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焕宁 于 2023-10-5 21:52 编辑
乔家大院 应县木塔
陈焕宁
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这些精致无比、保存完好的宅院,以它们永远的真实,期待着我们对三晋文明史的阐释,期待着我们对晋商辉煌史的解读。 汉寿团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浏览乔家大院。该院为全封闭式的堡式建筑群,建筑面积4176万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居民相连,引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有垛口,更楼、跳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先祖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呈“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作,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居民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誉满海内外。 参观完乔家大院后,我们又驱车赶往应县,瞻仰佛宫寺释迦塔。该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和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应县木塔宏伟壮观、玲珑奇巧,世界罕见。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县木塔乃为清宁二年(1056年)始建时之原构,木塔通高67.31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个部分组成,五层六檐,每个明层之间还有一暗层,实为九层。塔檐筒板布瓦覆盖,平面呈八角形,是国内现存古代建筑中最高的木建筑,在世界木结构建筑中也是罕见珍品。 木塔本身为楼阁式建筑,整体的构架全部用木头建成。其中木头分为松木和榆木,处处体现出了辽代特色。构架作“叉柱造”,层层立柱,上层柱插入下层柱头枋上。用梁、枋、斗拱逐层向上叠架而成,塔内各层均有楼梯,可逐层攀登。底层较高,内外两槽立柱,环列24根,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框架间用草栿和明栿拉结将柱网联成一体。 近似现代建筑中圈梁之作用,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塔的底部环廊、柱脚间有地栿等水平构建,内外槽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相结合。底层为重檐,内外两槽于南北明间辟门,余皆筑以厚壁。南向门道由檐柱伸向廊柱,板门安装在廊柱上,两侧筑以立壁,犹如塔身凸出之龟须座。二层以上均置矮柱,构成平座。平座外沿为环形走廊,层间平座处设暗层一级,明、暗分计塔身实为九层,及佛塔九级浮屠。外观其塔为五层。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梁架,内槽的一圈木柱实际上是中心柱的扩大。明层梁枋规整,结构精巧;暗层木柱纵横支撑,形成各种框架。以加强荷载能力,稳固塔身。塔上斗拱使用在各个不同部位;柱头,补间都有,平座,梁架中也都用到,成为整个木塔承载结构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斗拱有240组,其结构和形状多达54种,可谓集中国斗拱之大成。斗拱在承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木塔重达7430.377吨,底层每根檐柱平均净负荷逾90吨。木塔经历千年的风雨侵袭,多次地震的遥撼,然屹然壁立。
而在塔身整体外观中也体现了至美的感觉,从外观看就像朵朵绽放的莲花一样,至善至美。 佛宫寺院最前的建筑为天王殿,也称山门。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佛宫寺”金字大匾高悬在山门的屋檐下,殿内塑有神态各异的四大天王和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 底层释迦牟尼大佛,高约11米,面容丰满,高大肃穆,比例适度,神态端庄慈祥。 木塔第一层大佛为释迦牟尼是众佛之佛。 木塔第二层仍以释迦牟尼为中心,两边有两菩萨和两胁待。 木塔三层为四方佛。 木塔四层为“华严三圣”。 木塔五层佛像共九尊。 应县木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山西省十大著名风景区之一。果然名不虚传,迎来四海嘉宾,五洲游客,大家争先恐后拍照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