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6|回复: 0

关于澧县水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的 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5 17: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哲先生 于 2023-9-25 17:41 编辑

保护利用水资源 推动水文化建设
     ——关于澧县水文化资源融合
               发展的调研报告

      今年,湖南省水利厅以澧县为试点,开展水文化资源调查工作,为全省探索可学可推的经验。在澧县水利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澧县老科协水利分会把水文化资源调查作为重要课题调研,经过近九个月的努力,目前取得初步成果,建立了澧县水文化资源库。水文化资源调查是为摸清家底,为今后保护、开发、利用打下水文化资源基础。就如何与水文化资源深度融化,促进澧县经济发展,重点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澧县水文化资源丰富
       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出洞庭、南通潇湘、西控九澧、北连长江,是湘西北通往鄂、川、黔、渝的交通重地,享有“九澧门户”之称。境内澧、涔、澹、道、淞滋五水贯通,河网密布;枝柳铁路、二广高速、安慈高速以及规划中的呼南高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县共有19个镇街,总人口93.5万人,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万亩(折算686平方公里,澧阳平原占约6成)。
澧县水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物质类的,也有非物质类的;有远古时期的,也有近代修建的;有天然资源,也有人造景观。通过2023年试点调查,收录澧县各类水文化资源3000余条,而其中重点讲述的都是澧阳平原曾经发生的故事。
澧阳平原西靠武陵山余脉,东临洞庭湖,历经千万年河湖冲积形成,是湖南省第一大平原。后远古时期,不安现状、敢于开拓的先祖走出森林,选中这块长江流域少有的风水宝地,他们冲水而来,临水而居,告别简单原始的狩猎生活方式,一边捕鱼,一边摸索出了水稻种植技术,开启了人类农耕文明的新纪元。这批最先学会水稻种植技术的人们,筑台建房安居、开挖聚落环壕、修建排灌沟渠,在与水斗争的漫长岁月中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后又将稻耕文明在长江流域广泛传播,逐渐走出国门,远扬世界。自1978年最早发现鸡叫城遗址开始,目前已在澧阳平原发现了城头山、八十垱、三元宫等古遗址30多处,距今在4000-8000年之间,其中8处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为省、市、县保护单位,加上坐落于县城区的多安桥、澧州古城墙两个近代国保级文物单位,澧阳平原众多的文化古迹,为澧县水文化赋予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厚重感。
      千百年来,在澧县人民除水害,兴水利的斗争中,产生了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即非物质类水文化,国家级非遗项目“澧水船工号子”、“荆河戏”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唐代澧州诗人李群玉的《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讲述了古人用竹筒引水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大兴水利工程建设,从“百库运动”、“电排歼灭战”到“田园化建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扬红旗渠精神,靠人海战术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澧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保障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洞庭湖区 的重视,再次掀起了水利建设新高潮,从“洞庭湖一、二期治理”“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水库除险”“泵站增容”到“河湖连通”“北部补水”等一系列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澧县水利工程设施已呈现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水网建设雏形初现的局面,形成了防洪、排涝、抗旱、饮水、发电五大工程体系。近些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文化建设,打造了王家厂水库国家水利风景区、澧水大堤风光带、兰江秀水等一批水景观工程,为人民群众旅游休闲提供了好的去处,为水利工程融合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澧县水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虽然近些年来打造了一批水景观工程,但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较大差距。
       1、水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不够。在广袤的澧阳平原,珍藏着众多古遗址群,它们记载了人类文明进步漫长岁月中最重要的一段发展历史。它不是一个瞬间,而是跨越数千年之久的一个时期,它即是一部历史史书,又是难得的活教材。我们如果只看到遗址中的陶片瓦罐是远远不够的,人类从喜山到喜水的转变才是这片古遗址的价值核心。首先,我们要厘清水文化资源脉络。从远古时期靠山狩猎为生,到发现水逐水而居,到发现野稻摸索种植,到开渠挖壕灌溉水运,然后形成古老城池,后期从吴将周泰带兵拦河筑坝、挖堰蓄水、开渠灌溉,形成澧阳平原的“都江堰工程”,到明代判官俞荩全面修复澧阳平原的灌溉系统,再到建国后建王家厂水库、连续10年田园化建设及澧阳平原灌溉系统配套,形成国家大型灌区。其次,要挖掘水文化内涵。根据考古发掘,重点对城头山、鸡叫城的环壕现象及灌溉系统进行研究,形成专家认可、具有影响力的远古水文化。要挖掘东吴周泰涔坪屯田,建堰引水灌田数千顷;明代俞荩集军民筑塞,抢修疏竣灌溉系统;建国后建库挖渠,续建配套,形成的近现代澧阳平原“都江堰”文化。
       2、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王家厂水库淹没的古老槐市,是王家厂镇的前身,历史悠久,曾与凤凰古镇齐名,留有道教水府庙、佛教神皇庙、明朝灵云宝塔等十多处遗址古迹,“八山五庙”、“二神斗法”等大量美丽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还有高耸雄伟的大坝,宛如“银练”的南、北灌渠,库容2.78亿立方米的辽阔水域,拥绿叠翠的湖心岛等,王家厂水库拥有丰富旅游文化资源,但目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水面旅游项目开发没有跟上,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打造成亮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灌区及渠系建筑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都刻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业学大寨”等口号、标语,已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旅游价值。澧阳平原灌区的渠系、河湖连通工程、澧阳平原大小泵站构成了全国少有的农业旱涝保收排灌体系,也是很好的水文化旅游资源,均可向游客宣传并进行旅游开发利用。
      3、水文化资源展示方式单一。一方面,澧县重要的旅游资源基本上与水文化紧密关联,有“天下城祖,世界稻源”之称的澧阳平原古遗址更是如此。目前,城头山遗址已基本完成开发,对游客开放,但与自然景区如张家界相比,观赏性差是古遗址类旅游景区的致命弱点,特别是古稻田及其排灌渠系根本无法肉眼识,采用单一的走马观花似的方式很难给游客造成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对王家厂水库及其它水利工程类水文化资源,因目前没有深度开发利用,所以仅限于水利系统内部工作检查或交流学习,以行业内部展示为主,社会各界了解不多。如果将澧县重点水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编成书籍,向社会发行推介,将会大大增强澧县水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水文化融合发展建议        
       1、加强水文化资源保护。水文化资源调查只是摸清了家底,目的在于加强保护、开发利用。一要加强水文化资源宣传保护。澧县水文化重点资源经省厅审定后,我们建议县水利局申请县政府向全社会发布《澧县水文化重点资源名录》,把204处重点文化资源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实行挂牌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留存下来的水工程,要重点保护。目前已有25处实行重点保护,其中国保级单位6个(城头山遗址、鸡叫城遗址、三元宫遗址、八十垱、多安桥、澧州古城墙)、省保级单位2个(星星遗址、蜚云塔)、市保级单位4个(芬司街井、八角井、洗墨池、淞澧分流工程)、县级15处。要大力宣传水文化,广泛传唱《先祖的故园》、《天下稻之源》、《水美王家厂》、《澧水船工号子》等音乐作品,让澧县水文化家喻户晓。二要夯实水文化资源保护责任。成立澧县水文化重点资源保护利用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水利局、文化局、农业农村局、交通局、公安局等为成员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专人专管,明确责任,兑现报酬,绩效挂钩,建立长效保护机制。今后在重点工程建设、农业高效开发、企业办厂经营等建设活动中,凡是对水文化重点资源保护产生影响的,必须报县政府批准,县水利部门备案。三要落实水文化资源保护经费。申请县财政加大水文化资源保护支持力度,落实专项保护经费。已经从水利口解决管护经费的水库、堤垸等工程以及从文化口解决遗址遗迹保护经费的,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责任,抓好清障保洁、金属物除锈防腐等日常维护,常管常新;对未落实经费的物质类水文化重点资源,根据工程规模确定管理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澧县作为全省水文化资源调查试点单位,后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特别是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需要得到省厅的有利支持,请求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2、抓好水文化资源开发。城头山、鸡叫城遗址是澧县的两块“金字招牌”,城头山遗址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100大考古发现,是湖南省唯一进入中国水利博物馆的水利遗址单位,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鸡叫城遗址入选2021年全国10大考古新发现,三重环壕的聚落结构在长江流域属于首次发现。我们可以设立澧阳平原水文化展厅,从城头山、鸡叫城的稻田、聚落环壕,到东吴大将周泰涔阳屯田、涔河筑坝,到明代判官俞荩修复配套澧阳平原“都江堰工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水库、建灌区,再到七十年代田园化建设,到今天旱涝保收的澧阳平原大型灌区,把澧阳平原的水文化详实展示。我们可以以水文化为主线,以4A景区城头山为核心,将山门水库“百岛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王家厂水库、大堰垱红军码头、澧阳平原“都江堰”、江西渡槽、鸡叫城、八十垱、北民湖、小渡口泵站水闸、羊湖口泵站、蜚云塔、多安桥、逆河美景、澧水风光带、澧州古城墙、文良制、艳州彭山景区及河湖连通工程串联成线,开发旅游资源,组织水文化观光特色游,让人们感受澧县灿烂的水文化。
       3、打造水文化精品亮点。一是打造王家厂水库微度假风景区。以国家水库风景区王家厂水库为重点,全力打造“户外体育旅游领跑者”微度假风景区。景区内水上运动中心集游艇、快艇、水上飞人、皮划艇、桨板等于一体;飞行营地高空俯瞰水库,空中玻璃滑道、彩虹滑道让游客体验刺激;越野基地诠释UTV、摩托车、汽车文化全新理念;森林城堡、露营基地、无动力乐园等项目让游客追逐乡村休闲度假和亲子互动的喜悦。二是打造北民湖湿地旅游观赏区。北民湖位于澧阳平原腹地,拥有水域3万多亩,是国家湿地保护区,距县城只有20分钟的车程,具有独有的旅游开发优势,可以学习常德柳叶湖旅游区的成功经验,开发水上赛艇、游艇等水上项目,建设环湖自行车赛道、马拉松赛道,还可以开发水上垂钓、湿地观赏保护等项目。三是制作大型精彩文艺舞台剧。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湖南的《魅力湘西》、《最忆韶山冲》等舞台剧,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澧县一直保留有荆河剧团和艺术研究所,舞台演出基础较好,可聘请全国知名导演,结合现代声、光、电等舞台高科技,打造一台《先祖故园》或《水韵澧洲》舞台剧,融入水文化元素,展现古老神秘的澧州文化,常年演出,留住远方的客人。
             (澧县老科协水利分会 翟振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7:30 , Processed in 0.0317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