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26|回复: 2

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及种粮大户的困境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6 10: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哲先生 于 2023-9-6 10:31 编辑

        目前“三农”之农村劳动力的现状
                 及种粮大户的困境调查

        民以食为天,充足的粮食不仅解决人民吃饭的问题,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提出要牢牢把饭碗掌握在自已手里。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强了耕地的保护,加大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制定粮食最低价格收购等措施,粮食生产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出,有些农户把农村结构调整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减少粮食面积,栽植其它经济作物,导致农村耕地出现了“非农化” “非粮化”甚至抛荒等严重现象。发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家种田既辛苦,又不能赚钱,形成了农村劳动力主力军外出务工,从而来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近段,澧县盐井镇老科协对伍家岗村一个小组的劳动力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该小组共有农户18户,总人口86人,其中10岁以下7人,11岁至20岁9人,全部都是在校学生。21岁至30岁共6人,其中学生2人,外出务工4人,31岁至59岁共40人,其中外出务工37人,在家务农3人,60岁以上24人,调查发现,青壮劳动力共46人,其中学生2人,占劳动力4.3%,外出务工41人,占劳动力的89.1%。在家务农只有3人,占6.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家务农的基本上为60岁以上的老弱病残。
         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各级组织为了解决农村耕地“非农化” “非粮化” 抛荒,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通过引导、引进一批种粮能手,将农村土地逐步向大户转移,现在种粮大户己成为农村粮食生产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为粮食生产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些种粮大户在承包经营中也面临诸多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可以用“十二”字概括,就是“地难弄,天难测,人难请,帐难算”。
        地难弄:一是体现在种粮大户承包的部分耕地,基本上都是在家的一些老弱病残劳力拋弃的一些高榜田,水源条件差,机械化作业难的田,而且地块零星,不能成片耕种。二是土地流转租金不断上涨,导致种粮大户成本偏高。
        天难测: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风险较大,尤其丘陵地区,一遇较大天旱,就有可能颗粒无收,加之大户基本承包的都是水源条件较差的耕地,他们想改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但投入大,加之耕地本就是租来的,租期不定,因此有心改善但无力承担巨大的投资成本。
       人难请: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基本上是儿童和老人,适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忙时雇请的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劳动工资是越来越高,农民工越来越难请。
        账难算:就是一个“钱”字,大户出的多,进的少,通过调查,我们给种粮大户算了一下帐,1亩水稻的成本有以下这些费用,1、种籽每亩约180-200元。2、肥料约100-120元。3、农药40元-80元。4、机耕犁100元。5、收割机100元。6、人工工资80-100元。7、租金300元。每亩费用一般在900-1000元,每亩按照1200-1300斤计算(毛谷)价格每Ⅰ元1斤,每亩毛收入1200-1300元。除去成本,实际每亩纯收入300-400元。这还是年成较好的年份。有些种粮大户甚至还亏本。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土地流转引导,由零星租赁逐步向土地集中转移,便于大户管理和机械化作业,从而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是水利基础设施和机耕道的建设,特别是有些干旱、死角,加大堰塘的清淤扩容,多挖堰,多整渠,多修路(指机耕路)为粮食生产旱涝保收提供保障。
         3、给予种粮大户更多的政策倾斜,逐步提高对种粮大户的补贴,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澧县盐井镇老科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6 14: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最美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0 08: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及种粮大户的困境调查 》值得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7 07:14 , Processed in 0.0340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