,今有开国少将“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品格。正是有了像王扶之一样的爱国志士将一生献给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才有了我们如今和平安稳的生活,却忽视了对家人的陪伴。
    幸运的是王扶之的父亲历经了十八年,终于等来了他回到家人的身边,王扶之终于有机会能够弥补之前对老人遗憾。
    这位戎马一生,历经磨难的民族英雄,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辈铭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31 17:0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父子相见不相识,一代功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31 21: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舒中一 发表于 2023-8-31 17:01
父子相见不相识,一代功臣。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4:03 , Processed in 0.0352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