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94|回复: 3

四言诗初探(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 17: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3-10-8 09:51 编辑

【承前】
四言诗初探(初稿/下)

       四、四言诗的规则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古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为基本体裁,古体为主而稀有格律。而自有律以来,诗人多青睐于五、六、七言,而于四言律则少有人问津。律诗的构成, 无非押韵,平仄及对粘(对仗属修辞手法)。主要体现在平仄格律、结构章法、用韵押韵和对仗修饰等几个主要方面,四言诗入格律亦大致如此。在下主要论述古体,也不妨探讨一下格入四言。
       第一、关于平仄
       四言诗的平仄韵律有没有要求?学者们的基本说法是:一般没情况下是没有要求的。原因在于,四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盛行最早的一款,其分类是古体诗,可追溯至春秋前。及至汉魏,我国的诗和歌还是不可分的,而随着时间演进,诗曲慢慢出现了剥离。隋唐以前,诗并不是一个规范化需要作为科考试帖诗性质的文体,所以并不需要特别胶柱调瑟的格律,也没有专门的韵书和规矩去约束它,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即出现了几次大型文化断层后,字音嬗变,人们已无法确切掌握四言诗的音韵要求。到了唐代,古人再拟古进行四言创作的时候,便特地要脱离当时盛行的韵书,而用诗经的语感去猜仿风雅,同时也兼现平仄韵律的作品。
       在我国四言诗的不断发展中,其平仄韵律逐渐有了要求,基本特点是以平仄为主。平仄是指诗句中的音节有高低之分,平声和仄声相间,形成一定的韵律。平声是指音调平稳的音节,仄声是指音调有起伏的音节。四言诗的韵律要求每句诗的平仄要相对平衡,不可偏重平声或仄声。中国古代文化注重平衡和谐、节制和克制, 体现在四言古诗的韵律使用上,反映出我国古文化的内涵。
       四言诗虽然有平仄韵律上的要求,但并非严格意义上格律诗。如果非要将平仄规则加到四言诗上,则只能称之为律入四言诗,把四言诗拉入律诗范畴似乎不可能。意欲创作味道比较正的四言诗,无需被用后期形成的准则来强行捆绑,也不必套用近体养成的平仄粘对习惯去创作四言诗,最好能避则避,不要强人所难。有人说,太过精严的音韵反而会破坏四言应有的古直,是很有道理的;当然也不要太彪,否则“音韵全不谐和,徒见其佶倔。" 也就是说,四言诗的平仄格律不需一味追求、也不要过于强求,但为了彰显其声调韵律之美,能用则用之,不用则容之。那么,在长期的演变中,律入四言有何规律可循呢?
     (一)根据诗的声律理论,四言正格平仄大体为两种:“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二)受近体诗的影响,为尽量平仄对应,按五言诗的平仄要求,每一句取前后各两个字或每句前面四个字。▲每句各取前合后两字如: 1.平起首韵: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2.平起首不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3.仄起首韵: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不韵: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取每句前面四个字。1.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2.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3.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4.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其对粘也有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等八种格式。(三)此外,还有中华古典《云翔诗谱》格律体第四部分之四字标准格式谱可鉴。华诗全律构对四言诗歌标准格式平韵正格、平韵偏格以及仄韵正格、仄韵偏格均亦有定式可依。著名诗词家潭州雨梦《也谈四言格律诗》也有谱可考(若有兴趣或需要,可参阅相关。为避免遵循混乱,暂不载列)。
       如上,四言诗是亚格律、若骈韵、正古体的诗体,其古韵古味古风令人归念。创作中如果按律走,变化太少;按律和古风并存,人们就可以多样化选择。人们期待相对宽松又遵循一定格入规则的作品,也追求依律依规的佳作涌流,不赞成杂乱无章的自由自在(比如非特殊情况下的三尾平或三尾仄、一句四言呈现出的四平或四仄)。至于律诗中的孤平说,四言诗可以不考虑,但每句中四字不赞成全平或全仄。不论怎样,写作时总得要有个官方谱式或自创形式的基本规则予以遵循才是。
       第二、关于用韵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不妨先探讨一下四言诗的押韵:
     《青溪小姑曲》其一: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其二:“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宋·汪元量《月夜听琴》:“如此良夜,秋空月圆。君弹山鬼,我拊水仙”。曹操《短歌行》节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嵇康《赠兄秀才从军》:“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武则天《皇帝行》: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从上列四言诗来看,其押韵特征与自由体诗不同,和格律体诗相类。其押韵要求:一是偶句押韵;二是首句可押可不押;三是提倡一韵到底,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用韵比较自由,凡中间换韵的应讲求一定的规律性;四是提倡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五是平仄通押一般不用,但首句韵脚字可使用相邻韵部的字(孤雁入群);六是用韵要看作者本人的爱好,可用《中华通韵》,可用《平水韵》,也可以用《诗韵新韵》等新韵,但三者不宜混用,通篇使用通韵或新韵的一般应予标明
       第三、关于对仗
       四言诗每句字数虽然不多,也应讲求对仗或对偶。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通过对偶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与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诗词创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讲究工整,宽偏包容”,其中半对半不对也应允许。一首标准的
即格入体四言诗也有首、颔、颈、尾四联。使用对仗主要限于颔、颈二联。写作中要避免上下句同一位置上重复使用结构上相似的词语组合,也不宜合掌。这样做能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第四、关于章法
       律诗的起承转合是古诗结构章法之一,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指起始,是一首诗的开头(首联);承指承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颔联);转指转折、变换诗意(颈联);合指收合,是在结句点明题旨,收束全诗(尾联)。至于
起承转合是采用4句式、8句式还是16句式乃至更多,应视题材与需要而定。总之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起承转合的作用是:起到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浑然一体的作用。起中有合,合中有起,首尾呼应。承与转兼顾起合,上下勾连,一脉相承。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起承转合可以把诗词的文字、内容、意境连缀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在格律诗中尤为突出,四言古体也应融入。因为起承转合的作用在于引领主题,统领全篇,转折话题,整合总结,深化意境,突出主题。这种结构方式不仅表现出诗人的思维进程和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还使诗歌的结构严谨、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综上所述,四言诗的写作规则,提倡守正创新、收放有度,力求宽松与严谨两相结合、古体与格入双轨并行。
      
五、四言诗的研究
       四言诗的研究大旗已在常德高高举起,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向往、一种与时俱进的开拓、一种无怨无悔的梦寐。它如同一棵大树植根并生长在沅澧大地,散发着浓郁的湘楚气韵与芷兰芬芳。多出佳作、频结硕果、早成特色,是常德诗词界的期冀与追求。
     (一)破解三论,提振信心。当下,对于学习创作研究自由体诗与格律体诗,尤其是四言古体诗,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一是年代久远一一学期过时;二是人工智能一一学问无用;三是诗体复杂一一学习畏难。须知,四言诗源远流长、名家辈出、经典涌流、而且与时俱进为民众喜闻乐见。它是华夏文学的组要组成、是中华诗词的不可或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它融驱动力、创新力、审美力和共情力于一炉,体现着党和政府关于文化自信自立自强的希翼。以如此共识提振四言诗,就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志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倔强。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要满怀豪情、勇立潮头、坚定不移地嗨起来。
      (二)繁荣创作,提升品位。要从“兴观群怨”即四言诗的社会作用与美学要求出发,在主题开发、情感立意、形式表达、语言运用、节奏把握和韵律美感等六大要素上着力,把写景与咏物、叙事、说理、抒情、炼句、成诗七个方面有机融为一体,打造精品力作。那种“万马追风,怒卷钱塘腾雪浪;群龙争渡,倾翻银汉泻天涯”的胜境并非遥遥无期。
      (三)加强研究,提高水平。常德是全国第一个中华诗词之市,理论探讨与学术研究也应走在前列。四言诗的研究内容:广而言之有文献学、比较方法、语言学角度、社会文化广角方面的研究引领潮流;大而言之,包括起源、发展、特点、规则与写作指点迷津;再而言之弄清楚历朝历代包括常德本土的兴盛发展以启迪传承;小而言之如规则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写作方法授人技巧。研究的方式方法:如开建基地、开设论坛、开办诗刊、开辟网群、开展交流,等等。我们要植根常德,面向全国,求真务是,服务时代,深入浅出,出新出彩。
      (四)遵循规则,提引特色。四言诗的创作要求应相对宽松,但也一定有所遵循,正所谓“亦宽亦严、宽严结合”。那么中之题材、谋篇、平仄、四声、对仗、押韵、章法等要素的运用,理应探索出一些带地方性、规律性、适应性、通用性与指导性的东西来。常德四言将有如屈原九歌、朗州竹枝、湘北大鼓、鼎城花鼓、武陵散曲、常德丝弦那样,既具有浓厚馥郁的地方色彩,又可以破圈化蝶走出常德飞向远方。
      (五)增进交流,提举人才。人才的涌流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最好体现,振兴四言更要尊重知识、爱惜人才。要面向各界,荐举人才;要轮训辅导,培养人才;要加强交流,发现人才;要开展活动,凝聚人才;要合理担当,使用人才;要召开峰会,推出人才。进而形成人才链,振兴四言诗。
     (六)领导给力,提供保障。各级领导的关注重视主要应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与经费保障上给力。协会应积极争取同级党政领导、主管部门、兄弟协会、社会各界和上级诗词主管对口单位的重视与支持,以保证四言诗创作与研究卓有成效地顺利进行。
      让我们团结起来,高举四言诗大旗,踔厉前行,走进四言高地,迈步四言高原,奔向四言高峰!
     
        【2023年10月1日 初稿草成于老西门南区6B1906 敬请方家与言友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 22:0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拜读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3-10-1 22:17 编辑
朱明艳 发表于 2023-10-1 22:04
学习拜读老师佳作点赞!

非常感谢国庆之夜的造访!期待四言诗的九九艳阳天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 22: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幽兰版主加精鼓励!请多多指正,共同推进四言诗的深度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5:32 , Processed in 0.0344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