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商民协会纪实 文/熊受益
成立经过 1927年,津市商民协会应运而生。在这以前, 由于津市地处澧水下游咽喉, 又当湘、 鄂西交通要道,成为军事战略要地。当时,军阀割据,南北军队过境和驻防,强行派款勒索,拉夫掳船,民不堪其扰。加之民国以后,帝国主义将魔爪伸向津市,扩大经济侵略,利用买办资本家在津市开设美孚、德士古、亚细亚等石油公司销售点,以后又有英美烟草公司,英国太古轮船公司、怡和洋行,日商的日清、戴生昌轮船公司在津开设营业处。由于外货倾销和低价收购农副产品,中小商户面临破产,手工业濒于失业边缘。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津市成立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市党部, 号召成立商民协会,得到中小商人的拥护,很快批准成立了津市商民协会筹备处。刘玉舫任筹备处主任,委员有孟体仁,崔光耀等,刘松鹤负责文书,李委梅负责财务,熊受益负责宣传,朱叔钧负责交际,孟体仁兼文书,各业分别成立分会。经过一段时间筹备后召开选举大会,选出执行委员。再在执行委员中选举产生常务委员,成立常务委员会,由孟休仁任委员长负责日常工作,刘玉舫仍为商运特派员, 方策为商协裁判员,杨锡霖为执委兼宣传部长。 与此同时,各同业分会也先后成立了油业、盐业、竹木业等分会。一些小行业便合并起来成立分会,如山货、衣料、银楼等。山货业分会,由李召洁负责, 竹木业由熊受益负责,煤炭业由孟体仁负责,熟食业由刘玉舫负责。
市商民协会成立后, 便在正街光明斋百货店隔壁(今邮电局对门),正式挂起“津市商民协会” 金字招牌。每位会员拥有镀金链子系着的会员证章一枚。所有商民协会办公费用均由各个行业分担, 金额不大。
开展斗争
在党的领导下,商民协会的任务也有明确规定, 主要是宣传国民革命的意义,教育商民积极投入革命运动,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反对滥派捐款、敲诈勒索,维护中小商人和店员的利益,改善学徒待遇,保证起码工资不受损害。
当时,津市设有厘金局。 本来省里已改征统税,规定只收一道税,但津市厘金税是由一个名为“千字团”的组织向省里承包的,他们置法令于不顾,到处设关卡,强收税。 有一次一艘运货来津市的轮船在安乡被卡住了,商协派我前往交涉,指出他们这样做是违法的,我说:“你们硬要完税,我同你们一道到省里去解决,一切由我们商协负责。”斗争结果是我们胜利了。那时,津市油榨坊街有许多榨油作坊,由于收税太重,准备迁到乡下去榨油(当时乡下榨油不收税),但乡下又有土匪滋扰, 觉得进退两难。 我们商民协会便根据当时国共合作,扶植手工业的精神,向省财政厅提出免税要求, 省财政厅厅长刘梅齐同意津市减去榨坊原料一税(那时统税分为原料税和成品税两种,棉籽、木籽、芝麻完原料税,菜油、桐油、樟油、麻油完成品税), 这就大大减轻了中小商人负担, 使油榨业得以稳定下来。
1927年春夏,澧县农民运动进入高潮,津市附近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农民打击土豪劣绅, 上街示威游行,声势很大。为了支持这场斗争,4月12日,市党部发布了宣传大纲。商民协会在万寿宫后坪召开民众大会,开展宣传。还组织上千名会员在街上游行,振臂高呼“拥护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等口号,齐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等歌曲,声震全市。许多观看游行队伍的人也自动参加进来。以后又到对河襄阳街等处开展宣传活动。这对进一步促进商民团结,提高商民觉悟,推动民众革命运动发展,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白色恐怖
5月21日,湖南省省长何键指使三十三团团长许克强发动反革命叛变。国民党和反动军队到处镇压民众运动,开始了疯狂大屠杀,腥风血雨,笼罩津、澧一带。津市四乡农民协会负责人有的遭到关押、监禁。曾经领导农运、商运的共产党员,有的光荣牺牲;津市商民协会负责人孟体仁等被关押,成员纷纷逃散:特派员刘玉防逃到桃源去了;我一时来不及走,没想到在镇大油行门前正好碰上搜捕我的那帮人,幸亏我已化妆,没有被认出来。回忆起五十年前参加商民协会的斗争情景,恍如昨日。想起那些死难的烈士, 悲痛万分。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