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3-9-29 20:53 编辑
清 水 坝 纪 实
陈全华
朱元璋“血洗湖南”后,颁旨从江、浙、赣等地遣民入湖南居耕。明永乐二年间(1404年),江西吉安市,有戴姓父子一家三口(父亲36岁)。他们奉旨迁湘,住进了株木山一个叫桅湾里(下边一点)的地方,即现在清水坝和李家冲组的交界处。 安顿下来后,发现田地抗旱时十分缺水。但山冲中有一条自南向北的溪港流水不断,如是就在现李家冲组上首,稍宽的溪港上,拦修了一个大土坝(曰"溪埧)",一为食用水源,二用作田地间浇水(此为清水垻的原始之处)。 据当地年长者说,此土埧系堆土而成,一遇暴雨,往往土坝被冲毁,不得不动工、动土修缮。在每次大雨后维修大坝用土时,挖运土方量较大,故不得不动用溪两边山脚闲土。时有韩姓人士,为争山地所有权,与戴姓发生严重冲突,“公说公有理,婆说理不差——”。但双方都拿不出十分准确的人证、物证,闹得不可开交。有次冲突激烈,双方无法协解,只得闹上公堂求助官府。多次唇枪舌战下来,依然无法判决妥定。见此,戴氏长老很大度地发话称“如果无法确定,就请韩氏长老发下毒誓,以免影响工程进度。”韩氏宗族公推一长老代表韩氏宗族发下毒誓: “……如果这块山不是韩氏家族的,韩氏家族就永绝书香(这里的书香,指由读书取得功名禄位的官宦人家,或虽未入仕但仍不弃读书之志的布衣处士们,对文化的崇敬向往)”。 十分不幸,此后,居住在此的韩氏一直没有出过什么著名人才(无法求证)。 反观戴氏宗族,却越来越兴旺发达,人口已繁衍26代,出过一个举人叫戴新朝,曾任过《康熙字典》的编修,功绩惠及中华千秋万代。 戴仕发,曾任常德市民政局副局长。 戴笃伯,是抗美援朝的大功臣,曾经上过教科书。曾任汉寿县商业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汉寿县供销社主任兼党委书记。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商业特级劳动模范。作为党代表,出席过党的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获得过朝鲜共和国国际勋章,受到朝鲜主席金日成的接见。 戴长虹,现任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大校军衔。 …… 历经数百年,这条山溪因水源充足,川流不息,人们不断建筑水埧,使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但近满足了现姚家坝、李家冲的生活、生产所需,而且余水远可进入原洋淘湖区域。这个坝惠及了现株木山全乡和太子庙镇西北区域的四个村。因作用巨大,故远近闻名。 原山溪的水源是从现丰家铺的柳溪水库周围的山中发脉,有山泉及雨水为源。因植被茂盛,使水流格外清澈透亮,长流不息。此坝作用巨大,闻名遐迩,于是被百姓异口同声称为"清水坝"。 特别是1958年,县委、县政府通过堪测,在清水溪坝的上游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组织人工修起了一座大水库,这样就理所当然地称为了“清水坝水库”。而今在水库周围的三四个村,都被称为清水坝库区。 清水埧水库是"长藤结瓜"的中转水库,上接柳溪水库,经丰家铺,沿东岳庙、岩咀、太子庙环山腰,依势修渠引水,且兜渠系两边雨水、余水,沿途惠及生产、生产外,直达清水坝水库,下可灌溉沅南垸以南数万亩农田。 清水坝水库有九岛十八弯,占地532.8亩,清水坝水库,兴建于1958年,是一座以外引为主的引水灌溉工程,水库本身集雨面积4.17平方公里。外引集雨面积37.3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12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量为109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水库面积3200亩。设1座主坝7座副坝,主坝长313米,坝顶高程为49.10米,最大坝高13.96米,坝东端建有直径1.2米,长65.7米的钢筋砼高压涵管。副坝总长862米,溢洪道底8米,长100米,最大下泄流量4立方米/秒,引水干渠东岳庙黄河坝到清水坝长17.8公里,名为黄清渠道,沿途开通铁路碑600米,高岭碑231米,两处隧道长831米,3条干渠17.1公里,配套支渠38条,长20.15公里,引水干渠沿途直接灌溉6500亩,水库灌溉水田27000亩。2000年起连续加固配套,除病整险,水库大坝——主坝由6.5米增加到18米,已达防百年一遇洪水标准。 清水坝水库占地2500亩,当时水位41点,后年久失修,降为38点。原灌溉了4万余亩。因2014年,水库库区建起了湖南高尔夫旅游学院。水库也改名为“清水湖”,周边几个村,也划入太子庙开发区(便于统一开发管理)。2016年开始建设的动物园,是常德市一处耀眼的亮点。至今清水湖成为了一个闻名华南的休闲度假区。 “清水湖”的经历了多次变迁: 1969年4月,改建省知青上山下乡点。 1978年6月,建省供销学校。 2002年,采取征、租同步方式,建成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清水湖旅游度假区, 清水湖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4A级风景区,与涉外经济学院联为一体,由猎鹰集团公司独立开发并为主经营,总 投资1.3亿元,占地6000亩,有野生动物园、钓鱼基地、高尔夫球场、国际会议中心等,植有风景林3000多亩。 清水埧之名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认知,被崭新的“清水湖”称谓所替代,且响誉中华大地。 附: 清 水 湖 赋 毛欣法
湘北一瑰宝,龙阳谓明珠。养在深闺里,名曰清水湖。远而眺焉,南接金牛五保;近而即之,北邻云台西竺。常长公铁高速过境,沧浪二水在兹合流。是处也,湖静波而蕴其秀,水随岳以怀其柔。且山环水绕,重峦叠岫。柳岸芳菲,澄练清素。岛岛相连,湾湾相扣。是洲,犹青螺和盘托出;是山,如瑶池仙女出浴。更滩岸茵之以琼草,港湾俏而摇渔舟。 然清水湖并非天之所赐,亦非地之所舍。乃缘于当年所筑清水坝蓄水而成库也。无坝则无水,无水岂有今日之湖耶?当前,此这一昔日之长效政绩,既可调控方圆数十里农田之旱涝,还可作多功能聚会场所开拓旅游产业。实可谓一劳永逸,一举多得。兼而用之,诚德政也。 壬午年秋,邑人张公江波君,为回报桑梓,造福子孙,慧眼识珠。几经策划,始修其路,再构其楼,继又广植异花佳树。开办涉外院校,起步技高一筹。时至今日,斯地既可作国际性会议之最佳场所,亦然市人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九岛十八湾,一改旧荒芜。地域六千亩,巧绘成蓝图。 斯时也,尤以生态文化区之园林,静而谧也,远离市尘。蒸云遮树,蔚霞笼阴。曲桥卧水,古木穿云。天鹅戏浪,孔雀开屏。群芳悦目,万象怡神。其文化展室,乃全然白墙黛瓦,雕梁画柱,古色古韵。其石碑石具,则无不修旧如旧,自宋至元,历明迄清。其联其画,其诗其文。或因抒怀以传其事,或缘状物而纪其情。 至若沧浪文化积淀之奥,龙阳历史尘封之遥,既有出土战国武王之督戈,亦有现存明清武陵城建之官窑。还宋杨幺起义于斯地造庙以祀太子,楚屈平行吟在其隅而弘离骚。 噫!斯人斯事往矣,其味其韵未穷。凡兹来游,如入仙窿。若幻若真,如痴如梦。凡兹来宿,鸟鸣葱笼,烟凝晓雾,月朗浩空。其身也,超凡脱俗,犹在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