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8|回复: 3

陈全华 :乡 村 纪 行(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7 10: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 村 纪 行(散文)

陈全华

       不到老家,不知乡村之变化;不到农村,不知山水之美。春节,我有幸回到阔别了40多年的老家,三次走马观花,每次半天,游历了儿时牧牛到过的每一处山、水、田、林、路。一路兴奋、一路遐想,也发出了一路由衷的感叹:变化真大,乡野真美!


       一、群山,靠山
       四面山峦青青,翠峰沐着雾雨斜伸,四望特似碧波荡漾中的一舟,绿漪涟涟。时有野鸡掠过,犹如在柔绿绸缎上飞出的彩带。
       老宅紧靠寨子岭山脚,而此岭是这方圆十余里最高峰。依山建房,乡人们习惯称此种作用的山为靠山。站在平平圆圆的两亩大小的山顶四望,神奇的景色立刻让人惊呼叫绝。阵阵山风轻轻拂过,夹带着野花的芳香和大叶樟独特的幽沁,劳倦40年才回老家一望的游子怎不神情顿爽?
       趋东北一百余米,是一条“突兀”的山脊梁,此岭虽不大,却颇有神奇相传:观音菩萨曾驻云此地小憩,见山美却太小,遗下几粒莲实就彩云西去了。后人依此传说,在此建过小庙独崇观音,故有“庙嘴上”之名;莲实落地之处,也就有了“荷花地”之名。凝望雾脊,仿佛能见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就在眼前,似乎多踏一步,就可以与天国的仙人们笑语言欢;冥想之中,我已神游体外,融化在了天地万物、宇宙乾坤之中。
好一个柔美的乡村。


       二、溪水,凄水
       古人命名什么山什么水的形象的精准令人诧异,老家那条纵贯全队(现称村民小组)的大溪,竟然被社会俗称之为“港儿”。查一查字典,“港”被释为“江河的支流”,想来大江大河的源头,都是由大大小小的“港儿”孕育而成,十分贴切!少小离家,职场打拼,谋生的地方离老家愈来愈远,浓浓的乡情被无情的时空,稀释得清清淡淡,唯有溪水中的 小鱼小虾小鳅小蟹小螺小蚌,却清晰地储存在记忆的深处抹不去、赶不走!
       这条“港儿”功能不大也不小,约有1000米长短,串连起了7个山塘和两个小水库,保护了300多亩水田1000余亩山丘的旱涝保收。说白了,这里的“港儿”,就是承接小山矮丘有雨时的汇入流去。
       儿时的夏天高温时,邀上个把光屁股的伙伴,拿上一个谷撮箕或小虾扒,另提一个小水桶,就是全部捕鱼工具了。儿时的两岸很少有青草,水很顺溜地奔流,小鱼小鳅逆流而上,“港儿”涵管处、拐角处、凹坑处、拦埧处,就是它们的停留处觅食处。此处下鱼具下籇往往收获颇丰。三两条“两寸丁”,常常被夸张成“架把长一条鱼”或“筷子长一条鱼”当然,乐处也就在其中了!记得1969年清明节后四天的傍晚,我安下了四个篾籇,两个在田边吉口两个在港边。是夜风雨交加,港中的山洪水和田内绿肥水齐发,四个篾籇,进满了上水的泥鳅,总计近10斤。
       可惜啊,现在的“港”已不见“港”,全被淤塞长满了荒草或淤泥,加之无人打理,宽一米余的港堤也已不足尺余宽了,两边的荆刺小灌木也已挤长拢来完全掩没流水空间。陪同游览的外婆家表弟说:农闲农民全去打工,抓现钱;年轻人去了“北、上、广”。田间种稻季节来了,留守老人就抓几下“快的”,匆匆忙忙完成田里工夫,马上又去“抓现”去了。谁也不管其他事,谁也管不了其他事,甚至有大量带足泥浆的“浑水”也被水流带入水塘水库,以至于这些库塘承接“港儿”处,淤塞稀泥超一米,且散发着阵阵臭味。而40年前的此地,淤泥却是越来越浅啊!黑臭的稀泥出奇之深,“港儿”时常“泛滥成灾”。过去晶莹剔透的溪水,现在全被溶满化肥农药的黑水臭水所取代;过去屋前可食可涮的溪水,现已全部成黑水污水。
       不过,半夜的水库水塘中,时不时传来几声野鸭的叫声。虽不多,却让人感到十分新鲜与兴奋!
       好一个凄美的乡村!


       三、梯田,粮田
       这里山很矮,最高的寨子岭,GPS显示只海拔89米。任意两山之间的凹䧟部,不知哪朝哪国哪年哪月,被急需裹腹的人逐渐开垦成了梯田,高低大小各有特色,最大的面积也还有三亩三分,最小的就只一分二分了。至于形状,真可谓千奇百怪,什么斗笠丘、蓑衣丘、枕头丘、葫芦丘、扁担丘等应有尽有,从名称可知形状之美。特别是有一块叫“裤裆丘”的,活象男士的裤衩,初看时令人忍俊不禁。经劳动人民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的耕耘,用他们的智慧和辛劳,创造出了这层峦迭翠、景色秀丽的梯田,展现出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的完美画卷。
       蓝天白云下,因农民图省事,在收割后随意翻耕一下就装满了水的梯田,远远望去,正象一堆镜子,在凌厉断续的寒风中,略显萧瑟……
       如果在田块高差不足一米甚至只十几公分的情况下,将其合并改造,很容易就能变成“一律两亩”或三亩大小的田块,既便于畜力机械力进行耕作,又好用好安排作物品种,还能增加面积,农民也能灵活安排良种良技,跟上现代化耕作步伐!
       因四周山峦景色不同,在田的任意角度,任意远近,都能反射出山的不同的倒影,好似“万花筒”,人稍动一点半点位置,水中影像就变化很大,且光怪陆离变幻莫测。
       梯田,本是劳动人民为养家糊口的创造,也就是“将粮食端在自己碗里”的杰作。
       好一个和美的乡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7 11: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美文,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7 15:4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充满乡情的精品散文!欣赏学习,只有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7 21:3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段写景、写物而抒情,各不相同。语言美,情真切,意境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21:58 , Processed in 0.0325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