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之路 文:九渡河 每一天,对于驻村南疆的人来说,大约都是珍贵的,灿烂的阳光,绚丽的黄昏,摸打滚爬,冲锋陷阵伴随着生活的节奏在青春岁月里留下一串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他们心中都会留有这美好的印痕和足迹吧!
秋雨来了,温度骤降,花草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大喇叭带着春风远去,沙尘暴铺天盖地而来。窗外的骆驼刺比骆驼更干渴。我看到,村民播种的热情在沸腾。沙砾滚动的天空,一切都慢慢的,慢慢的,仿佛道旁的绿色圈住了时间。我想,地球这样南疆只有这一个吧。我们屏住呼吸,轻轻吸气呼气,两个眼眸奋力争先环扫这里的人,这里的石头和灰尘。口罩孔已经堵住了,窗外的远方也已遮住了,前进吧,唯有向前,才能冲破这漫天飞舞的灰尘大幕,到达更遥远的未来。
驻村南疆,只为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指导帮扶基层干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弘扬中华民族正能量,讲好新疆故事,传播新疆声音。没有人比南疆人民更能深切体会大漠戈壁千里无人烟的荒凉,那么多沙尘敲打着平房的玻璃窗,我想玻璃窗也腰酸背痛了吧。
库尔玛的夜,每天都像我来的时候那么冷清,连一声狗吠也没有。我们拖着疲惫的的身躯在这个“每天要吃两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的漫天黄沙里穿行,再把全身快散架的骨头重新拾掇整理,凌晨朝着村道蹒跚前进,偶尔路过的库尔班大叔经过,喊一声“你好”,回一句“亚克西”,村道上手电筒一直亮着,心也一直亮着。
每次进村,都是一次心灵洗礼,这里的老百姓淳朴,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这里的一切安好,便是晴天。当然,这里的灰尘也很热情,紧赶慢赶跟随我们的脚步,如影随形,一步也不曾离开。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虽没有晨钟暮鼓,但村头的大喇叭一直都在循环播放着致富之经、安稳之法、感恩之心。每天,村里的年轻人都戴着皮帽子、穿着皮大衣,骑着摩托车村中阡陌小巷来回穿梭,从马粪驴粪蛋上碾压出一道道车轮印,就像我们来来往往的驻村干部一样,哐当哐当到这个远方,又到那个更远的地方,脚步在齐脚深的灰尘里拔出来又踩进下一个更深的灰尘堆里,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些脚步把这里的路踩实了,我把一颗颗糖果分发给这里的小朋友,我看到家家户户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五星红旗下,老百姓的脸色红润了很多,笑意比这些糖果还甜。一天到晚都在结亲的路上,疲惫随寒意步入梦乡,裹着棉大衣在行军床上和衣而睡。
灭灯之后,狂风卷着沙尘在跳跃,在屋顶之上,形成了一圈红色,慢慢晕染了夜幕。有许多年,我都是在红色火焰的映照下慢慢进入梦香的。入睡之前,我必须侧过身,眼睛直直盯着一步之遥的中国地图,从强大祖国释放出来的热量,烘烤着我的脸庞,也烘烤着长大的梦境。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是整个库尔玛最温暖的亲情。
驻村之路还在继续,中国梦也正迎着朝阳而进入康庄大道,在这里,我有了很多维吾尔族亲人,我们56个民族一直在一起,国富民强,携手同行,因为我们永远都是中国人。那么多人从内地到祖国最遥远最艰苦的边疆工作,他们就和广大驻村干部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们都像老黄牛一样负重前行,我们都是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惟愿山河锦绣,边疆和平。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顺着天意的,就算是花落尽了,树叶掉光了也不一定要觉得悲伤,甚至可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就像比尔艾格孜村道旁这若有若无的清香,风吹过来,把他们一瓣一瓣地吹散开来,轻柔的拂过你的脸颊,在你的发间或者肩膀上留下一点淡淡的幽香,然后就静静地落在你身后的草丛里,逐渐褪色,逐渐消逝,静静地望着你向前走去,向着另外一棵迷蒙的花树走去,等你回过头来的时候,在暮色里,他又重新变成了一个迷蒙的记忆,深深浅浅,粉粉紫紫地站在那里,提醒你曾经走过来的,那些清新秀美的春日,那条雨润烟浓的长路。忽然觉得,人生也许着的就是这样了,我们都在一条同样的路上,走得很慢,隔得很远,却络绎不绝。
人在这个宇宙之间,多么渴望企图去创造一些什么,有时是为了生活的必须,有时是对生命永恒的追求,日子如水,勤恳浇灌,便能开花。
比尔艾格孜的路,一直都在,我们也一直都在。比尔艾格孜的落日比北京晚了几个小时,民族团结的路更遥远,可沙尘暴还在。比尔艾格孜的池塘水干了,我们驻村,踏着齐脚深的尘埃。比尔艾格孜的毛驴比阿凡提的名字更古老,在村子里它走完一圈又一圈。比尔艾格孜和我们都在大漠边缘行走,沙尘盖过地老天荒,一眼望不到头。比尔艾格孜的人民祖祖辈辈汗水洒落的疲惫,在叶尔羌河古老的布帛上继承下来,任扛旗的人,照亮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